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二十四)——“太阳病”到底是什么病?

继续讲金匮要略方论。

前面咱们用了二十多期讲了金匮要略方论第一章: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这一章剩余部分讲的,“辨脉法”历来就是很难讲。

而且这部分与临床实际并不紧密,如果强释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我也讲不好,所以决定跳过去。直接讲第二章:痉湿暍病脉证。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这一段话,不算一条条的讲,因为根本讲不清楚,而是忠于临床实际。

太阳病是伤寒概念。之前讲过,整本伤寒论讲的是外感病的病理演变以及治疗。

在现代医学上,疾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把病情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从太阳到厥阴病情逐渐加重。

而所谓外感病,指的是现代医学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在感染初期就是太阳病,张仲景认定太阳病的标准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实这个标准是不严谨的。

先不管张仲景是怎么讲的,今天按生理学来讲,如果你能理解我说的,那么你反过来再看伤寒论就会豁然开朗。

当外来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这里指的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这些病原体开始大量繁殖损伤机体、或者释放内毒素,大脑会对这些病原体的破坏性做一个初步评估,然后把体温设定成一个高于37.5℃的数值,如果病原体的破坏性大、毒性强,就把体温升高一些,比如40℃,这个时候人就会发高烧;

如果病原体破坏性小,对人体机能损伤轻微,就会把体温设定在38度左右,这个时候就表现为低烧。比如普通感冒,对人体没什么损伤,多数都是低烧;比如流感,对人体机能影响很大,搞不好都能死人,那么大脑就把体温设置的高一些,

那么发烧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是升高体温抑制病原体活性,抑制其繁殖速度;第二是让新陈代谢加快,更快动员免疫系统,或者说是提高免疫系统活力,尽快杀灭侵入的病原体。

再来看人体是如何升高体温的。正常情况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葡萄糖和脂肪在肝细胞里氧化释放大量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现在大脑把体温设定升高了,只靠肝脏产热不能满足,这个时候需要肌肉来提供热量。血液大量涌入肌肉,葡萄糖和脂肪在肌肉细胞里氧化释放大量热量,表现为肌肉颤栗,起鸡皮疙瘩。

此时人体产热大量增加了,但为了升高体温,必须减少散热,体表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不让热量散到体表,皮肤温度下降。里面很热,体表很凉,所以就会表现为既发热、又畏寒怕冷。

肌肉细胞中的脂肪、葡萄糖氧化释放大量热量,这个过程氧气供应是相对不足的,那么一部分葡萄糖就会不完全氧化,释放出乳酸,乳酸会刺激肌肉产生酸痛感,所以发烧的时候人会感觉浑身酸痛。

在这一阶段,随着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会升高到设定值。此时产热会与散热相对平衡了,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发烧期,而这段时间里,病原体的活性被抑制,免疫系统都都动员起来了,开始快速杀灭病原体。

此时体表的毛细血管会扩张,血液涌向体表,热量通过体表散出去,就会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发热。

此时还是不出汗,皮肤是干燥的。出汗的目的是散热降温,现阶段为了快速杀灭病原体还是要维持发烧状态,如果出汗的话,散热增多,体温就降下来了,免疫系统就无法快速把病原体杀灭了。

维持发烧一段时间后,病原体被免疫系统消灭的差不多了,此时大脑就会把体温再设定成37.5℃,这个时候散热增多,产热减少,体表血管扩张,同时大量出汗,把热量带走。

也可以这么理解,出汗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散热方式,平时通过皮肤散热就够了,当身体需要快速散热的时候才会出汗。

再补充一下,当疾病在转愈,体温开始下降的时候才会出汗。

另外此时肌肉产热减少,乳酸就少了,全身酸痛就会缓解,体温下降了以后,头痛也会缓解,也有胃口吃饭了,人也有活力了。

伤寒论在太阳篇提到,有汗用桂枝汤,恶寒无汗用麻黄汤,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了。

病人已经开始出汗了,疾病在向好转愈的方向发展,此时用桂枝汤,第一是扩张体表的动脉血管,第二是加强静脉血液回流,让热量尽快通过皮肤散出去。桂枝汤的服用方法还强调服药之后再喝热粥,让体内热量增加,然后被迫启用排汗的方式加快散热。

而恶寒,只是处于体温上升期,还没过渡到体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此时肯定不出汗,张仲景用麻黄汤的目的就是让病情快速过渡到体温下降期,用麻黄兴奋交感神经,让汗腺分泌,强行发汗;同时麻黄、桂枝能扩张体表血管,增加皮肤散热,体温会迅速下降下来。

此时疾病有向好发展吗?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了,病人不发烧了,全身也不酸痛了,人也没那么难受了,感觉上是痊愈了,但问题是病原体还存在啊,强行降温反而抑制了免疫功能。

但实际上大部分伤寒病,也就是感染性疾病,本身就是自限性的,免疫系统即使被抑制了,也还是能把病原体杀灭,只不过这个时间会长一些了,表象上的症状被掩盖住了而已。我们不关心免疫系统是怎么杀灭病原体的,只要自我感觉没那么难受就算是治愈了。

那么病人如果不是恶寒无汗,而是高热无汗,可不可以用麻黄汤来发汗降温呢?如果病人体质比较差,还是尽量不要用,如果发汗过多,病人血液里的水快速流失,就有休克的危险。

在临床上很多低烧感染,恶寒、寒颤期比较短,不明显,因为设定的体温低,肌肉颤栗产热这个过程就短,很快体温就升到预定值了,比如普通感冒。

而有些感染则很严重,大脑设定的温度高,此时需要大量产热才能升高体温,那么恶寒、寒战期就会长,比如流感和各种严重的细菌感染。

现在再来看: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本来就是有恶寒怕冷,刚才讲了这里体温上升期的症状;现在病人发热无汗,这是发烧持续期的症状,病人本不该出现恶寒怕冷,但确出现了,为什么?

说明病人此时体温继续上升,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体表发凉,才会恶寒怕冷。意味着病情在加重恶化。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病人发热,而且开始出汗了,说明体温在下降,此时肯定不会再恶寒,意味着病情在好转。

而“痉”,指的是肌肉痉挛、不自主收缩。前面咱们专门讲过这个问题。这里讲的既有典型发烧恶寒这些发热症状,同时又有肌肉痉挛的疾病,这类疾病很多,包括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脑脓肿等等。这类疾病都伴有高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白伤寒论第七讲 发热恶寒
说白伤寒论10——论发表法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少阳篇
告诉你一个吹空调不得病的方法
郭生白论桂枝汤
第十一讲  发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