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拳击与泰拳,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本文结合BOXING VS MUAY THAI (EVERYTHING YOU SHOULD KNOW)(作者Ben和 MUAY THAI VS BOXING作者Tom Garland)进行编译

从格斗形式来看,拳击只能出拳,泰拳还包括踢腿、顶膝、肘击和缠抱。

那是不是意味着,在出拳的基础上,加上腿膝肘缠抱就是泰拳了呢;

或者泰拳手只出拳,就可以去打拳击比赛了呢?

显然两者不是简单的叠加或删减关系。

接下来本文将从站架、步伐、击打角度、缠抱、节奏、防守、彼此的影响等多方面比较拳击和泰拳的差异。

从UFC 217谈起:拳击与MMA的结缘

1
站架-腿/髋/手

首先来简单了解下拳击站架和泰拳站架的差异。

 

泰拳比赛

拳击比赛

泰拳站架:泰拳站架通常为正身架,双手垂直,指尖超过或略低于前额,前臂指向对手,肘部略向外,髋部面向前方。

观察上方两张GIF动图,可以注意到相比泰拳手达米安·阿拉莫斯的站架,下方阿瓦雷兹的双腿间距要宽得多。

拳击手往往采用的是双腿间距较宽的侧身架,而泰拳手会采用双腿间距较窄的正身架。

这样的站架确保泰拳手能够在攻防情况下快速地在两腿之间转移重心,方便你进行前后腿的扫踢、提膝格挡、以及肘击和顶膝。

泰拳站架-腿&髋位置小结:

  • 双脚分开,基本与肩同宽;

  • 前脚略微内扣10度;

  • 后脚稍稍外转约45度;

  • 髋部侧转30-45度;传统泰拳站架站得更正一些,混合站架偏转角度更趋向于45度;

  • 重心分配上,后脚比前脚略多些;

  • 后脚脚跟微微抬起。

拳击站架:基本的拳击站架通常比泰拳站架要更为侧身,膝盖微屈,头部和背部微微前倾,双脚间距往往比传统的泰拳站架要宽。

如何摆出一个正确的拳击站架?

究极拳击防御站架—提肩(Philly Shell)

髋部的位置是拳击和泰拳姿势的主要区别,泰拳的髋部更偏正前方,方便提膝格挡和快速起后腿;而拳击站架的目的是尽可能缩小对手的击打目标(同时保持稳定性),因此髋部偏转的角度更大。

这意味着暴露在对手面前的身体区域更小,对手可击打区域更小,保护性更强。泰拳无法采用这种侧身架,因为这样会将前腿完全暴露在对手的扫踢进攻下。

拳击站架中,由于髋部侧转的角度更大,拳击手的头部只需小幅度向下移动,就可以很容易地向右侧闪或下潜然后摇一个半圆回到左侧。这样的站架还方便拳击手将头部后移到对手的击打范围之外。通常而言,拳击站架在头部移动上比泰拳站架有更大的灵活性。

拳击站架图1

拳击站架图2

拳击站架-腿&髋位置小结:

  • 双腿距离略宽于肩;

  • 前脚内扣10-15度;

  • 前脚牢牢平踩在地面上;

  • 后脚脚跟稍稍离地,方便快速移动;

  • 根据站架的不同,后脚外转至少45度,有时甚至接近90度。相比泰拳站架,拳击的后脚往往偏转的角度更大;

  • 重心应均匀分布在两腿之间。重心分布是可变的——靠近对手时,为了快速进攻,重心会更多落在前脚;防守时,重心更多落在后脚上,以便快速后倾;

  • 脊柱/后背微微拱起;不应该完全垂直。


泰拳站架-手的位置:泰拳通常会采用高位抱架,双手稍微向外伸展,双臂覆盖面部区域,前臂朝向对手,这样的抱架主要为了防止对手致命的脸部肘击和高扫上头,同时也方便自己稍稍抬手即可出肘,因此肘击就更容易更快。

手臂向外延伸可以更好地防护对头部的高扫。如果采用传统拳击手的低位抱架,扫踢的重击威力依然能够隔着拳套传达到头部。

尽管这样的抱架看起来没有保护躯干,但泰拳手可以通过提膝格挡来防守对手的膝击和扫踢,而在泰拳中,击腹也较为罕见。因为一旦将手放下,就给了对手高扫上头的可趁之机。

拳击站架-手的位置:拳击手通常会采用较为紧实的低位抱架,双臂贴近身体。因为拳击只允许击打腰带上方区域,因此拳击手不必担心泰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部位攻击。

在典型的传统拳击抱架中,通常是右手放在下颚处,左臂举高,下巴藏在左臂的肩部内侧,低头收下巴,髋部转向外侧,只将侧面暴露给对手,将易受攻击的腹部区域藏好。也有一些更奇特的抱架方式,例如:前臂下垂护住腹部,右手举高保护下巴(费城式防守)。

2
步法

泰拳步法:泰拳中也有步法,但由于泰拳选手不仅要应对出拳、肘击、膝击,还要应对踢腿和缠抱,所以步法在泰拳中并没有像在拳击中那样被充分利用。

这意味着泰拳的步法通常较为简单,泰拳手也用前脚开路(和拳击一样),但不会将太多体重放在前腿上,你会经常看到一个泰拳手的前腿有节奏的点地,因为他们必须随时准备抬起前脚提膝格挡或正蹬。

拳击步法:在拳击运动的高级阶段,拳击实际上有如舞蹈,拳手轻快地跳跃、旋转和弹跳,对对手的舞蹈节奏做出反应。

即使是在拳击运动的中低级阶段,也非常强调对战中的步法。如果你进行的是纯拳击训练,可以立刻看出步法在拳击中的分量——几乎和出拳技术占据了同样重要的地位

看看穆罕默德·阿里传奇般的步法就知道了。阿里打拳时的步伐有如舞蹈一般:

3
缠抱

拳击搂抱:在拳击比赛中,裁判会立即将抱在一起的拳手分开。通常情况下,这是一种防守战术,在优势方靠得太近时采用,双方抱住后几乎没有动作,搂抱过多会使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

泰拳缠抱(内围):这是泰拳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泰拳的精华所在。泰拳手可以利用缠抱来控制对手,铺垫各种近距离攻击。

以下这段关于泰拳传奇人物“通天膝”狄西莲(Dieselnoi)的视频,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泰拳王如何通过缠抱来蚕食对手:

注意狄西莲是如何利用他的身高优势,先在对手的头顶上压下来控制对手,然后利用臂展和腿长优势,膝撞重击对手的身体和头部。出于这个原因,高瘦的体型是泰拳的首选,而世界级的拳击手则有各式身形。

4
击打角度

此外,拳手进攻时的位置也有所不同。泰拳手往往站的非常正向,与对手在直线路径上进行格斗。泰拳手前进或后退,通常只是偶尔偏离这条“线”。

但是,拳击需要切角度,远不止直线移动(往往可以通过切换角度,打出最强力的一拳,绕过对手的防守)。

泰拳角度:泰拳中也会通过步法来切角度,但通常(正架对正架)仅限于用后脚后退一步,然后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行后腿扫踢或顶膝。

拳击角度:拳击离不开角度的切换,拳击手通过脚下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创造额外的击打角度,这种情况很常见。

好的拳击是一种利用角度进行有效打击的艺术。出色的拳击手会利用或直接创造角度来打出威胁性的重击。

创造角度进攻的一些例子:打上勾拳时,通过向左或向右倾斜创造一个角度,以获得更大的力量和穿透力;通过躲闪或摇臂躲过拳头的同时创造击打角度等。

5
节奏

拳击和泰拳之间有不同的“节奏”。

【大师课堂】拳击中的7种进攻节奏

在拳击中,有很多弹跳动作,更多的步伐移动,出拳的手像机关枪子弹一样迅疾密布。4、5、6拳连击的组合也并不罕见。

观察视频中的两名拳击手,注意他们的节奏和频率与泰拳不同:

另一个拳击节奏的例子,是曼尼·帕奎奥第一次打职业拳击比赛时的场景:

泰拳,至少泰国本土的传统纯泰,倾向于以较慢的节奏移动。泰拳是有自己的节奏的,但和拳击比赛中全力出击的战斗节奏截然不同。

出拳组合通常是短促的1-2,或1-2-3(第三下是摆拳或踢腿),组合进攻结束后,拳手立即回防或直接进入缠抱。

可以将下面两名泰拳手的动作与上方帕奎奥的例子进行比较:

  
比赛时的节奏

拳击:拳王争霸赛通常为12回合,3分钟一回合。要想维持如此长时间的战斗,必然需要一定的节奏,但不同于泰拳,拳击比赛中前期的击倒也很常见。

如果拳击手有绝对把握或者看到胜利的曙光时,会打出更长的组合拳。

另一方面,如果一场拳击比赛中双方都是防守型拳手,那么双方都可能毫发无伤地离开赛场。

而这两种情况都很少出现在传统的泰拳比赛中。

泰拳:泰拳比赛为5回合制,3分钟一回合。按照传统的打法,“真正的”战斗要到第3回合才打响。前两回合通常是非常谨慎的试探为主,不会真正投入火力或造成严重伤害。在比赛前期就KO对手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赌拳的存在,因为大多数观众要等到第三回合才能更好地了解拳手,然后再下注。

即使在第三回合节奏加快后,通常情况下,拳手也只会出2到3下组合,然后就回到防守位置。

由于有无数的攻击选择,拳手不会冒险让自己在暴露状态下逗留太久,以免给对手机会组织有利反击。

尽管泰拳比赛较为慢热,但由于肘部和膝盖的潜在伤害严重,因此你很少能看到一名泰拳在没有受到重大伤害的情况下离场。

6
防守动作

泰拳防守:你会发现拳击和泰拳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各自的防守方式。泰拳几乎没有太多的防守动作;泰拳远比拳击更具攻击性,通过8肢来应对对手的攻击,防守的时刻有限。

【大师课堂】拳击中的基本防守技术

你不会采用下潜的方式躲避拳头,而是通过格挡。泰拳的防守技巧主要包括:通过脚步移动撤离,后仰避开对手的出拳或扫踢,用小腿胫骨格挡扫踢,用拳套格挡对方的拳头。基本上你无法闪避伤害,而是承受住对方的进攻,并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对手。

在水平一般的泰拳手之间,泰拳比赛的关键往往在于谁能顶住对手的猛攻,同时还以颜色,以KO或点数取胜。在一场五回合的泰拳比赛后,泰拳手大多是一瘸一拐地从拳台上走下来(或被抬下来)。

一些水平顶尖的泰拳手时不时会加一些拳击防守动作,但这种情况仍然很少见。在泰拳比赛中,Samrak Khamsing能像拳击手一样闪避拳头。但是,Samrak不仅是泰拳的传奇人物,还获得过奥运会拳击金牌,所以他实际上也是一名拳击手。

拳击防守:拳击将防守提升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例如,你可以侧闪、摇臂和下潜、拍击、格挡、侧向一边、提肩、后撤一步等。

【良心教学】如何有效地格挡对手的进攻?

下潜和摇臂:防守中的黄金动作

拳击可以是防御性的,拳击的防守不只是格挡,而是可以完全避开对手的攻击,并进行反击。一些最优秀的拳击手实际上是纯粹的防守型拳手,兼具很强的进攻能力,例如:詹姆斯·托尼、佩内尔·惠特克、弗洛伊德·梅威瑟等等。

我们来看看著名泰拳手Samart的拳击防守动作,他不仅取得了WBC世界拳击冠军,同时也是泰国伦披尼拳场的泰拳冠军。下面是他在一场(西方)拳击比赛中的防守动作片段:

下面这段画面,进一步展示了一个优秀的拳击手,几乎不会给对手触碰到他的机会:

泰森令人惊艳的防守(摇闪):

14岁小孩家中模仿泰森经典钟摆动作

视频中是拳击防守大师詹姆斯·托尼,欣赏下他精彩的防守动作:

7
彼此的影响

拳击:由于拳击仅能出拳,因此泰拳对拳击并没有影响。泰拳风格的拳手在拳击比赛中与经验丰富的拳击手交手时,很可能会落于下风。

反之,拳击对泰拳却有巨大的影响。

泰拳:泰拳传统上不太重视出拳,泰拳手更依赖其他形式的打击来给对手造成伤害。

但近年来,随着泰拳在国际上的普及,越来越多具有其他格斗运动背景的外国拳手开始参加泰拳比赛。

随着外国拳手的涌入,拳台上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来自拳击甚至踢拳背景的拳手拥有高超的拳击技术,更注重防守动作。

前两回合不再用来试探对手。许多外国拳手希望尽快结束战斗,开场铃声响起后就会扑向对手。

现代泰拳手,尤其是那些参加国际比赛的泰拳手,已经接受了这些变化,现在你也逐步可以在泰拳比赛中看到不少精湛的拳击技术。

结语

很多人喜欢争论哪种格斗术更厉害。但这就像是在拿苹果和桔子做比较——拳击和泰拳不是同一种运动。

当MMA遇上职业拳击...

毫无疑问,泰拳是一种比拳击更完整的格斗形式。如果你想进入MMA领域,泰拳的技能更为丰富,可以提供更多帮助。

不过,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拳击基础,则在任何搏击运动中都会有帮助。

相对来说,拳击训练有助于你成为一名更具威胁性、更全面的泰拳手;而泰拳技能在拳击比赛中帮助甚微。

随着格斗热潮在国内兴起,越来越多拳馆会同时开设拳击和泰拳项目。如果犹豫不决,不妨两者都尝试一下,看看自己的兴趣所在。

也有越来越多泰拳和拳击双修的拳手,只有充分了解两者的异同,才能在实战中加以运用,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拳击VS泰拳,哪种武术更好?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拳击技术在泰拳中应注意的运用误区
拳击圈外看拳击《转》
把基本功转化成本能反应,助你更上一层楼
拳击手的腿脚功夫,到底有多重要?
实战太极与现代格斗之谜2:防守技术 有了力量,这是基础。还要练出进攻的技术,以及防守的技术,三者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