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临床发挥 (疟病的病因病机)11.2.

二、《内经》对疟病的分类

由于疟病的发病情况比较复杂,故《内经》从病因、发作时间、脏腑经络等不同角度对其证候做了详细划分:

(一)疟病的病因分证

《内经》从病因角度分疟病为寒疟、风疟、温疟、痒疟四种证候类型:1.寒疟

《素问·疟论》论寒疟的病机、病候谓:

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故名寒疟。

寒疟的病候是先恶寒而后发热,寒多而热较少。论中并由其病候而推论其病因是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有“疟多寒者,名曰牝(原作'牡’,当为'牝’字之误)疟”之说,有认为牝疟即寒疟者,但牝疟以恶寒比发热多为特点,不一定先寒后热,其病机当与体质阳虚阴盛,从阴化寒有关。

2.风疟

《内经》认为风疟的病因病机是: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素问·金匮真言论》)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素问·生气通天论》)

认为病由感受风邪以后,汗出不畅,邪气未能随汗疏泄外出,留于体内而发为风疟。《素问·刺疟篇》谓其病候为:“风疟,疟发则汗出而恶风。”盖因风为阳邪,性善行疏泄,故其病候为先热后汗,汗出恶风头痛。

3.温疟

《素问·疟论》关于温疟的病因病机和病候有如下论述:

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认为温疟病机是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冬天感邪之后,风寒邪气藏于骨髓,郁而化热,至夏天暑热蒸腾,腠理发泄,则邪气随汗外出而病发。故其病候为先热后寒,热多寒少,发作有时。《金匮要略》论温疟病候则谓:“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桂枝加白虎汤主之。"所论病候小有差异而比较详细。

4.痒疟

《素问·疟论》论痒疟的病机病候则谓:

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痒热。

瘴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

说明痒疟的病机是心肺热盛,阴津亏虚,阳气亢旺独发而热气炽盛。其病候是但热不寒,壮热口渴,少气烦冤,欲呕,肌肉消烁。

(二)疟病的脏腑经络分证

《素问·刺疟》又按疟病发作时所表现的病候,从脏腑分证角度将疟病分为五脏疟及胃疟六种,又从经络分证角度分疟病为足太阳之疟、足阳明之疟等六经疟证,同时指出各种疟证的针刺治疗方法: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晌陶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煽渴喝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侪,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洒淅,洒浙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 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便数,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所言五脏疟和六经之疟,均是从脏腑或经脉的角度对感受疟邪之后所出现病候的证候划分,而不是某一脏腑经脉感受疟邪而致。

(三)按发作时间分类

根据疟病的发作规律,《内经》又将其分为单日疟、间日疟和三日疟三类:

1.单日疟

疟病每日一发为单日疟。按《素问·疟论》所言,单日疟的病机病候为:

夏伤于暑,热气盛……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

由于卫气的运行沿腰脊"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人于脊内"而"其气上行"

(《素问·疟论》),因之与疟邪交会之时间每日不同而其发作有早晏。后世则认为病越深重则发作日晏,病转轻浅则发作日早。

2.间日疟

《素问·疟论》对间日疟的病机有如下论述:

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认为疟病间日而发是因为邪气已经深入至靠近五脏的募原处,不能每天外出与卫气交会相抗争,故间日而发。3.三日疟

《素问·疟论》认为三日疟的病机是:

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其间日发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

间二日而发即三日疟,其发作间隔时间更长,其机理是邪气已经进一步深入至六腑,较之募原更为深远,故外出与卫气交争所需的时间更长。由此观之,间日疟与三日疟比单日疟病位更为深远。

以上是《内经》对同一疟病从不同角度的三种分类。这些分类成为辨证论治疟病的基础:单日疟、间日疟、三日疟的分类可用于把握疟病发病规律以实施“治未病”(在疟病发作前早期治疗)原则;而病因分证和脏腑经络分证则可用于确立治疗法则,指导施针用药,其中脏腑经络分证是针灸治疗时分经取穴的根据,而病因分证则对辨析各种不同类型的疟病,从药物治疗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尤具指导意义,故更为后世所重视,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篇中,即将其分为疯疟、温疟、牡(牝)疟及久疟而结成瘢瘕的疟母四种证候类型加以辨证论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四疟论第三十五篇
【《时病论》卷之五】7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精读黄帝内经虐论篇第三十五②
《诸病源候论》_疟病诸候(凡十四论)_中医世家
《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与素问·疟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