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课笔记」:心血管系统4

 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以及相关的分支

01: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

位置:位于胸部的动脉主干,位于胸腔后纵格内,在第4胸椎的左侧续于主动脉弓。

起止:沿着脊柱的左侧下行,逐渐转向其前方,到第12胸椎高度处,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

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种分支。

壁支:

1、「肋间后动脉」

位置:肋间后动脉有9对,分布于第3肋间隙以下,沿肋沟走行

作用:供血给胸壁、腹壁上部、背部和脊髓等处。

💡临床实操tips1:整个前面的肋间隙血液供应,实际上是从后面远程输送过去的。

💡临床实操tips2:肋间后动脉以及肋下动脉,除了分支沿着肋骨往前走,还发出了相应的分支到临近的胸椎体,供应胸椎以及里边的脊髓、周围软组织和肌肉,保证它们充分的血液供应。也就是说人体背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

2、「肋下动脉」

位置:有1对,位于第12肋的下方。

作用:第12肋下缘周围的区域的肌肉以及第12肋。

3、「膈上动脉」

位置:1对,到达膈上面的后部。

作用:供应的区域就是膈的后部的位置。

脏支:「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心包支」


02: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位置:在膈的主动脉裂孔处延续于胸主动脉,腹主动脉沿腰椎的前方下降,到第4腰椎体的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分支:壁支和脏支

壁支:

1、「膈下动脉」

位置:分布于膈肌及腹壁,膈下动脉还发出了肾上腺上动脉,用来营养肾上腺。

2、「腰动脉」

位置:分布于腰部、腹壁肌、脊髓及其被膜,到了腹壁侧面。

3、「骶正中动脉」

位置:只有一条,发自于腹主动脉分叉处稍后上方。

作用:负责营养骶骨及其周围的结构。

脏支:

1、「肾上腺中动脉」

位置:在腹腔干起点的稍下方,约平第1腰椎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的侧壁,分布于肾上腺。该动脉在肾上腺内与肾上腺上动脉和肾上腺下动脉相吻合。

😁「肾上腺」的血供:来自三个方向,分别是肾上腺上动脉(膈下动脉的分支);肾上腺中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肾上腺下动脉(肾动脉的分支)

2、「肾动脉」

位置:约平第1~2腰椎椎间盘的高度起于腹主动脉,横行向外经肾门入肾,在进入肾门之前发出肾上腺下动脉进入肾上腺。

作用:给肾脏供血。

3、「睾丸动脉」(远距离血供)

位置:在肾动脉起始处的稍下方发自腹主动脉的前壁,细而长,沿腰大肌的前面斜向外下行,穿经腹股沟管入阴囊,又称精索内动脉,参与精索的组成,分布于睾丸和附睾。

😁男性长期久坐,使腹股沟管弯折太久,加上吃太多腹腔淤堵,腹压增高,会影响睾丸动脉血供,所以长期久坐的人,容易影响精子发育,继而影响生育能力。

「卵巢动脉」

位置:经卵巢悬韧带下行入盆腔,分布于卵巢和输卵管壶腹。

4、「腹腔干」

位置:粗而短的动脉干,在膈的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

分支: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腹腔干」分支

①「胃左动脉」

位置:向左上方行至胃的贲门附近,然后沿胃小弯在小网膜两层间折向右行,并与胃右动脉吻合,沿途分支至食管的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作用:走行过程当中发出了诸多的分支去滋养周围供给的相关的器官。

②「肝总动脉」

位置:向右行至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后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总动脉」分支:

A「肝固有动脉」

位置:位于十二指肠韧带内,随后发出胃右动脉沿胃小弯向左行,与胃左动脉吻合,沿途分支布于胃小弯侧的胃壁。

分支:

a.「胃右动脉」(入肝门前分为肝左支和肝右支)

b.「肝左支」

c.「肝右支」

d. 「胆囊动脉」(肝右支的分支)

B「胃十二指肠动脉」

分支:a.「胃网膜右动脉」、b.「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③「脾动脉」

位置:沿胰上缘蜿蜒左行至脾门。

分支:「胰支」、「胃后动脉」、「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脾支」

5、肠系膜上动脉

位置:在腹腔干的稍下方,约平第1腰椎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经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下行,越过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前面进入肠系膜根,然后向右髂窝方向走行。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

①「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位置:行于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

分支:前支和后支,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前支和后支吻合

作用:分支是营养胰和十二指肠。

②「空回肠动脉」

总共有13-18条,数量不是特别固定

位置:由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壁发出,行于肠系膜内,反复分支吻合形成多级的动脉弓,由最后一级弓发出直行的小支进入肠壁,分布于空肠和回肠。

💡临床实操tips3:「揉腹」原理:腹部皮肤下,是僵紧的腹肌,透过腹肌,下面是小肠(空肠、回肠、结肠),松解这个区域,肠系膜上动脉会被推动,其分支空肠和回肠动脉都会受影响,血液会快速补充过来,会出现肠鸣音、打嗝、排气等。血液循环变通畅,会带来大量氧气,带来大量的经过食物消化吸收所带来的氨基酸、葡萄糖等等,滋养细胞,从而使血液回流,也就是静脉回流也顺畅了,血供变好。所以揉腹时,首先要松解腹肌,透过腹肌的张力影响和改善了腹腔里脏器的血液供应。

③「回结肠动脉」

位置: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壁发出的最下一条分支,斜向右下到盲肠附近。

作用:分数支营养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和升结肠。

💡临床实操tips4:「阑尾炎」:回结肠动脉在阑尾处的分支是「阑尾动脉」,当我们消化食物,会在阑尾处储留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往上走。一旦过多东西进入阑尾,阑尾蠕动又不够灵活,没办法把残渣派出去,会因为细菌过度繁殖产生炎症,从而形成「阑尾炎」。症状是一开始广泛的腹部疼痛,慢慢向整个右下腹区域转移。如果不在阑尾炎早期进行处理,会出现阑尾穿孔,整个地方化脓就麻烦了。

④「右结肠动脉」

位置:在回结肠动脉的上方发出,向右行。

分支:升支和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吻合,分支到升结肠。

⑤「中结肠动脉」

位置:胰下缘的附近起于肠系膜上动脉,向前并稍偏右侧进入横结肠系膜。

分支:分左、右支分别与左、右结肠动脉相吻合。

作用:分支营养横结肠。

6、肠系膜下动脉

位置:在第3腰椎的高度发自腹主动脉的前壁,行向左下方,分支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肠系膜下动脉」分支:

①「左结肠动脉」

位置:横形向左,至降结肠的附近。

分支:升支和降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分支分布于降结肠。

💡临床实操tips5:「抓带脉」促排便的原理:抓带脉除了可以松解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以及腹横肌等,还可以促进降结肠蠕动,使血供改善。而大便就是从降结肠再往下到乙状结肠,到直肠出来的。

②「乙状结肠动脉」

位置:总共是2-3条,斜向左下方走行,进入乙状结肠系膜内分支营养乙状结肠。

③「直肠上动脉」

位置:在乙状结肠系膜内下形,到第3骶椎处分为2支,沿直肠两侧分布于直肠的上部,并在直肠的表面和壁内与直肠下动脉的分支吻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解025】胸主动脉、腹主动脉
不管你是开胸还是开腹,这两个动脉解剖必须掌握
自主神经丛|腹腔丛
自主神经丛
系统解剖学笔记版本七(精编版)——心血管系统
医学生假期必备--考点恶补(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