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历七月中元节与鬼节

           撼龙风水洪国珍博客
         
撼龙风水洪国珍/文·洪振豪/编辑

        农历七月十五,称为七月半,又称为中元节,因为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所以七月十五为中元。中元节在中原南国一带,特别是吴楚之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把中元节看成是缅怀祖先,追思尽孝的节日。


        据说,自农历七月初一子时起,至七月十五夜晚亥时止,阴间大开鬼门关(鬼门关是道阴间与阳间往来通行的必经之路)都放一次长假,就象国庆长假一样,一切祖先英魂都可自由行动,要去哪里都行,这些祖先英魂自然要回到他们在阳间的子孙哪里去享祭祀,子孙们不但给祖先们供以酒肉饭茶果的奉祭,还要给每人一个大白包(里面装的是冥币,阳间用来包钱币的称红包,给阴间用来包冥币的称为白包或黄包)。
传说从阴间往阳间来有一个宽阔的大河,被称为奈河,奈河宽到一个最会游泳高手也无法偷渡游到对岸,诺大一个奈河上有一个奈河桥,人的魂魄被阴差押过奈河桥,是无法再想逃回来的,只有七月中元节阴间放长期了,这些阴魂都得跨过奈河桥到阳间享祭并看望子孙,那么问题就来了,几千年来,每个阴魂都投胎过多少次,要跑过多少阳间路,大家都在这几天之内完成跨越奈河的旅程,奈河桥的的拥挤就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了,比我们国庆长假的出入城际高速公路堵车要严重一千倍了。
         在这个千古重大节日里,阴间早在几千年前就出了一个便鬼政策,在奈河上开放了大量免费的奈河船来方便鬼魂,开放时间是从七月初一子时起,至七月十五亥时止。
         就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父亲带着我兄弟们每年都在七月十一、十三逢单日焚烧供祭祖先的包袱(即黄包白包),若因忙,最迟也得在十五日中午供祭,因太晚了,怕祖先赶不上回程的奈河船,过不去鬼门关,就得在阴阳两界之间受游魂之苦。


        上图为七月半祭祀祖先的文本格式。若子孙在本地的,则在左边写上“故X世祖(顯考)某公某某大人冥中受用",中间大字为"中元大会“,右边落款为"孝x代孙某某化袱上荐”。若子孙们外迁了,就在上面写上:“寄某省某县某村”以便土地神交付阴差邮寄。


       上图:现在的包封在香纸冥用店里都可以买到,但样式略有不同,其实质内容功能一样,反正就是子孙为阴间的祖先们寄去一个大白包,让他们在阴间过得更好,尽一份孝心而已。


        上图:为另一种封包的样式,从商店里买来,也省了自己去买白纸,裁剪粘糊的工夫,只须填上地址姓名就可以了。


        在为历代祖先焚化包袱的同时,古人也考虑到,七月半时节,阴间邮差忙不过来,就先把这些白包存放在本地“土地神”那里,让土地神负责帮我们邮寄到阴间的祖先们。


        还有一个"伍猖兵马大元帅"也要奉上一个白包,因为我们奉祭祖先的白包,在去往阴间的路途中,需要这个“伍猖兵马大元帅”派阴兵(相当于保镖押镖)护送,才不会被那些在阳间不得好死(上吊、投河、车祸、火烧、枪杀等)不能归阴,无法转世投胎的孤魂野鬼们抢去。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焚化时,下面要铺上一层黄纸(冥钱),这是打发那些为我们邮寄护送的各种阴差们的小费。我家从黄梅搬来武汉十余年,每年的中元节,我都是这样做的,从始迁祖到父母及外公外婆等近亲一共要烧近40个白包。
        如今这样做的人实在也不多,我看到武汉很多居民,只买一点黄纸,用白色粉笔画一个不封口的圆圈,黄纸就在圈内烧,据说,有了这个圈,孤魂野鬼抢不去,自己祖先才收得到。无论怎么做法,或繁或简,七月的中元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缅怀祖先,子孙尽一份孝心的节日。
但在另一个北京李光辉先生主编的《婚丧喜庆大全》上对农历七月半中元节的探讨,将之称为鬼节,几乎没有了祖先享祭,子孙尽孝的民俗传统。在这里,人们奉为尊敬的家神"历代先祖"们已然不是神,而是鬼了,我认为李先生的民俗研究对中元节一事,没有说出中元节的实际原因,但他这篇文章确实写得非常好,故录于此供大家欣赏。

               鬼节谈鬼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相传从初一起阴间就大开鬼门关,放出禁锢在那里的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祭飨,人间为免受邪祟的干扰伤害,就举办“中元普渡”,设祭、唪经、放水灯、焚法船,甚至演唱“外台戏”来讨好这些野鬼孤魂,使他们不再为害,这个习俗,南北通行,只是祭典有丰有俭而已,佛教徒称为“孟兰盆会”,道教徒认为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赦罪之日,都要举行法事,这个习俗始自唐代,宋代以来就渐渐普及民间,如今仍然未歇,算来也将近千年了。
        古人说:“楚人信巫而好鬼”,这话到今天仍然具有几分真实性,就拿我们的经验来说,小时候在北京老家过中元节,家家都要祭祖,城里城外各大寺庙都要举行“中元法会”,白天唪经,晚上放“焰口”施食,然后把一条纸糊的“法船”送到水边焚化,就算完了。一进七月,街上小贩就卖纸糊的“莲花灯”给孩子们做应时的玩具,还有小贩从河里采来长柄的大荷叶,在大如翠盘的荷叶中心插上一支小蜡烛卖给孩子们玩,七月十五日晚上街头巷尾,孩子们手里拿着“莲花灯”或“荷叶灯”,一面走一面唱“莲花灯
         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据说“莲花灯”是为孤魂野鬼照明之用,过中元节之后要立即烧掉或丢掉,否则就会招引鬼崇回家,家里养得娇贵的小孩,七月里一到黄昏就不许他到大门外头去玩,也为的是防止他碰到邪魔外祟的。
中元节大家祭祖也很简单,时常用新上市的瓜果为祭,就是古礼说的“以时新蔫”,向祖先报告秋成之意,并没有像台湾那样盛大的“中元普渡”,杀猪宰羊,饮食若流的大排场。后来我在南京做事,偶然在走过的巷子墙上看到“中元打醮”的“明心清单”,详列这个地区的里巷人家大家合资举办“中元平安醮”的账目,当时我也曾把它抄下来留作研究资料,可惜屡经搬迁,这个单子已然找不到了。不过我还记得那清单所列用项比北京寺庙中元法会繁杂,比台湾中元普渡就节省多了,可见越往南越迷信,花在祭拜祈禳的钱也越多。
         检讨“中元普渡”的起源实在就是古代的“厉祭”,“厉,恶鬼也”,人们怕横死凶亡的“强魂厉鬼”来作票,就烧些纸钱,洒些浆水来贿赂他们,叫他们不要干扰人们,也由于这种怕鬼的心理,才有了这些各式各样的祭祀祈禳。
         “鬼”是什么?人为什么“怕鬼”?这真是由来久矣,累积数千年的习俗和传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纠正人们的迷信怕鬼的心理。
         根据古书的解释是“人死为鬼,鬼者归也”,“鬼有所归,即不为厉”,所谓“有所归”就是他死后能够人土为安,又能按时享受子孙的血食祭祀,自然不会为崇,使人不安;若是“阳寿”未终,竟然横死,他死得不甘心不瞑目,就会“为厉”复仇。冤有头债有主,害人的凶手即或逃得了国法的制裁,也逃不了冤鬼的追踪,所以许多鬼戏就在舞台上扮演出来,虽是人为的“舞台效果”,可是那昏暗的灯光,凄厉的鬼哭却也使人看得毛骨悚然,对社会也收到一些吓阻的效果。
        鬼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看过,照传统说法如果一个人真的见了“鬼那就“危矣”,俗语说:“少年见鬼不出三年,老人见鬼就在眼前。
         因此鬼”是什么样子?具备什么特点?大概都是人们想出来的,比如古老的鬼故事,定伯卖鬼(见于晋干宝《搜神记》)这故事就讲出鬼的特征和惧怕鬼的故事。
       话说南阳人宋定伯年青时有一次晚间赶路,遇到鬼,定伯问他是谁?他说我是鬼。”鬼回问定伯,定伯说:“我也是鬼。”于是两个就结伴同行到宛市去,走了一会儿,鬼说:“这样步行太慢了,不如你担我走一段路,我担你走一段路,轮流走就不会疲乏了。”定伯说:“你的主意太好了!”于是定伯放下肩头上的担子,坐在担子里,由鬼担着,走了几里,鬼说:“你太重了,一定不是鬼,你骗我!”定伯说:“我是新死不久的鬼,身子才是重的,你既觉得重,你休息我来担你好了。”定伯担起鬼来,觉得轻如无物,一面走就跟鬼闲聊,他说:“我是新鬼,许多事都不懂,希望你指教,做了鬼有些什么该躲的事?”鬼说:“别的还好,最可怕的就是壮年男人向我们唾口水。”走着走着就到了一条河边,必须涉水过去,定伯就让鬼先过,仔细听一点声音也没有,定伯涉水时听河水哗啦哗啦的响,鬼又说:“你过水怎会有声音?你不是鬼”。他说:“我告诉你,我是新死的鬼,过水有声音也是常事,你不要怀疑”。
         这时候一人一鬼已然走了大半夜,定伯算计路程也快到宛市了,他就对鬼说:“你坐着,我担你好了。”走着走着已然要天亮了,鬼要下去,定伯就抓住不放,鬼大叫,他仍然不理,一直来到宛市,天已破晓,在晨光之下再看担子里的鬼已然变成一头羊,他怕鬼再变化,连连对羊头唾了好几下,牵到市上把它卖了一千五百个钱。
        卖鬼故事后来就传播开来,从此人们心目中的鬼是没有重量,走路没有声音,在月光下、灯光下没有影子的,人是阳鬼是阴,邪不胜正,阴不胜阳,照理说鬼该怕人才是,但是人为什么谈鬼色变,怕得要命呢?固然是由于人胆小,对于不可知的事物感到恐怖,另外就是所谓“时衰鬼弄人”,凡是运气不好,流年不利的人或是身体虚弱,久病缠身的人都会遭到鬼的戏弄,不是走夜路遇到“鬼打墙”,就是遇到鬼祟,全身发冷,头痛呕吐,昏迷不醒。古人认为“打摆子”生疟疾乃是由于“疟鬼”捉弄,才有所谓“送祟”的行动。有名的迷信书《玉匣记》里就有逐日查祟方法,记着初一病者在哪个方向,遇到什鬼,有什么病状,用什么东西送祟,一月三十天都写得很清楚,照书中指示去送,病者就可以痊愈,现代的人们当然不再有人信这些了。
         再有就是人怕横死或自杀的鬼“讨替”,“讨替”之说不知起自什么时代,“讨寸替”的事实在是最不合情理的行为。如果是“横死”的鬼那就该去找那使他“横死”的凶手,如果是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就该去找那迫害自己的“祸首”,不管怎样讲,也不该去拉一个无辜的第三者去做“代罪”的羔羊。
         也有人说:“以邪招邪,以鬼招鬼。”如果你遇到什么拂逆不如意的事,一时想不开,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只要动了这个念头,就会招来鬼祟,诱你自杀。小说里常讲吊死鬼讨替,常常诱人去看窗外的仙景,当你探头去望时,绳就套牢你的脖子,必然一命呜呼矣!因此吾人必须乐观奋斗,常保持乐观奋斗的心情,不但可以转败为胜,还可以避邪避鬼,这方法实在比张天师的符还灵呢。
        鬼”的形象既是人凭想像虚构出来的,画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去画鬼,因此有些画家就借画鬼来骂世,作家也借写鬼来骂人,龚圣与生在宋末元初,他是画鬼名家,他画的常是人间的活鬼,不过这些活鬼却比阴森森的“死鬼”可怕,晚明时代有名的《钟馗斩鬼传》和清末的《何典》都是借鬼骂人的作品。
        人怕鬼,鬼怕什么?鬼怕的事物可多啦,鬼怕桃木、怕人手中指的血怕火,怕“易经”、怕“皇历时宪书”。由怕人中指血,进而怕红绸、红布、红纸,因此人们常用红布、红纸张贴门上,其效用据说和悬挂“八卦牌”“照妖镜”是一样的。
人死了变成鬼,鬼若死了又变成些什么呢?古人说:鬼死为“渐/耳”(此字上为漸下为耳,今打不出此字),据说用朱笔在黄表纸上写个“渐/耳”字,贴在门上,鬼就不敢进来:又有人说唐代有个术士郑渐善驱鬼,鬼看到他的签名立即远避,当时人讲:“今善驱鬼唯渐耳”(见《宣室志》),后来以讹传讹,把“渐”、“耳”两个字合写在一起就成了类似的符咒的“漸/耳”字,再变就成了“漸/耳”字符了。


         洪国珍注:上图为漸耳组成的字,鬼才怕它。


        洪国珍注:上图为漸耳组成的镇鬼符式及其组成意义:
          三点为三清,
          車作五雷轰,
          斤为大将军,
          耳为揭谛神。




        洪国珍注: 仅录以上几图,说明漸耳为字符的变化,后来道祖在上面加了一个雨字,或有的在雨字上又增加了三星图,符在高道们的手上,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任意组合,犹如中医师对中药的配方一样,没有一定的份量和固定组合。但符式是道教先祖们创造出来的,流传至我们手上,因道术不够,不敢更改,只能照葫芦画瓢,而成为固定模式,这也是道术与符法传承中不能完全或现在的符没有作用的原因吧!
         旧时人们有种习俗,灯下不说鬼,黄昏也不去探望病人,都是怕招来鬼祟,可是人们都喜欢刺激,越恐怖的鬼故事越爱听,听得身上寒毛根根竖立,只觉得脊骨发凉,却仍然想听下去,最好在手边放一本皇历,以防万一,否则灯光变绿,屋里突然多了一个听众,那就真的是说鬼有鬼,惹来麻烦,岂不吓死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历七月鬼节禁做的事和避鬼的方法(第3次更新)
中元节是鬼节?有哪些禁忌说法,这个传统文化节日你又了解多少?
【文化】鲜为人知的“鬼节”文化,胆小勿入!
中元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元节架桥祭祖 烧黄瓜借鸭子躲鬼
中元节/鬼节 | 你不知道的有很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