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学习笔记九十六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应是每个人生活的必备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其优异者与心有余力者,则可以恩及他人而成为医者。

本章内容要点:

      1、①“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即水谷精气中清而有滋养作用的是营气浑浊而强悍的是卫气,营气循环运行的部位是经脉以内,卫气循环运行的部位是经脉以外。

      ②卫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即卫气在阳经运行时,人就来起身活动;夜间卫气在内脏运行,人体就处于休眠状态中。

      ③“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即在黎明时阴气彻底衰尽,而阳气则越来越盛;日落西山时阳气逐渐衰弱,黄昏时刻阳气彻底衰尽,而阴气则越来越盛。

      2、老人夜不能瞑,乃“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的原故所致。即营卫不调,卫气内扰所致。

      3、“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4、饮食而汗,是因卫气的性质是慓悍顺畅,运行快速,碰到敞开的毛孔便会外泄出来。

      5、“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即此气为人体内最为宝贵的物质,可以单独在十二条经脉中循行,叫做营气。

      6、“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即营气及卫气都是从水谷精气中化生而来,血为神气的物质基础,它也来源于水谷精气,所以血同营卫之气,仅仅是名字不同,却同属一类物质。

      7、“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即食物中的糟粕全都下行到大肠,从而生成下焦。

      8、“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即上焦心肺对营卫之气进行宣散,就犹如雾水露珠一般,轻盈弥漫,浇灌周身,中焦脾胃对饮食水谷进行腐熟消化,则如同沤泡食物一般让它发生改变;下焦肾、膀胱、大肠犹如沟渠,把水液及糟粕不停地排泄到体外,此即为三焦的特点及功能。

       下面,随附《营卫生会》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注①:黄帝问岐伯说:人的精气来自于何处?阴阳会合之处在哪里?什么气是营气?什么气是卫气?营气卫气来自于何处?卫气同营气会合的过程又是怎样的?老人同壮年人气的盛衰迥然不同,营气卫气的运行部位也不一样,我希望了解一下它们交会的过程。

      岐伯答:人体的营气、卫气来自于水谷,水谷进到胃里,转化成水谷精气,水谷精气又传到肺中,然后在肺气传输分布功能的作用下被运送到全身,使得五脏六腑均可受纳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中清而有滋养作用的是营气浑浊而强悍的是卫气,营气循环运行的部位是经脉以,卫气循环运行的部位是经脉以营气和卫气始终处于运行转动的状态之中,一昼夜在人体内运行的周次达到五十后,进行一次交会。所以,它们顺着阴阳二经相互交替运行转动,无休无止。

      卫气循环运行过程是晚间在内脏运行二十五周,白天在阳经也运行二十五周,由此将昼夜划分出来。卫气在阳经运行时,人就来起身活动;夜间卫气在内脏运行,人体就处于休眠状态中。中午时,由于卫气运行的部位都由内脏转到了阳经,阳经中的卫气达到极盛,因此叫做重阳夜半时由于卫气都由阳经转到内脏中运行,此时内脏的卫气达到极盛,所以叫做重阴。营气在脉中运行,由手太阴肺径而起,至手太阴肺经而终,所以说营气的循行由太阴掌控;卫气在脉外运行,由足太阳膀胱经而起,又至足太阳膀胱经而止,因此说卫气的循行由太阳掌控。营气在十二经循行,昼夜运行周次各为二十五个,卫气白天在阳经运行,夜间在阴经运行,周次也是各为二十五个,将昼夜各分一半。

      阴陇是夜半时阴气最盛的时候,过了夜半阴气就开始衰落,在黎明时阴气彻底衰尽,而阳气则越来越盛。阳陇是中午时阳气最盛的时候,日落西山时阳气逐渐衰弱,黄昏时刻阳气彻底衰尽,而阴气则越来越盛。夜半时,营气跟卫气都运行于阴分,恰是二气相互交会时候,此时人都进入了睡眠状态,所以叫做合阴。至黎明时,内脏的卫气全部衰竭,而阳经中的卫气开始循行。正是如此没有停止,就像天地日月一般有规律。)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

      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注②:黄帝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老人在夜间睡觉不安稳?年轻人在白天里精力十足的原因又是什么?

      岐伯答:年轻力壮的人气血旺盛、充盈,肌肉润滑、光洁,气道顺畅,营气卫气的运转就可以正常进行,所以白天可以精力十足,晚上睡觉也很踏实。而老年人气血两衰,肌肉干枯,所以气道就阻塞难行,五脏之气无法互相贯通调和,营气衰少,卫气内扰营卫不能调和无法正常进行运转,所以白天显得精力不足,而晚上也无法安睡。)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注③:黄帝问:我想了解一下发出营气、卫气的地方在哪里?

      岐伯答:营气从中焦而出,卫气则从下焦而始。

      黄帝问:我希望你给我讲一讲三焦起自于哪里?它们运行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岐伯答:上焦自胃的上口而起,过咽部向上运行并在胸中分散开来,经腋下,顺着手太阴经的走向朝手的方向走行,并在手会合于手阳明经处,再上行至舌,在足阳明经处会合,顺着足阳明经走行。上焦之气常常同营气一起在阳运行二十五度,在阴运行也是二十五度,一昼夜为一个循环,总计五十度,然后再返回于手太阴经,是一周。)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即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

      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注④:黄帝问:有人吃了非常热的食物,刚吃下,还没来得及化生成水谷精气,汗就出来了,有人出汗是在脸部,有人出汗是在背部,有人则是半身有汗流出,它们全都没有遵循卫气运行的路线,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答:这是因为人在外面被风邪所侵袭,在体内又受到饮食中热气的影响,致使腠理打开、毛孔扩张,从而汗液蒸发,在肌肤腠理松散的部位,卫气外泄,循环运行便无法遵循原先的线路进行了。卫气的性质是慓悍顺畅,运行快速,碰到敞开的毛孔便会外泄出来,这种情况下也就不能再顺着卫气原来的路线循行了,这就被叫做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注⑤:黄帝问:我想了解一下中焦之气发自何处?

      岐伯答:中焦同样是由胃的上口而出,位于上焦之下,中焦所吸纳的水谷之气,通过排泄糟粕,蒸腾津液,将转化成的精微之物,向上输送注入肺脉,并把由水谷转化成的精微之物转化成血液,用来滋养周身。此气为人体内最为宝贵的物质,可以单独在十二条经脉中循行,叫做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问类,何谓也?

      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注⑥:黄帝问:血跟气,尽管名字各异,但却为同类物质,这又有什么说法呢?

      岐伯答:营气及卫气都是从水谷精气中化生而来,血为神气的物质基础,它也来源于水谷精气,所以血同营卫之气,仅仅是名字不同,却同属一类物质。所以说血液耗损过多之人不可以再让他发汗,因为汗脱就会伤到卫气;脱汗使卫气受伤的人也不可以再使用放血法。因此假如脱汗的同时还进行放血,就会致人死亡,仅脱汗或者失血尚存在治愈的希望。)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生。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注⑦:黄帝问:我想请你给我讲一讲下焦自何处而发?

      岐伯答:下焦是顺着回肠曲折向下而行,到膀胱又将水液注入其内。人吃的水谷饮食进入体内后,通常是在胃内进行消化的,通过脾胃的消化,食物中的糟粕全都下行到大肠,从而生成下焦,所有的糟粕向下运行,同时还一直对其中的水液进行过滤处理,清者也就是水液渗到膀胱,浊者即糟粕进入大肠。)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

      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注⑧:黄帝问:人喝酒时,酒是和水谷同时进入胃中的,可是还没有消化完水谷,小便却已然先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答:酒是用粮食酿造而成的液体,酒气强劲且润滑,同卫气相似,因此即便是先吃水谷后饮的酒,它也在完成食物消化前就被化成水液排出了。

      黄帝说:说得太好了。我了解了上焦心肺对营卫之气进行宣散,就犹如雾水露珠一般,轻盈弥漫,浇灌周身,中焦脾胃对饮食水谷进行腐熟消化,则如同沤泡食物一般让它发生改变;下焦肾、膀胱、大肠犹如沟渠,把水液及糟粕不停地排泄到体外,此即为三焦的特点及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气新观念+细说中医肺的理论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18营卫生会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自我康疗99:解读《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论》
营卫之气的产生及作用/机制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
中医药文化宣传——“卫气”所出新探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