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火(火热内生)

本文参考人卫出版社《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及人卫出版社《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总结整理而成。

内火(火热内生)

  内(热)火,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火热内扰的病理变化。内火的病机特点为阳热亢盛,耗伤正气。其病变性质为热极,或为实火或为虚火。

  内火或因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而致火热内扰之害。

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因此,火与热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差别。

内火的病理变化

  一、实火

    1.阳气过盛化火: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为生理之火,中医称之为“少火”。

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功能亢奋,以致伤阴耗液,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中医学又称为“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邪郁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外感六淫风、寒、燥、湿等病邪,在病理过程中,皆能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

  二是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浊、瘀血和食积、虫积等,均能郁而化火。邪郁化火实质上是由于以上因素导致机体阳气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所致。

3.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五志之火”,多指由于精神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日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旺郁气滞,气郁化火,发为“肝火”。

清实火的药物很多,如气分热的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凉血的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的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散等;清脏腑热的清心经火热的导赤散;清肝胆热的龙胆泻肝汤;清肺热的泻白散;清脾热的泻黄散;清胃热的清胃散;清肠道湿热的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清实火的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寒水石、栀子、夏枯草、决明子、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鱼腥草、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野菊花、重楼、土茯苓、金荞麦、射干、大血藤、白花蛇舌草、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等。

  二、虚火

  虚火为阴虚火旺,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

  一般来说,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而阴虚火旺,其病理变化除阴虚内热之征外,又有虚火上炎之象且火热征象则往往较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

  如阴虚而引起的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热、颧红等,均为虚火上炎所致。

清虚火的药物也挺多,如玉女煎清胃滋阴,主治胃热阴虚。

如青蒿鳖甲汤可以养阴透热。如秦艽鳖甲散可以滋阴养血,清热除蒸。清虚热的药物如: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等。

总之,火热内生的病理不外虚实两端,实少者,多源于阳气有余,或因邪郁化火,或因五志化火等。

其病势急速,病程较短,多表现为壮热、面赤、口渴喜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甚则狂躁、昏迷、舌红苔黄燥、脉洪数等症。

虚火多由于精亏血少,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亢所致。病势缓慢,病程较长,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火热证的共同特点是:

热(发热,恶热,喜冷)

赤(面赤,目赤、舌红)

稠(分泌物和排泄痰、涕、白带黏稠)

燥(口渴,咽干,便燥)

动(神情烦躁,脉数)

  内火除应分清虚火和实火之外,还应分清五脏六腑之火。

其一,五脏之火。

气郁火起于肺,

大怒火起于肝,

醉饮火起于脾,

怵惕思虑火起于心,

房欲火起于肾。

其二,六腑之火。

胃火则牙疼颐肿,

胆火则眩晕口苦,

大肠火则便秘不通,

小肠火则癃闭淋沥,

膀胱火则腹痛溺涩,

三焦火则肢热体倦。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属火者五:

其一,诸热瞀瘦,皆属于火,谓邪热伤神则昏乱,伤血则抽搐。

其二,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谓火极似水,热极生寒,则口噤不开。

其三,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谓气逆而上冲,则呕、吐、噫、哕、呃。

其四,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谓火扰心神而癫狂。

其五,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谓火郁神扰而浮肿、惊骇。

内火与外火的关系

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

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

外火和内火又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因脏腑功能紊乱可以产生风、寒、湿、燥、火(热)的病理变化。由于这五种病理变化的名称与六淫中的风、寒、湿、燥、火(热)相同,且其部分症状亦与六淫中相应邪气的致病特点相类似,所以将内生病理与外来病邪区别开来,称之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统称“内生五气”。

内风与肝有关,虽有虚实之分,除热极生风属实、痰瘀生风则为虚实夹杂外,余者如肝阳化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皆属于虚。

肝阳化风和阴虚风动的病理基础均为肝肾阴虚,但肝阳化风多见于内伤杂病之中,以水不涵木、阴虚阳亢、上盛下虚为特征。

阴虚风动,多见于温热病后期,真阴亏损,肝失所养,精血不足,邪少虚多,虚风内动,故临床上以手足蠕动或瘛疭,伴有神倦、心中澹澹大动、齿黑、舌绛少苔、脉虚等为特征。    

血虚生风,因血不养筋,故以麻木、肉、筋挛为特征,不若肝阳化风之抽搐、震颤和阴虚风动之手足蠕动或疯。

  内寒主要由于脾、肾阳虚所致,尤以肾阳虚衰为关键,其病理表现为阳虚内寒之本虚证,并可导致阳气不足、水湿内停之标实证。

  内湿主要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健所致,即脾虚生湿,其病理表现以水湿内停为主,而内寒虽亦可形成阳虚水停,但以阳虚内寒为主。

  内燥多因肺、胃、肾阴液不足,尤其是肾阴不足,其病理表现以“干”为主,可兼有轻微的阴虚燥热之证。

火热内生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理现象。

内火有虚实之分,通过脏腑的阴阳失调而表现出来。

虚火和实火的主要区别在于:虚火有明显的阴虚内热之证,热象较实火为缓和,伤津不显著,结合临床其他症状不难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文集115
第61 讲内生五邪(三) 脏腑病机
内生“五邪”病机——火热内生
内火旺经常烦躁、失眠,中医解答你为什么总是上火?
气有余便是火 中医内火如何调理
【题中寻真】内生五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