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五运六气”有时会测不准(如何正确对待运气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首见于《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诸篇,认为一岁中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界其他方面有直接的影响,对当年或某个节气某种疾病的发生、病势的轻重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定出各种经得起客观实践检验的、至今仍然沿用的治疗法则。因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以都用“大论”标其篇名。

自宋元以至明清,运气学说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学,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之一。北宋时代的《圣济总录》、明朝初年的《普济方》等书都把运气学说列为专篇。明代张景岳的《类经》专辟“运气类”一项,备引《内经》有关论述,详加注释和阐发。清代吴谦等编的《医宗金鉴》亦列“运气”专篇,对运气学说的有关内容作了简要的说明。高明如刘河间、张元素、叶天士、吴鞠通诸贤,皆对此一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并用之指导临床实践。刘河间说:“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马莳说:“五运行大论……至真要大论诸篇,皆论五运六气南北政,凡天时、民病、人事等义,至详至备,为医籍中至宝。”足见不少医家对于运气学说都是十分重视的。

气有常变,病有盛衰,所以有时会有“某气司天属阴寒,今反炎热;某运太过,今反不及”的情况出现,以致有的医家则持“运气不足凭”之说,谓运气学说“其实无关医道”,如缪仲淳、张飞畴等人便是。

《内经》在论证“运气”对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同时,对于不按“运气”规律发病的问题,也作了详细的说明,归纳起来,约有以下几点。

一、相同的邪气,可有不同的程度。

如《六元正纪大论》说:“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盛衰多少,同其化也。’”此言六气致病有多有少,化而为病即有盛有衰。多者盛而少者衰,是病邪与化出的证候情况一致的反应。

二、病势的轻重,可由误治而成。

如《六元正纪大论》说:“岐伯曰:'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热,何如?’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指出这种寒、热重症完全是人为的,与“运气”无关。

三、致病之气,不一定按“运气”的规律出现。

如《至真要大论》说“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明确地指出了非其时亦会有其气的。

四、五运六气固然可以影响气候,但地理环境却是决定气候的重要因素。

如《六元正纪大论》说:“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所以,必须时、地互参,不能单纯强调一面。

五、治疗法则,应以具体的病证为依据。

如《至真要大论》说:“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所以,宋代的《三因方》《圣济总录》等书,按年辰运气列出方药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此外,近世防疫工作的普遍开展,阻止了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人定胜天”地打破了部分疾病原定的发生、流行规律。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运气学说中揭示的发病规律,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惟务按图索骥”。张景岳以其亲身体验,一方面肯定“五六之义,逐气推测,则彼此盈虚,十应七八”。另一方面又认为,“徒欲以有限之年辰,概无穷之天道,隐微幽显,诚非易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文选自李孔定《研经实践录》,标题为小编所加。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的运用
《黄帝内经》解读(十一)
五运六气学说临床应用探析
河间派实为病机气宜派(上)
五运六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四)
中医“五运六气”蕴藏人体健康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