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大精深,中医药五运六气理论探析
一、中医药五运六气理论解读

中医药的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用来描述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对五运六气理论的详细解读:

五运:五运是指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周期性变化。中医学认为,宇宙万物都受到五运的支配,包括四季的变化、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等。五运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1. 金:代表秋季,金寒之气收敛,万物开始凋零。金运与人体的肺脏相关,肺主宣降,反应在人体上就是呼吸道的疾病容易发作。

2. 木:代表春季,木盛之气生发,万物开始复苏。木运与人体的肝脏相关,肝主疏泄,反应在人体上就是肝气不舒畅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和头痛等问题。

3. 水:代表冬季,水寒之气潜藏,一切都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水运与人体的肾脏相关,肾主藏精,反应在人体上就是肾气充足与否会影响生殖、生长发育等方面。

4. 火:代表夏季,火热之气旺盛,万物生长茂盛。火运与人体的心脏相关,心主血脉,反应在人体上就是心脏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平衡与否。

5. 土:代表季节的交替期,土包容万物,稳定万象。土运与人体的脾胃相关,脾主运化,反应在人体上就是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与否。

六气:六气是根据五运发展而来,分别是少阳、阳明、太阳、少阴、厥阴、太阴,代表了人体和自然界不同的生物节律状态。

1. 少阳:指春季的气候和身体状态。春季阳气刚发,万物快速生长,代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期。

2. 阳明:指夏季的气候和身体状态。夏季阳气旺盛,万物茂盛,代表着人体的成长、发展、繁荣期。

3. 太阳:指长夏季的气候和身体状态。长夏季节阳气略微衰退,万物继续生长,代表着人体的稳定和中期。

4. 少阴:指秋季的气候和身体状态。秋季阳气渐衰,万物开始凋零,代表着人体进入收敛和净化期。

5. 厥阴:指冬季的气候和身体状态。冬季阳气收敛,万物休养生息,代表着人体的休养和蓄积能量的阶段。

6. 太阴:指深冬季的气候和身体状态。深冬季节阳气最为衰退,万物进入休眠状态,代表着人体的寂静和安抚阶段。

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可以用来分析和判断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从而指导治疗和调理。当人体的气机与自然界的五运六气相符时,人体健康;当气机失调或与五运六气不相适应时,就容易引发疾病。因此,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来进行调理,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运六气密切相关,当人体的气机与自然界的五运六气相符时,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当气机失调或与五运六气不相适应时,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来进行调理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和保持健康状态。

具体而言,中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情况,并根据五运六气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理。例如,在春季阳气盛发的时候,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此时可以采取补益肝脏的方法来促进生长发育和调整情绪。在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人体处于成长、发展、繁荣的阶段,此时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调节体内的阳气,防止过热引发的病理反应。在秋季阳气渐衰的时候,人体进入收敛净化的阶段,此时可以采取调理肺脏的方法来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五运六气理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调理观念,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运六气理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调理观念,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五运六气理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而系统的调理观念

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运六气理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调理观念。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中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五运指的是天、地、人、时、物五个方面的运行规律,六气指的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六种气候特点。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气机运行状态,找到病因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调理措施。这种观察自然界和人体的方法使中医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体的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人体的气机运行状态,中医可以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能力,加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四、中医药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案例(以下内容来源于华夏出版社2021-5-10,作者王钲)

典型病例

张阿姨,1954年1月28日出生,疲劳1个月,入睡容易,早晨4点即醒,起床即感劳累。头晕头蒙,颈项发紧,食欲下降,白天精神差,容易忘事,大便不成形,有时心慌,好像有股气从肚子往前胸上冲。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医生诊断为疲劳、头晕,针灸治疗5次后,疲劳诸症缓解。

病例分析

夏秋之交的疲劳头晕等与阴阳的交替盛衰动态变化有很大关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由夏转秋,阳气由盛转衰的阶段;

2.夏天湿气过盛或调养不当,阳气受损或被遏制;

3.早晨阳气上升之力欠缺;

4.易疲劳者脾虚气弱,清阳不升;

5.病久入络,瘀血阻滞阳气升腾。

疲劳是个症状,多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而且经常合并心慌、汗出、失眠、头晕、头沉、颈肩腰痛、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染病等问题。

王钲副主任医师诊疗经过

张阿姨是1954年1月28日出生,按照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推算,她是甲午年初之气出生的,甲年出生的人土湿太过,土克水,而午年的初之气就跟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时的气候类似,是寒湿加风木,所以她的体质就是脾肾阳虚,容易被寒湿所困。导致她就更容易出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寒湿困重的问题。

治疗原则就是升脾肾阳气、降湿浊逆气。只要有了这个治疗原则,就可以采取脐针、腹针、头针、项针等多种方法之一,调整阴阳动态的变化。

中医看病要辨天、辨人、辨病症,比如该患者早晨4点起床就开始有症状,而4点是寅时,正是《伤寒论》“少阳病欲解时”的时间,所以针刺少阳就有收效。

总结

善用“五运六气”的中医看病,是要看出生时间、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的,顺天而治,顺时而治,这就是中医说的天人相应。

作者小介绍

王钲,北京按摩医院特需门诊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服务贸易工作委员会委员,世中联易医脐针专业委员会会员,曾跟师北京市名老中医金宇安主任学习脾胃病的中医治疗。

擅长病种:擅长中药与针灸结合,针刺与艾灸、脐疗并用,治未病与治已病并重,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单纯性肥胖、咳嗽、失眠、头痛、眩晕、虚劳、月经不调、痛经、颈肩腰腿疼痛等。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

本文皆为咱们的一些肤浅认识

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写文三小时阅读十分钟

点赞转发加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苏颖说“五运六气”
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六经、六气与开阖枢
浅谈中医辩证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