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展览里,藏着对你的新年祝福 | 我在浙博

大家新年好,我是浙博震惊部的新成员——江边风景



2018年12月,我策划了本人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海派三人行·任伯年、蒲华、吴昌硕书画精品展”。前段时间从朋友圈得知此展不小心成为了浙博的跨年大展,开心之余不得不说:你们真的很有眼光!


海派三人行

点击图片进入展览介绍


近几年,浙江省博物馆推出了不少重量级书画大展,如2018年“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2017年“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2016年“金石书画”系列,2015年“高山仰止·纪念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展”,2014年“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精品特展”等,可以说每一场都很受观众朋友们地欢迎。


明 蓝瑛 江皋暮雪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宿雨初收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又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也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作为原始绘画艺术的创作,早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岩石、陶器等上已经出现。入汉,在画像石、壁画上都可以找到岩画等原始艺术的痕遗,同时绢帛与纸也逐渐成为书画创作的用材,极大地刺激了书画艺术的发展,经汉魏之际培育而发生了本质的转化,奠定了中国书画以纸绢为主体的表现形式,真正实现了书画作为艺术品被人们收藏和传代。至今,我们所见到的精彩纷呈的古代书画,大都是通过历朝历代的宫廷和民间收藏而传承下来,而其书画收藏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与书画市场化进程的关系极为密切。


明 谢缙 东原草堂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影响中国书画市场化进程的因素很多,既有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而促进人们艺术审美趣味需求的提升,也有为满足人们研究。鉴赏需求所催生的古物书画鉴赏热。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书画收藏的数次热潮,如北宋宋徽宗时期、明代中后期、清乾隆时期。


清末明初,上海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活跃而多元的市民文化,催生出巨大的书画市场,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逐渐形成了“海上画派”。正是这个时候,我国第四次“收藏热”也不期而至。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熏、任颐(伯年)、蒲华、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各阶层欢迎。


清 任颐 荷花鸳鸯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岁末年初,特从“海派三人行·任颐、蒲华、吴昌硕书画精品展”中,挑选了具有岁朝清供、寓意吉祥的展品,希望观众朋友们能从中欣赏、体悟到浓浓的年味,把对新年的祝福带回家。




元代善画梅花的王冕赋有咏梅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欢喜漫天雪,开百花之先,在严寒中盛开,独天下而春,因此常被视为报春花或迎春花。

 

清 任颐 胡远 折梅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幅任伯年与胡公寿合作的《折梅图》,由任伯年绘人物,胡公寿补景。图绘高大的古梅树,槎枒虬曲,蘩花点点。仕女身着红色斗篷,拱手站立于雪地中,后有侍女手捧梅瓶相随。人物神情刻画精细,主次有别,主人端庄大方,仆从俏丽可爱。衣纹线条利爽而不俗,设色秾丽古雅,营造出女主雪中赏梅,剪梅,迎接新春到来的祥和气氛。


 

清 吴昌硕《梅花蒲草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梅花、蒲草历来为文人所爱,也预示着春天的欣欣向荣。画面描写了远避尘嚣的庭院一角:盆梅、蒲草与湖石。梅花染胭脂,湖石、菖蒲薄施石青,设色明净,春意盎然。右侧作者篆书题诗圆劲明秀,更添文人清趣。画面下方有老友蒲华题诗赞曰:“梅发嫣红盆盎春,仙蒲入谷骨轻人。石存供养烟云意,竹屋芸窗绝点尘。”




牡丹、水仙均于春天开花,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水仙自身所带“仙气”,与牡丹同框,寓意富贵神仙。新春佳节,诸多家庭喜欢在家中摆放一盆牡丹或水仙,以渲染节日气氛。而于壁上陈设寓意吉祥的牡丹水仙图,则更彰显出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籍此表达对新年新生活的良好祝愿。


蒲华 富贵神仙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画面中心绘牡丹数株,配以湖石、水仙,款署:“富贵神仙。乙丑夏五月拟汉阳太守笔意,奉怀之三兄大人雅政。秀水弟蒲华写。”




旧俗在节日或祭祀时,以松、竹、梅供于几案,称为岁朝清供。文人士大夫往往喜欢以此入画,悬挂于客厅门堂,既是对新年的祝福,又能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清供图的形式以在花瓶或者古铜器中插折枝花卉者居多,所绘花卉主要有牡丹、水仙、梅花等数种。


 

清 吴昌硕 鼎盛图 


此幅作品创作于1902年,绘画题材由传统清供图发展演变而来。早期清供图中的钟鼎彝器往往是勾摹而成,至清中叶以后,由于传拓技术的创新,出现了全形拓。画家将全形拓片与绘画结合,在造型逼真的拓片上随意点染花卉,出现了新的绘画品类。


图中梅花枝条穿插巧妙,用笔浑厚苍劲,牡丹以胭脂、洋红点色,在墨彩渲染的叶子陪衬下,更显雍容华贵。两件古铜器,左侧为肇諆鼎,右侧即是著名的无惠鼎。画面上的两鼎全形拓片,墨色醇古,透视合理,技艺高超,可谓全形拓中的上乘之作。整幅画面,构图新颖活泼,墨梅与彝器拓片在金石气韵上一脉相通,牡丹设色的浓艳靓丽与古鼎质朴醇厚的造型墨色,在两种对立的美学风格之间达到了协调统一的境界,使古代彝器焕发出新的生命。


最后献上一幅蒲华的《每日报平安》,祝愿所有的观众朋友们返家旅途顺利,来年日日平安!


清 蒲华 每日报平安

嘉兴博物馆藏


博物馆的每一个展览,无论大小,对于策展人来说,所付出的精力与努力是一样的。展览的形成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如果是大展,策展人在完成文案之后,需要落实每一件展品。本馆不足的,还需向省内外甚至海外文物机构申请商借展品,包括参与制定文物的运输方案;参与展览形式的设计、制作;负责展览图录的编辑、校对;参与宣传海报的设计;负责向媒体提供稿件等等。最终根据投入的经费数额形成展览的规模大小。花不多的钱,却能办一个受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是我们策展人的心愿。





策展人介绍


王小红,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自任职以来,长期从事馆藏书画研究。

 

蓝瑛展《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布展中


职业生涯中策划的大小书画展有十几个,主要有2004年“旷世墨宝·浙江省馆藏唐宋元明书画艺术特展”、2009年“山水之间·浙江省博物馆山水画精品展”、2010年“纪念沙孟海诞辰110周年特展”、2012年“浙派集英展·明代浙派绘画珍品特展”、2014年“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精品特展”、2017年“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展”、2018年“海派三人行·任颐、蒲华、吴昌硕书画精品展”。这些展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立足于地域特色,努力挖掘浙江本土的历史文化艺术元素,结合馆藏书画资源,借助兄弟馆藏,使展览不仅接地气,更使观者对浙江作为美术大省有直接的感受。


其中,2004年“旷世墨宝·浙江省馆藏唐宋元明书画艺术特展”,首次将全省范围内各博物馆珍藏的134件(组)古代书画珍品集体亮相于西湖美术馆整个三层展厅,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2012年“浙派集英·明代浙派绘画珍品特展”系国内首次举办以戴进吴伟为代表的浙派绘画展。浙江是戴进的故里,又是浙派的起源地,作为浙江的博物馆人,回溯浙派绘画史,自当有着一份传承深厚地域文化传统的职责与使命,在戴进家乡搭建一个浙派研究平台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望。特展汇集了来自全国相关博物馆所藏浙派精英山水、人物作品58件(组),涵盖了浙派由盛到衰整个过程。我们还成功举办了“明代浙派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海峡两岸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学者、专家出席会议。收到论文31篇,出版《明代浙派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浙派集英 序厅


2014年“守望千年·唐宋元明书画珍品特展”携手辽宁省博物馆,集36件(组)唐、宋、元书画作品,其中多数为国宝级珍品,以南宋杭州临安为主线,划分出“帝王名臣 翰墨风华”、“文人书画 旷世情怀”、名家画工 遗泽流芳”、“承上启下 赵孟頫”、“佚名高手 丹青留痕”五个主题,将书画作品与杭州地域、历史人物相结合,再现南宋曾经的画院鼎盛,文艺绍兴。这种接地气的展览内容与形式,同样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引起广大观众的观展热情,以至于需要添加夜场来满足观众的需要。

 

“守望千年”观众参观现场


2017年“湖上有奇峰·蓝瑛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以本馆庋藏蓝瑛及其相关作品为基础,向国内博物馆商借作品共58件(组),梳理蓝瑛早年与文人画家孙克弘、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的师承渊源、绘画创作,及其对同时代、后世的影响。展览既是浙博古代浙籍书画家系列展中的首个展览,也是迄今国内外首个以蓝瑛为主题的特展。配合展览,我们还举办了小型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博物馆、浙江文物审核办公室的专家学者,对蓝瑛的绘画历程、明末清初诸画派间的地区互动、武林画派作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湖上有奇峰”展览中为观众作现场导览


主要论著有:《蓝瑛绘画的仿古与创新》、《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历代绘画精品赏析》、《元<无款十六应真图>年代考》、《吴彬<莲社求友图>及画主考》、《规模董巨 天真烂漫——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原貌考》、《以形写神 以神驭形——论明清人物肖像画》、《从吴昌硕〈朱子家训〉观照吴氏早期生平及隶书风貌》、《从博古纵今到借古开今——沙孟海书路历程管窥》、《由浙博藏王原祁<仿大痴富春图>探黄公望对王原祁的影响》、《临古出机杼 湖上有奇峰——蓝瑛绘画综述》等。


主编图录有: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绘画卷《丹青万象》2008年1月浙江古籍出版社;《明代浙派绘画珍品特展集》2012年4月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守望千年 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2014年4月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湖上有奇峰 蓝瑛作品及师承影响特展图录》2017年8月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海派三人行 任颐、蒲华、吴昌硕书画精品集》2019年1月,浙江摄影出版社等,并撰写相关综述文章。





编者按


“我在浙博”是2019浙博官微新开辟的栏目,将由馆内专家老师、青年学者轮番坐镇,以第一人称、第一视角为大家介绍展览,讲述文物,普及历史相关知识。


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学术本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希望每位观众朋友们都能从浙博的推送中汲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时逢岁末,常说辞旧迎新,只是随着年岁增大,这辞旧也莫名增添了一丝唏嘘之感。很多人都觉得博物馆十分神秘,藏宝丰富,其实,博物馆跟这社会上万万千千的单位一样,每年都有新毕业的学生入职,每年也都有老同志退休,新老交替间完成各项工作,延续各类研究。博物馆的职工也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生都醉心于历史文物的研究,从摞在案头的史料书籍中获取内心的满足,从沉默冰冷的文物身上探寻人类生活的足迹,从观众的句句留言中收获慰藉。博物馆的每一场展览都是一次综合性知识的输出,要历经策展人数年的学习和研究,也是他们想要呈现给社会的最深情地表达。在此,对所有工作在一线的文博工作者们致以敬意,也对全国所有的劳动者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猪年,再见!


作者 | 江边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扇面展 | 展览
让文物活起来:“黑科技”助益“丽人行”
震撼“浙博”!!!
缶翁墨戏——浙博藏吴昌硕书画精品特展
形而上下——宋韵视野下的龙泉青瓷”古今对比展
浙博、武汉美术馆联合主办“参悟内美——黄宾虹作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