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称性:人生过程的另一种解读

对称性:人生过程的另一种解读

            人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人们把人生过程比喻为“行走在路上”、“到世上走一遭”等等。人们“走”的这条“路”,就是“人生旅途”。

    古往今来,人们对人生旅途已经有了极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譬如,“人生苦短”白居易诗云: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人生道路多曲折以及人生旅途没有“返程票”等等。这些深刻的见解是指引人们走好人生之路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在本文中所要讨论的,是人生旅途的另一种特质,即它的“对称性”。这里所说的“对称”,是指人生旅途上的某一阶段与另一阶段之间的对称关系以及某一事件与另一事件之间的对称关系。

       一、人生旅途“对称”何其多

       家庭人口与家庭结构的“一二三”与“三二一”之间的对称

    这里的“一”是指,某人在成家前孤身一人,过着“单身贵族”的生活;后来,某一天,碰到了被称为生命中的“另一半”的她或他,便结婚、组成了家庭,过起了“二人世界”的生活,这便是“二”;再后来,有了孩子,形成了“三口之家”,这便是“三”。至此,上述“对称”中的一端“一二三”已全部展现。

    另一端的“三二一”是这样出现的:首先,是孩子长大成人,成立小家庭,离开父母搬走了,剩下的老两口,便又重新回到“二人世界”;再后来,过了若干年,老两口中的一人先走一步、过世了(一般来说,两人同时去世的情况极少),剩下一人,便又重新回到孤身一人状态。(此时,即使他或她与子女同住,但从代际与情感差别来看仍可把此状归入“一”)这就是“一二三”与“三二一”之间的对称关系。

    人生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从“无--有--无”,前一个“无”与后一个“无”是对称关系

    一个人紧握双拳(其实是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随着他慢慢长大成人,逐渐拥有了人力资源(体力和智力)、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等。这是从“无--有”的过程。当他从生命巅峰状态逐渐走向衰老,他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量也发生着变化。某一天,他走到了人生尽头,便丢下全部剩余资源、两手一摊“驾鹤西去”了,又重回两手空空。这是从“有--无”的过程。从“赤条条”来 、到“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称”结构。

    人生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对称

    在人生旅途上,每一个人都要经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张嘴吃东西,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第一次听见声音,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下地走路,第一次下地干活,第一次上讲台授课,等等,等等。总之,人有多少种活动和经历,就有多少个“第一次”。当然,有“第一次”,就必然有“最后一次”,譬如,“看世界最后一眼”(就去世了)、“说完最后一句话”(就咽气了)、“上完最后一节课”(就退休了)如此等等。

    还有,领工作证与领退休证之间是一种对称,办出生证与办死亡证之间是一种对称(这两个证只能是由别人代劳、他自己肯定办不了)。

    人生的社会化过程与个体化过程的对称关系

    人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有两个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和个体化过程。

    所谓社会化过程,即人们从小就开始慢慢认识社会、进入社会并逐渐融入社会,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人”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外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追求“走得远”和“做得大”。

    所谓个体化过程,即人们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参悟生命本真、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内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追求“入得深”和“参得透”。

    社会化过程与个体化过程并不是相互割裂、一前一后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包容的关系。但这并不排斥它们是一种“对称”关系:“外求”与“内求”相对称,“走得远”“做得大”与“入得深”“参得透”相对称,等。

    二、“对称”背后的玄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人生不可能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过程,而只能是一个阶段的过程。既然它只是一个阶段,那么,人在其中的任何活动和经历(包括人的生命活动)就必然是: 有“开始”必有“结束”、有“起点”必有“终点”以及有“第一次”必有“最后一次”,这样,便构成了无数个此 一“点”与另一“点”的对称关系。如从开口说第一句话到最后的失语,从自行行走到由别人推着走(推去晒太阳或推进太平间),从领工作证到领退休证,等等。

    人的某一种活动或经历从“起点”到“终点”是一个缓慢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个“中点”,在中点之前是“兴起”阶段,中点之后是“衰落”阶段。上述家庭人口变化中,从“一”到“三”是“兴起”阶段,从“三”到“一”是“衰落”阶段。因此,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呈现“抛物线”状态,而“兴起”阶段与“衰落”阶段是一种对称关系。这一点从人的生命状态变化看得最为清楚。有资料说,人的生命呈“男8年女7年”的周期,他们都在第4个周期时达到最佳生命状态(男32岁、女28岁),从第5个周期(男40岁、女35岁)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生命终结。这种情况如放在坐标上,呈典型的抛物线状。

    三、世事沧桑心事定

    人生如大海行船,需时时把握自己这条“船”的方位和航向。当我们有了上述“人生对称性”的认识,就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所处的某个特定阶段进行“对称性”分析:哪些对称关系已结束,哪些对称关系尚在运行中;在运行中的各种对称关系(如家庭人口及结构、身体状况、社会化及个体化进程等等)它们分别处在“兴起”阶段还是“衰落”阶段,或者说处在“抛物线”的什么位置,如此等等。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更好地把握自己“人生之船”的方位与航向,对今后的路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对即将到来的事件有预案和准备,避免事到临头惊慌失措、乱了方寸,达到“世事沧桑心事定”之境界。

    能否这样认为,“人生对称观”为我们观察人生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分析工具?如果它确有些道理的话,它是否为我们提高人生觉悟和“人生自觉”(套用“文化自觉”)有所裨益呢?敬请博友评说,了然感激不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函数的通俗理解之六 函数的对称性
午夜随想
人生的旅途
函数对称性公式及推导
对称丨简单实用美感规则
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