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腹水肿胀针灸取穴

  腹水肿胀,自古有之。针灸治疗腹水肿胀,《黄帝内经·灵枢》有三篇文章涉及到。

《灵枢·水胀篇》“肤胀者……腹大身尽肿……鼓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灵枢·四时气篇》:“风[疒水](音税)肤胀,为五十七痏(音委,针刺后留下的瘢痕,此处指穴位),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通焠,火针)刺之。徒[疒水](单纯的水病),先取环谷(不详,一说脐中,一说环跳)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疒水],必坚。来缓则烦焕。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麻尽乃止。饮闭药(指通闭的药物,在此指利小便、化气行水的药物),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通焠,火针)取其三里骨为干(“骨为干”三字疑为衍文)。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上文的“五十七痏”,指适用于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穴位。据《素问·水热穴论》王冰注为: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各一穴,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中柱、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街、太冲、复溜、阴谷、照海、交信、筑宾各二穴。

《灵枢·刺节真邪篇》:“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此病荣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

☆ ☆ ☆

  从我自己编辑的材料中,输入“肝腹水、尿潴留”二词搜索,我得到下述治疗腹水肿胀的穴位

  • 肝硬化腹水(刺血):用肝炎的穴位(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 阴市,在髌骨上缘外直上3寸,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寒疝痛,腹胀满,痿厥少气,膝中寒,大腹水肿,两足拘挛;直刺25∼30毫米,可灸

  • 食窦,在第五肋间,前正中线旁开6寸处;肋间神经痛,腹水,尿潴漓,胃炎;胸胁支满,膈间雷鸣,漉漉常有水声,脾气大损,水肿膨胀,小便不通;平刺或斜刺15∼22毫米,可灸

  •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炎,肠炎,肾炎,腹水,尿潴留,遗尿,神经衰弱,腰痛;目眩头痛,呕吐,水谷不化,肠鸣腹胀,泄痢,水肿,黄疸;同上

  • 水分,在前正中线,脐上1寸处;腹水,呕吐,腹泻,肾炎;反胃吐食,肠鸣,腹胀,绕脐结痛,润滑,脊强里急,霍乱转筋,脱肛,大小便不利;直刺25∼5.0毫米,可灸

  • 尿潴留
    (1)取穴
    ①主穴:中极、关元,三阴交;
    ②辅穴,血海、阴陵泉、委阳、膀胱俞。
    (2)操作方法,取2寸毫针消毒备用
    ①气滞血瘀,取中极、三阴交(双)、血海。重刺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用泻法行针2~3次,可调埋膀胱气机,行气活血,使小便通利。
    ②湿热下注,取中极、三阴交(双)、膀胱俞,疾针捻转,得气留针30分钟。用泻法行针2~3次,可分利湿热,行气利尿。
    ③肾气不足,取关元、三阴交、委阳,针刺补法或隔姜灸3~ 4次,可温肾补气,使经气来复,癃闭得解。

  • 大巨,在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处;腹痛,肠梗阻,尿潴留,膀胱炎,遗精;小腹胀满,疝气,四肢倦怠,失眠,易惊,烦渴;直刺15∼25毫米

  • 水道,在脐下3寸,关元旁开2寸处;肾炎,膀胱炎,尿潴留,腹水,睾丸炎;小腹胀满,三焦热结,小便不适,痛引阴中;直刺22∼30毫米,可灸

  • 阴陵泉,在在胫骨内踝下缘,当胫骨和膳肠肌之间凹陷处;腹水,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月经不调,遗精,肾炎,脚气,肠炎;痢疾,膝痛,性功能障碍;水肿,洞泄不化,腹痛,阴痛,腰腿痛,阳痿;直刺15∼30毫米,可灸

  • 冲门,在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旁开3.5寸处;尿潴留,子痛,子宫内膜炎,睾丸炎;腹寒气满,腹中积聚疼痛,乳难,妊娠于冲心,不得息,痔疾;同上

  •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炎,肠炎,肾炎,腹水,尿潴留,遗尿,神经衰弱,腰痛;目眩头痛,呕吐,水谷不化,肠鸣腹胀,泄痢,水肿,黄疸;同上

  • 胞肓,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腰痛,尿潴留,肠鸣,腹痛,坐骨神经痛;腰脊痛,少腹胀满,癃闭,下重,大便难,阴肿,肠鸣;直刺22∼30毫米,可灸

  • 大钟,在太溪下0.5寸稍后,跟购内侧缘处;哮喘,疟疾神经衰弱,癔病,尿潴留,咽痛,脚跟痛;咳逆唾血,胸胀,便秘,腰痛,痴呆,嗜卧,舌本出血,神气不足;直刺7.5∼15毫米,可灸

  • 交信,在内踝上2寸,胫骨内侧缘,复溜前约0.5寸处;月经不调,崩漏尿潴留痢疾,便秘,下肢内侧痛;气淋,疝;同上

  • 阴包,在在股骨内髁直上4寸处;月经不词,尿失禁,尿潴留,腰痛;腰尻痛引少腹,腰.痛连少腹肿;直刺22∼25毫米,可灸

  • 足五里,在大腿内侧阴廉下1寸;尿潴留,遗尿,阴囊湿疹,股内侧痛;腹中满,肠风,风劳,嗜卧四肢不得举,寒热,颈疬,咳,呼吸难;直刺15∼22毫米,可灸

  • 中极,在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遗精,遗尿,尿潴留,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妇女不孕,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痛经,坐骨神经痛;经闭,血崩,阴痒,阴痛,失精,水肿,尿频数或不得尿;同上

  • 石门,在前正中线,脐下2寸处;崩漏,闭经,水肿,尿潴留,乳腺炎;症瘕,产后恶霹不止,泄痢,不欲食,谷入不化,卒疝绕脐痛,血淋,腹满,便秘,呕逆;直刺25∼50毫米,孕妇慎用,可灸

  • 气海,在前正中线,脐下1.5寸处;神经衰弱,腹胀,腹痛,月经不谓,痛经,肠麻痹,遣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瘙;赤白带下,崩漏,不孕,中暑,卒中虚脱;直剌25∼50毫米,可灸

  • 十七椎 ,在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腰骶痛,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肛门疾患,小儿麻痹后遣症,截瘫,尿潴留;向上斜刺15∼40毫米,可灸

  • 尿 道(耳穴),在在与膀胱穴同水平的耳轮处;遗尿、尿频,尿潴留

  • ☆ ☆ ☆

      根据我的经验,腹水肿胀针灸疗法的取穴,必须首先搭脉诊断,确定病症。

      然后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搭配俞穴和井荥输经原合诸穴。

      尤其不能忘记的,是阿是穴。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因人因病而异。寻找和确定阿是穴,需要临床经验,病人的自述,有时也很有临床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灸哪里补肾,艾灸补肾的位置图,补肾艾灸哪里
    针灸治疗腰腿疼
    每天一穴:三焦俞穴治疗肠鸣,水肿,遗尿,腰脊强痛等效果很好
    医治病症偏方(秘方)之一
    穴位按摩治前列腺增生
    尿频夜尿多艾灸可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