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我们作一个内心充满的人

 

 

德慧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是从内心寻找真我开始的,因为我们都期待充满真爱的幸福生活。

如何才能在我们和我们的伴侣、我们的孩子、朋友、亲戚、同事,我们的每个生活的角落里都建立这种关系呢?

第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状态呢?

那我们就要先从认识人与人之间,也许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之间所处的状态开始。

这种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只能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见解。恳请大家批评,由您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我们才能共同收获。

 

我想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您觉得您拥有了什么才会觉得心里很踏实呢?

换句话说,您是否有把握在任何时候您没有感觉到某种畏惧,比如:畏惧天地自然的威力、畏惧孩子冷漠的眼光看着你、畏惧爱人的大发雷霆、畏惧同事的闲言碎语…….,以及因这种畏惧所带来的无所依靠、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真正抓住而产生的某种孤独感呢?

 

我并不知道您在接触德慧智之前究竟是怎样的心态,我很想知道,各位朋友您对德慧智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让我们用德慧智带给我们的那一双能够观照自心的眼睛,细细的回顾一下好吗。人的一生也如同一个短暂的历史剧,古为今用,一定会有好多的感触,而且,历史的脚步从不会停歇下来,我们更需要历史的经验来给今天的生活提个醒。

 

在我而言,成长道路中,空虚和无助的感觉是一直都陪伴在身旁的两个好伙伴。我从没有讨厌过他们,在我跳皮筋、踢毽子、和兄弟们打架、学习、谈恋爱、和父母闹别扭……等等的时候,他们一直是我的伙伴。其实反而是这两个好伙伴在不时的提醒着我,使我清晰的知道,再欢乐的宴会最后也会散场,再痛苦的眼泪最终也会自然的淡忘。我总是奇怪,为什么我的父母、亲朋、同学、还有我、大家这么投入的每天每天的生活,我怎么总好像感觉自己的心站在这个起起落落的生活场之外,她无依无靠,很迷茫很可怜。我很想知道,这究竟都是为什么?

我的父母非常的爱我,我越长大也越能理解他们。

然而,我又清楚的感觉到,父母给我的爱,是不够的,是不全的,或者甚至说,是不对的,他们尽其所能给与我的却不是我所希望的爱。失落总在差距之中产生。

 

那么,问题就是,足够的全面的正确的爱,他究竟在哪里,他长得究竟是什么样?

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知道的只是,父母其实并不懂孩子的心,父母们辛苦忙碌着每天从早到晚,尽可能的带好吃的回家给孩子,在大家都吃黑面的年代,想办法孩子们搞到些白面馍馍,然后很欣慰的看着孩子们一抢而光,在20世纪改革开放开始的那个年代,人们为了工作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父母也会和孩子谈谈心,多半是在饭桌上讲些传统的老故事想着教导孩子懂事听话孝顺好好学习;父母也会鼓励孩子,那个时候没有很多成品的玩具,玩具都是父母们亲手制作的。父母的爱心无处不在。

然而,大多的父母却都没有时间细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准确的说,父母即使有时间,也听不太懂或者不屑一顾。因为经验告诉他们,孩子们说得那些孩子话、生的那些孩子气每个人都有过,而且很快,孩子们就会象他们的父母一样忘记的。

这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幸福更多的在于相互依靠依赖的亲情,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难题也永远存在。

这种难题就好像父母与孩子是两列并行的列车,轨道挨得很近,可是似乎永远不能融汇在一起,人们说这是“代沟”。

其实,人与人之间不都是有着相似 “代沟” 的隔阂吗?哪怕是和我们相伴一生日夜厮守在一起的伴侣,我们不是往往都有,似乎用尽了所有的语言,而又感到无法沟通的苦恼吗?

这个看不到却又抹不掉的“代沟”和隔阂,挡在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最外围。

就好像,我们在这列火车上透过窗户和并行的那列火车上的亲人和朋友说话,我们声嘶力竭的喊,却发现他们完全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甚至我们落于人生事业健康爱情的低谷,身心备受煎熬的时候,却看到他们正在欢歌笑语,一派无忧无虑。

而我们始终都固执的以为他们近在咫尺应该能够听到,他们应该帮助我们,而他们竟然没有伸出援手,哪怕是怜惜的表情。

所以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一定是“故意的”。

所以,我们的心被“故意的”漠视深深伤害了,失望和无助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是抱怨、嫉恨,怒火不可遏止。

 

请问大家,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呢?这是不是普通人最普通的生活幕景呢?

您是否认同这种现状呢?人与人之间即使关系在亲密,都好像处于“封装很严密的两列并行的列车”一样的关系,我们彼此的交流充满了可见与不可见的隔阂。所以我们以为对方应该知道我们的境况和感受,应该和我们一条心呀,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的认为罢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的无法触摸的自我孤立之中。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之间所处的状态,也许都很类似。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很普通也很正常。表面的欢愉之下隐藏着孤独的缺憾,这不是很正常的人生嘛?人生本来难得圆满呀。抱怨几句发发牢骚或者和那个不可理喻的人生气扔几个盘子杯子出出气不是很正常嘛?

然而,这肯定是不对的。

如果您也认同人与人之间这样的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就要细细的思量一下,这种隔阂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可以突破它?。因为我们不想被自己孤立起来,我们真的很想拥有幸福的人生。

 

第二个问题:我们被什么隔阂了?

请问大家我们被什么隔阂住了呢?我们自己的那列车,有一层那么坚硬的车厢外壳,密不透风的保护着我们脆弱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它在保护我们的同时,其实也在屏蔽着我们。

坚硬的车厢外壳就好像我们的身体,车厢里那个弱不禁风的我们其实就是我们的“心”,而且这个心是时时刻刻都顾影自怜、只爱着自己、甘心一直作一个弱者的心。

我想这也许就是德慧智教育告诉我们的“阴我心”吧。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呢。

我们的身体在大地上飞驰,好像自由自在一般,可我们的心却很可怜,只能隔着封闭的窗户自言自语。而我们竟然不知道,这列车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本来就有车门的钥匙,我们也可以命令它停下来,我们还可以走出去拥抱温暖的太阳,甚至,如果我们高兴,我们可以把列车的车顶给掀掉,让它干脆变成一辆敞蓬车和自然融合为一体。

而且,这列车上,其实还有好多好多的人,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只是我们似乎从来感觉不到他们的关爱。

然而,问题恰恰在于这里,我们的那个“阴我心”发起脾气来好像总是很气壮的样子,可是要突破这层自我的保护层的时候,似乎又很胆小。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足够的勇气这么去做。因为我们的心其实从来没有学会真正的“独立”,我们从来意识到我们有这样的能力。

身体的独立是自然获得的,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有很多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学会这种独立,可是,心灵的独立却往往被忽视了。大人们似乎也没有帮助我们同步的也学会这种独立的能力。

准确地说,可能不是我们的父母老师或者长辈们有意忽视,而是他们虽然年长,可是他们的心灵其实也和我们一样也还没有学会独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依赖于他人。

比如,父母们会说,“你是我儿子,你就得听我的。”好像孩子是父母的私人财产,如果孩子不听,父母们会感到巨大损失一般的揪心。父母们或者会说“我辛辛苦苦养你长大,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好像孩子生存的价值就在于满足我们的愿望、安慰我们那个总感到自己很可怜的那个心一样。孩子如果不能满足父母的期待,父母的人生也会因此而黯然失色。好像输给了别人。

 

其实,我也是孩子的母亲,德慧智交给我们一个充满道德光芒的道烛,我也正在学习着用她的光芒来观照自心。

所以我要说,我们的心灵从小到老都还没有学会独立,没有长大。所以对我们的孩子而言,似乎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我们确实是在养着孩子,可更多的是,我们在依赖孩子的爱,依赖孩子给予我们的亲情而存在,没有了孩子给与我们的爱、孩子对我们的全心的依赖,我们会发现自己很孤单很无助,就好像我们被隔在了那个车厢里面一样,失落伤感恼怒会油然而生。我们和我们伴侣之间,亲朋之间,都很类似。

所以说,我们是被我们自己那颗总是不够独立不够强大不够充满的心给障碍了。这正是我们获得幸福生活必须突破的屏障。

 

第三个问题: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满?

我依然要感谢德慧智,德慧智改变了这一切。感悟人生的真相带来了清凉的空气,我真的越来越享受这个过程了。

观念的改变会带来全新的人生。这样的小体验我们身边很多,比如,一张洁白的纸上有一个污点,我们关注了污点,污点会放大;我们关注了空白,污点会缩小。关注人生的角度很多,层次可能更多。而我喜欢德慧智带来的那个来自“道”的眼光。

德慧智告诉我们,在大道的眼中,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自然都是平等的。道生德养天地人,不是我们完全一样,最起码,在这个时间空间里面,我们并不一样。然而我们本质上是平等的,平等意味着相溶,就好像一束光投入到另一束光中一样,彼此没有分别,我们的心,乃至我们的身与自然大道完全相溶;平等意味着独立,独立意味着无所依赖,因为我们本来就不需要依赖任何东西而得到幸福,幸福自然地充满着我们的内心;而且充满内心的幸福会使我们感觉自己好像精神的亿万富翁一样,我们好像太阳无私的光明、月亮无欲的返照、大地默默的承载一样,有永远也奉献不完的爱心给需要帮助的任何人。

其实我们本来就想天空的星辰一样没有屏障的相互映照着,

愿意给与、而不是总想着获得,这是我们充满内心的一把钥匙。

现在,您是否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充满呢?或者您已经有愿望要拥有这种充满呢?其实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想改变自己,人们不是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嘛。

而一旦当您成为了积极改变的榜样,不论您是否能够成功,您已经学会了突破隔阂拥有充满了。能否成功的问题,这个您根本不需要考虑,就像那颗圣洁的莲花,花瓣勇敢地绽放和粒粒果实一起会同时来到您的身边。

当然,也许您刚刚接触德慧智,还不太熟悉如何去充满自心。那我们一起来练习好吗?

1.  如果您有蜡烛,您可以点燃一支,放在您的眼前。您是否感觉到蜡烛的光和热迎面而来,投入心田,心中也温暖了许多,好像回到了点着青油灯的童年。

2.  仔细的观察蜡烛的火焰,想象它穿透了您的身体,它打开了您封闭的心门,心里明亮了很多。

3.  请闭上眼睛,让光芒留住心田,回想最后一件让您感到心里不舒服的事好吗?或者孩子不听话惹的您心里不痛快,或者您的爱人没有做好您吩咐的事或者语气很硬的和您说话,让您觉得他不重视您,也让您心里不痛快,或者工作出了点麻烦,领导的批评让您有些懊恼,等等,(不管您是否回想起了一些事,这都没有关系)。请您一定仔细的分辨,您的这些不痛快的感受其实并不是这些事情本身的问题或者您的孩子爱人或领导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思维没有突破我们总是希望别人给与我们满足的惯性。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寄托于他人的反映,是因为我们总是忘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好像是在这列车厢里向并行的那辆车辆里的人说话一样,其实是有隔阂的。我们的期待本身显示了我们其实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对面的那个人的幸福。这是私心的局限,我们需要转化它。

4.  想象我们已经准备好要成为那个内心无限充满的人,就好像我们敬仰的祖先,老子、黄帝或者伏羲、女娲…….,充满强大的慈悲天下的善的力量。美丽的“善”文好像金色的花环充满每个细胞。

5.  想象我们就是那个内心无限充满的人。让时光倒流,我们又重新面对那个最后一件让您心里不痛快的事和那个让您不痛快的人,想象我们要和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在整个事情的重演中,我们一直还是那个内心无限充满的人,我们只是更加明白了对方,明白了他其实也正缺少着这种充满内心的东西,而我们已经有了,我们可以给与他很多。您还会不痛快嘛?

6.  请睁开眼睛,想象您的心已经是圣者的心,您的眼中已经充满了您心中那位圣者的目光,而且永不消失!

7.  现在您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诵读一遍“归道心愿词”?

 

感谢您的参与,此刻的幸福来自我们共同充满内心的行动。也许很快我们又会感觉内心的缺失,那就让我们坚持这种想象的过程好吗?任何面向幸福的努力改变都是值得的。我们一起来坚持吧!

最后,很请问您,您是否已经明白了充满您内心的究竟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任只有一次,一旦毁坏便有了隔阂、难再建立,只有和好没有如初
家庭中,总跟父母搞不好关系的人,往往有这几种共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阂怎么处理?李双林
郑州母子失踪10天,结局令人心碎:每一句“我很好”背后,都藏着“救救我”
人与人之间,无论什么关系,一旦有了隔阂,就真的走不近了,就像断了
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隔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