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胸中了了,指下也明”,摸透脉诊的要点全在这里了!(纯干货)

导读: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前为帮助大家从理论走向实践,养生正道将分几期详细介绍陈斌老师总结出的脉诊的详细要领,理论的内容已经大致说完了,之后需要的就是熟练运用。今天最后一期的内容,就跟大家简述一下平时该如何进行脉诊的练习。

如何进行脉诊的练习

脉诊之难学,由来已久。古就有“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之说。如何从众多的脉象中找出其规律,从而确定其脉象,继而知其脉理而指导临床处方用药,至关重要。我们根据多年的学习,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规范脉象,容易达成共识,也比较容易掌握。

1.脉诊基本内容

(1)持脉:根据个人习惯,有单手持脉或双手持脉,即左以按左,右以按右。我们的建议是先找出自己最敏感的手,左手或右手。然后以最敏感的手去号脉,这样精确度更高

(2)理论辨识:设定客观指标来辨识、规范脉诊。先认识单一要素的脉,继而两个要素,以后认识三个要素的脉。分别从脉形、脉位、至数、长短、流利程度、节律、力度、紧张度等方面来认识。

①单一脉素

脉的宽度(大小):主要解决区分脉的大、小(细、微)。超过 5mm 曰大,小于 3mm 曰小(细),小于 2mm 曰微细,小于 1mm 曰微。

脉位的高低:分别浮、沉。搭手即得谓之浮脉。重按至筋骨谓之沉。若三等分,在上、下位。

脉的至数:解决迟、数、缓、疾的问题。在实践中体会脉动。正常 70~80 次,50 为迟(每息 3 至)。60 为缓(每息 4 至),90 为数,100 为疾。

脉的长短:分辨长、短、动脉。只有寸、尺有,关无,超过寸、尺部就是长,不足则短。只有在关部跳动数,寸、尺无谓之动脉。

脉的流利程度:分别滑、涩。往来滑利是滑脉,艰涩不畅为涩脉。

脉的节律:分别结、代、促脉。脉来迟缓,止无定数的为结脉,脉来迟缓,止有定数的为代脉。脉来急促,止无定数的为促脉。

②复合脉素

脉力大小:重按有力、无力。解决虚、实、洪脉的问题。虚是浮、大、重按无力的脉。代表无根,肝肾为根,主筋骨,所以临床虚的标准体是: 肾位)脉象变弱。实则不改变。体会脉贵有胃、神、根。

脉的紧张度:解决弦、紧、散。弦是长稍硬。“端直以长,如按弓弦”。紧是浮弦数的复合脉。散是浮大而软,边界不清。

脉的软硬:弱、伏、濡、芤、革、牢。弱是沉而细软,伏脉是沉潜有力,濡脉是浮细而软,芤脉是浮大中空,革脉是浮而紧,如按皮革。牢脉是沉弦实大长。

这样已经从理论上区分出了 28 种脉象。具体各脉的标准和脉理详见《濒湖脉学》,在此不赘述。

2.28 种脉的学习

作为中医人,起码应该知道传统的 28 种脉。把 28 种脉按六纲来分,较容易记住

28 种脉口诀

(浮)浮脉洪濡散芤革,(沉)伏弱牢脉按始得,

(迟)缓涩结代四不至,(数)疾促动脉为热炽,

(虚)细脉微短虚无力,(实)滑紧长弦搏指实。

28 种脉象中革、伏、牢、疾、促、动较少见。但临床中常见的大、软、硬脉却没有收录

脉理:了解了 28 种脉,那么接着必须了解脉产生的机理。这样才能了解疾病的产生原因及病理变化,以便处方用药。其中以唐宗海的《医学见能》总结得好。

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

虚实分盛衰,大缓辨进退。

长有余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涩艰难。

寒热紧洪俱属实,细微血气总为虚。

记住这个口诀,临床慢慢体验,一生受用。

3.临证中识脉

理论上分清了 28 种脉,那么如何在临床上辨识 28 种脉呢?当然,如果能跟师最好,师傅摸完后告诉你这是什么脉,只要用心体会几次就记住了。那么在没有师傅的情况下,如何学习和掌握 28 种脉?最实在的就是从患者处学,从临床实践中学。方法分两步:

第一步:就是以症测脉,有是症,必见其脉。以后症见得多了,脉也就掌握了

第二步:以脉测症。这是每个初学者必须经过的过程。一般来说,脉症是相应的。有是症,必有是脉。那么症见多了,必有其相对应的脉。以后见到这个脉,必有对应的这个症。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临证上,脉诊见右寸关微,左寸关弦细,确实多见颈椎病或手臂疼痛麻木。再如,左寸上浮滑,多见咽喉痛、慢性咽炎或者甲状腺结节。右寸上浮滑,多见口腔溃疡或者牙痛、牙龈出血。

(上期推送:有法可依,根据脉象定药定方,真正使脉法、方药统一!

下期待续……)

登场书籍  

五运六气 : 中医精准诊疗解密

本书作者陈斌主任,探本求源,从五运六气入手,剖析《伤寒杂病论》的方术奥理,将人、病、方、药置于不断变化的时空中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学术精髓,解答了“为何今人用经方,时效时不效?为何中医各派,皆有所偏?”其实,只因处于不同的时空之中,运气不同而已。不明此理,则如盲人摸象,必定各有所执;洞察此理,才能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方可以为工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脉诊文献中的心理脉象
名家脉诊经验整理名家脉诊经验整理
脉诊三境界
转帖(号脉的秘密)_
脉诊 ‖ 辨脉象的纲领
从“四部五论”探析余显廷《脉理存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