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发挥 (阴阳五行学说临床意义)2.13概要

二、《内经》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内经》论及藏象学说的内容甚多,以其为主要内容者有《素问·六节藏象论》等不下20 篇,而附带论及或散见于其他篇章者亦不少。所论内容除了脏腑和精气神两大部分外,尚包括肢体形身孔窍和体质等多方面,由此确立了中医藏象学说的基本规模。关于《内经》藏象学说的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一)脏腑

1.脏腑的分类

《素问·五脏别论》将体内脏腑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上述经文从形态、生理特点和功能对该三类脏腑做了明确的区别∶

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五脏的生理功能是藏精气(神),精气贵乎盈满而不宜妄泄;其生理特点则是可为无形的精气所充满但不能为有形的水谷化物所充实。在《内经》中,认为体内符合这一标准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腑∶腑又称“传化之腑”,其生理功能和特点则是“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与脏相对而言,其形态中空且“更虚更实”地不断运动,故谓“其气象天”;其功能是受纳传输水谷化物和五脏浊气。水谷化物必须不断新陈代谢,五脏浊气必须排出体外而不能久藏,故其生理特点是可为有形之水谷化物所充实,但必须“更虚更实”,不断传化,而不能为之所充满。按本篇所言,符合上述条件而属于腑者有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者,但篇中又称“六腑”,另外一腑为何有人认为魄门(肛门)位于传化之腑的末端,与其他五腑一样“亦为五脏使”,故六腑应该包括魄门;亦有认为本篇虽然将胆归于奇恒之腑,但可身兼两职,既为奇恒之腑,亦为六腑之一。《内经》其他篇章亦把胆归属六腑,盖因其既配属足少阳经,又与肝相表里故也。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素问·五脏别论》认为“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异;恒,通常;奇恒之腑即不同于通常所言之腑。盖因其功能亦是藏精气而不泻,篇中谓其“皆藏于阴(精)而象于地”,本应列入“脏”的范畴,但其形态中空,又与腑相似,故将这一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脏器另立一类,称为奇恒之腑。为何称“奇恒之腑”而不称“奇恒之脏”?可能这些脏器不仅形态中空,而且虽藏精气但不藏神,又无经脉与之配属,生理功能亦没有五脏那么重要,因而称“腑”而不称“脏”。

《内经》将体内脏器按其功能和形态特点归纳为上述三类,使脏腑的分类得到规范,亦明确突出了其不同的功能和生理特点。

2.总论脏腑

除了《素问·五脏别论》以“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概括说明五脏和六腑的不同生理功能和特点之外,下述数篇亦对五脏六腑做了综合的论述∶

《素问·灵兰秘典论》∶本篇不分脏腑,总称为“十二官(脏腑)”,并将十二脏腑(包括“膻中”)类比于封建社会的十二职官,在论述其个别功能的同时,强调“主明则下安”、“十二官不得相失”,不仅着重突出心神对于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体内环境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而把膻中(心包络)列为一脏,形成六脏六腑互相对应的结构,亦为本篇所首先提出,而其后《难经》“脏六腑五”说,则是将命门算为一脏。

《素问·六节藏象论》∶本篇则以五脏为中心,在扼要指出其生理功能的同时,着重论述五脏与体表五体(筋、脉、肉、皮和骨)、五华(爪、面、唇、毛和发)及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的通应关系,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内脏与体表相通的整体观念。篇中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归属于脾,认为都是“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观点。而其所提出的“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亦是关于藏象学说的独特论点。

《素问·太阴阳明论》∶本篇着重论述脾胃不同生理病理,并以其为代表说明脏与腑在生理、病理上存在“阳道实,阴道虚”的相反相成关系。同时提出“脾不主时”而寄旺于四季末(实际是无时不主)的理论,从脾“为胃行其津液”的角度说明“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强调脾胃的重要性,体现了《内经》重视脾胃的学术观点。

《灵枢·本藏》∶篇中在“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五脏者,所以藏血气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的不同生理功能,亦强调了“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与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气候变化通应)”的人与天地相通应的观念。同时本篇亦论述了脏与腑表里配合对应的关系,并提出了“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藏象研究方法。《灵枢·本输》∶本篇亦论述脏腑表里配合关系∶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也。

除了论脏腑相合关系外,所论六腑功能,基本与《素问·灵兰秘典论》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节人体脏腑的秘密
“奇恒之腑”不是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05
藏象(二)
阴阳脏腑总论[灵素节注类编]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脏腑之间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