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慢 | 你能想到的一切风雅都装在他的园林里




“南石皮记”的创作者和主人叶放,1962年生于苏州毕园的文人世家,现居苏州南石皮记,当代艺术家、雅学家、园林学者、美食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文人雅集、宴会的恢复,被称为 “现代雅集之父”,“雅生活教主”,是中国当代雅生活的先导者。


这个春天反复无常,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叶放园子里的春花迟迟开不起来。苏州很少有这样“青黄不接”的时候,春节去狮子林看劈梅,节后是沧浪亭的兰花,谷雨看留园的牡丹如锦,接着便是网师园的芍药,夏天赏荷自然是去拙政园,秋日的情趣就得移步听枫园......花期微妙,这季节里瞬息的风雅还得苏州人最得消受。叶放就出生在苏州的书香世家,母亲这一支的祖辈毕沅是乾隆年间的状元,也是《清明上河图》最后一位个人藏家,建过自己的“适园”;叶放的外曾祖父毕诒策则在苏州建“毕园”,还和修“狮子林”的贝家是世交。8岁之前,叶放就是在“毕园”这样老派的园林里度过了童年时光。“每到腊梅盛开时,长辈就会让我们进行折梅比赛,孩子们把折好的梅枝一字排开,叔伯们逐个评判,得分最高者为花魁,才有机会把自己的梅枝插上画舫二层外祖父书斋的青瓷梅瓶中......”那年,夺得花魁的叶放爬上这二层的书斋,只见光移影动,梅枝疏影映射在画桌的宣纸上,暗香浮动中也注定了他走入国画院的职业生涯。而苏州的国画院也在园子里,听枫园读画楼的西厢正是叶放的画室。对他来说,苏州的生活都能用一方园林来诠释,“杭州有西湖,借山借水、开阖有序,所以大腔调都很足;苏州建城时就因战略而疏离山水,硬是无中生有、小中生大,围起一墙在其中造园林,所以细节总不厌精,同时又是收起来内敛的”。


时维初春,“南石皮记”里的梅花大多谢了,桃花又还没有开起来,正在最尴尬的时候。但叶放自得其乐,他说风景自在心间,苏州人生活的讲究就是任何时节都能怡然自乐。



园林也是叶放的道场,“天地山水嘛,不在其大,都能修行”。他在自己的园子“南石皮记”中做雅集,把苏州旧文人最擅长的那份“将‘形而上’的哲学落实到吃、喝、玩、乐这般‘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中”的本事延续到当下。春寻竹、夏赏荷、秋问菊、冬探梅,一年四季的时节感在这园子内外都显得特别清晰和重要。他还记得一年快春节,好友舒国治从台湾来找他,两人走在苏州平常里弄中,弄堂那么窄,一位衣着寒素的老人迎面走来,“他手里抱着一大盆蜡梅,枝干遒劲,却连盆带花压得他有些踉跄蹒跚,我们走过,见老人面色比衣衫更寒素,但因抱着老梅,竟有暗香浮动”,舒国治闷了半晌忽转头对他说:“这镜头在别处看到都别扭,唯在苏州见到就觉得熨帖。”这份最平常的风雅在叶放眼中正是苏州生活的讲究,“可以没钱,不能没诗,一盆蜡梅虽然不金贵,但对一位市井老人来说却是过年的必需品。想来他也可以不必一定花这份钱,但苏州人必然会这样做。”


春寒中的南石皮记


在苏州,讲究的不只是文人贵家,美食家陆文夫说苏州的家常菜是比较简朴的,但简朴得并不马虎,对此叶放更是大有例证。“你知道苏州的馄饨很有名,但我们本地人还有一种叫‘绉纱馄饨’的小馄饨。它比小馄饨的肉馅还少一点,但皮子能薄到半透明,然后捏馄饨的时候师傅故意在肉馅之外再留点空间,这样一煮之后,这个馄饨头的部分就会鼓起来,后面的皮子皱皱的,看起来就好像一条金鱼,所以我们也俗称‘泡泡馄饨’。苏州人去买了回来,自己熬点高汤,哪怕是素高汤,吊起鲜味,就煮下去,不用多,起锅时切点绿色的青葱,撒点紫菜,像水草似的,金鱼般的馄饨‘游曳’其中,诗意就有了啊,还很是便宜!”更有把鸡丝一根一根地嵌入绿豆芽中进行炒制的考究版“清炒绿豆芽”的故事,那精巧程度想来比凤姐的茄鲞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甚可与苏绣媲美。


“南石皮记”一角。


“南石皮记”并不大,但园中却处处“玄机”,文人的小心思哪怕是在石桥的桥面上也可以“镶嵌”进去。


听到此处,我们早已垂涎欲滴,但叶放故意卖个关子,要我们去查苏州诗人、画家车前子写过的苏州小吃。只见他写“梅花脯、海棠糕、蟹壳黄,还有扁豆糕——小贩们提着竹篮在书肆、戏院等人流集中的地段站着,也不叫卖,但那种独特的香气老苏州一闻见就馋得要流口水,他们知道扁豆糕上市了,闻香而至......”这似乎又是苏州的另一重风姿了,一定都是“不叫卖”,但又“在人流集中的地段站着”,等着我等“馋”它这份韵味的人儿“闻香而至”。在这个崇尚速度与变化,追捧最高、最大、最强的时代里,苏州的时间系统却还似古旧的,不仅缓慢,而且雅清,这种做派里就藏着旧时日的贵族性,那个时候不论是一个家族、一座园林、一个城市,都要好几代、好多年的酝酿与累积,越急越成不了。


“南石皮记”中层层相套的洞门也像画框一样框住了苏州四季的风雅。园子虽小,却小中求精、处处见心思。


“苏州是个生活城市,因为不是省会,所以没什么政治负担,经济也不是这里最主要的标志,所以过日子在这里最重要。在这里过日子也最能摸到真切温热的诗意,叫人安心。”在叶放眼中,苏州正是最好体现了“诗意栖居”的城市,一景一物无不有诗意蕴藉,人行其间也无不是诗意往来。“从历史上来说,苏州人是纯粹的江南人,讲究细节、精雕细琢,习惯关起门来自己琢磨,不是那么外露地呼朋引伴,但更易找到那个知己。追溯历史,西安追秦汉、杭州到两宋、苏 州看明清,但苏州的明清可是实实在在能触摸的,那些园子、建筑都还在的,都还能到其中去喝杯茶的。”这忽而就让我们想起在耦园的双照楼上对着满树白玉兰品绿茶的那一刻,在那一刻,所有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压迫和迷惑都暂时消解了,那一刻我们身在苏州,心下安宁。


叶放家里随处摆放的都是他时常把玩的心头好。



 叶放雅集小赏 


访荷雅集


季节清供


叶放微型园林装置作品赏析


叶放微型园林装置《墙上的风景》


叶放微型园林装置《船上的风景》




摄影/ Manolo Yllera

造型/ 韩健

文字/ 陈思蒙

编辑/ 陈思蒙

“雅集小赏”部分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绿水清苏州园林
风雅之士叶放的家:一个诗画情境的栖居地
苏州园林风景
武锋画家《苏州园林 每走一步都是风景》
武锋《苏州园林 每走一步都是风景》
江苏苏州园林风景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