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试解No.120

120 太阳病,当发热恶寒,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本条开始重点讲太阳病不可用吐法。
太阳病,本应该出现恶寒,可以伴随发热太阳病,当发热恶寒,如今却不仅出现自己出汗今自汗出,而且还不恶寒且伴随发热反不恶寒发热,同时关上的脉细数关上脉细数者,这是由于医生误用吐法导致的以医吐之过也
这里其实用的是倒装的句式,说的其实是:太阳病本是应该恶寒(或伴随发热)的,治疗应该用汗法(使微微出汗),如今医生却误用了吐法,吐法伤津液血液,疾病内传阳明,从而出现不恶寒(说明表证已全部传里)、发热(阳明热证)、自汗出(可参见白虎汤四大证中的大热、大汗)(可以类比前面条文说太阳病误用下法后疾病内传的情形),关上指“关脉稍上”的位置,关脉我们知道候的是肝胆脾胃,关脉稍上提示的是候的病位在中焦以上靠近上焦的位置,个人认为指代的病位是胃,一则吐法最直接伤胃气,二则吐法伤津液后疾病内传到阳明也是对应胃,所以关上脉细提示的是(胃中)津液虚,关上脉细提示的是(胃中)有里热。这个部分的逻辑应该是太阳病误用吐法之后津液亏虚、疾病内传,从而出现相对应的症状。
接下来的这部分有两种解释,逻辑上都可以解的通,都是强调太阳病误用吐法,为逆治,但本段的情况虽逆治,但程度不算重,只是导致胃气不和而有虚热,为小逆:
①太阳病第一二天的时候,邪气刚入,津液相对而言刚没有很多损耗,此时误用吐法伤胃之津液,虽自觉饥饿,但却吃不下,对应到现代教科书辨证体系为胃阴虚;太阳病第三四天的时候,正邪斗争,津液比刚得病时更虚,此时误用吐法伤胃之津液,疾病极易内传,若内传为少阳病或阳明病,为半表半里热/里热证,所以不喜热粥,喜欢吃冷的食物,而且因为传里更伤胃气,所以早上吃的东西脾胃不运化到了晚上还吐出来了,此类根据大便情况(若不通顺)可以考虑用调胃承气汤。
②太阳病刚误用吐法后的第一二天,药力尚存,胃气未降,因此还是温温欲吐,所以明明没吃东西肚子饿,却还是因为有这种想吐的感觉所以仍不想吃,一吃就想吐;太阳病误用吐法后的第三四天,逐渐可以吃一些东西了,但还是想吃冷食而不想吃热食(这也侧面说明这是吐后传阳明的表现),但胃气还是没有完全恢复,所以早上吃的东西脾胃不运化到了晚上还吐出来了
因此,除了前文已经讲到的太阳病不可用下法、火法外,本条开始重点讲述太阳病不可用吐法了。
本条也给了我们现代中医很多警示,为什么?若患者诊断为太阳病,是不可吐的,那如果这个患者外感着凉,且本身兼有其他的疾病,医生用西药去针对其他病的时候,用胃肠道副作用反应大或容易引起呕吐的西药联用,导致患者出现呕吐,也是小逆,所以这也是用药要考虑的,怎么护住胃气,这也就是中医思维下的按照西医标准用西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5)——阳明病无方证条文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九上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小半夏汤与大半夏汤之应用
[转载]【祖下】阳明病解第二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68条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