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ZDAY150:中医诊断基础(十三)辩证(二)八纲辨证(二)虚证、实症、阴证、阳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
    虚实辩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而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用以统括其余的六个方面。

知识点:
(三)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1、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虚证,皆为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个方面,但以后天失养为主。如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事过度,耗散肾脏元真,或久病以及失治、误治损伤正气,均可以导致虚证。
       虚证临床表现很难概括全面,常见的有: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为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以症状表现不足、虚弱为辩证要点。
2、实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实证是由邪气过盛所反映出来的一类证候。形成实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二是脏腑功能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实证虽属邪气过盛,但正气犹能抵抗,未至亏损的程度,故实证往往表示邪正争斗处于激烈的阶段。

实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以症状表现有余、亢盛为辩证要点。

3、虚证和实证的鉴别:
      虚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由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实指邪气过盛,实证便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

    病型

临床症状

 气息声音

疼痛

舌质

    脉象

实证

外感初期

有余亢盛

声高息粗

拒按

苍老

脉实有力

虚证

内伤久病

不足虚弱

气怯声低

喜按

胖嫩

脉弱无力

4、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虚实两类证候,是相互联系可变的,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同时并存。实证状态下,由于失治或误治,如大汗、大吐、大下之后,耗伤阴液,损伤正气就有可能转为虚证;如身体虚弱,脏腑功能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血、水、湿等病理产物滞留为病,可形成虚实夹杂证。

5、虚实和表里、寒热的关系

     表证和里证各有寒热虚实之证。寒虚证即阳虚证,虚热证即阴虚证,实寒证即里寒证,实热证即里热证。

(四)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
阴阳可以归纳表、里、寒、热、虚、实的六种证候,是辨证的总纲。表、热、实证属阳证,如气病属阳,腑病属阳,而阳热证则指实热证。里、寒、虚证属阴证,如血病属阴、脏病属阴,而临床所说的阴证则多指虚寒证。
2、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阴证的形成,多由于年老体衰,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五脏,以致阳虚阴盛,功能衰减,脏腑功能降低,常见于里证的虚寒证。临床表现常见无热恶寒,四肢逆冷,息短气乏,身体沉重,精神不振,但欲卧寐,呕吐、下利清谷,小便色白,爪甲色青,面白舌淡,脉沉微等症状。以见寒象为辩证要点。

阳证的形成,多由于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处于亢奋阶段,常见于里证的实热证。临床表现常见身热、恶热不恶寒,心烦口渴,躁动不安,气高而粗,口鼻气热,目睛了了不寐或目睛视物模糊,面唇色红,指甲色红,小便红赤,大便或秘或干,舌质红绛,脉滑数有力等症状。以见热象为辩证要点。

3、阴证和阳证的鉴别

一般来说,阳证必见热象,多见身热,恶热,烦渴,脉数;阴证必见寒象,多见身寒肢冷,无热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无力。

阴阳本身的病变,即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病变,还有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等证候。

阴虚与阳虚,是机体阴阳亏损而导致的阴不制阳或阳不制阴的证候。故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除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脉细舌净等阴液不足的证候外,还常伴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绛、脉数等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的证候。阳虚证,则除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蜷卧嗜睡、脉微无力等气虚机能衰减的证候外,还常兼见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或尿少、肿胀、面白舌淡等阳不制阴、水寒内盛的证候。

亡阴与亡阳,是属于疾病过程中的危重证候,大都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的情况下出现。它们的临床表现,除了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汗出。但亡阴之汗,汗出热而黏,兼见肌肤热、手足温、口渴喜冷饮、脉细数疾按之无力等阴液欲竭的症状;亡阳则大汗淋漓,汗清稀而凉,兼见肌肤凉、手足冷、口不渴喜热饮、蜷卧神疲、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的症状。

由于阴阳是互根的,阴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化生而告竭,所以亡阴与亡阳,难于截然割裂,只是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

此外,还有一些病证,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也可分别归属于阴阳两类证候之中,这些都是根据病变的特性和相对病变的关系而言,并不是说这些病变都是由阴阳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所以它们不属于阴阳本身病变的范围。

练习题:
1、某女,29岁,咳嗽2月余,干咳无痰,咽喉干痒,时有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细数。根据八纲辨证,该证属于
A.实证
B.虚证
C.表证
D.阳证
E.寒证

2、某男,65岁。哮喘10余年,气短乏力,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足面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根据八纲辨证,该证属于
A.表证
B.寒证
C.热证
D.虚证
E.阳证

3、阳虚证的症状可见

A.形体消瘦

B.五心烦热

C.口燥咽干

D.形寒肢冷

E.眩晕失眠

答案与解析:
1、B
但凡属虚证,皆为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据八纲辨证,该证属于虚证(B对)。虚证以症状表现为不足、虚弱为辨证要点。实证(A错)是由邪气过盛所反映出来的一类证候。以症状表现有余、亢盛为辨证要点。表证(C错),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以起病急、病程短、有发热恶寒的症状为辨证要点。阳证(D错)的形成,多由于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处于亢奋阶段,常见于里证的实热证。阳证以见热象为辨证要点。寒证(E错),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功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以寒为主,功能减退为辨证要点。

2、D
虚证(D对)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无苔,脉虚无力等。

3、D

本题考查阳虚证的证候。阳虚证临床表现:除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蜷卧嗜睡,脉微无力等气虚功能衰减的症状外,还常兼见畏寒肢冷(D对),口淡不渴,尿清便溏或尿少肿胀、面白舌淡等阳不制阴,水寒内盛的症状。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除见形体消瘦(A错)、口燥咽干(C错)、眩晕失眠(E错)、舌红脉细数等阴液不足的症状外,还常伴见五心烦热(B错)、潮热盗汗、舌红绛、脉数等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的症状。


小周药师说:

虚实和阴阳部分主要掌握的是临床症状的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八章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最全基础篇 表格版(纯干货收藏)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八纲基本证候
中医八纲辩证,什么是八纲辩证?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八纲证之间的转化20190901-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