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毒简史系列(三)

一个公众号的态度

创新,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吗?
如果你把“通过改变自身基因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做法“也视为一种创新的话,那它就不算人类独有。
这样说来,病毒可是创新方面的佼佼者。
毕竟对人类来说,创新是一种需要后天学习的技能;但对于病毒来讲,创新则是它的种族天赋。
在创新方面,人类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向病毒学习。

1


流感,人类的老对手。
回顾流感的历史,你会发现,流感总是周期性的出现,不断带来全球范围的灾难。
它像是一个严厉的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给愚笨的人类学生出一份艰难的试卷,答错的结果便是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流感会影响到全球5%~10%的成人及20%~30%的孩子。
每年约有25万~50万人被流感夺去性命。
流感的产生原因是流感病毒,它通过人的咳嗽、喷嚏和鼻涕飞沫扩散。
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最外面一层细胞都行使着天然屏障的作用,帮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病原体。
病原体被黏液困住后,细胞就可以用表面的纤毛把它们清除掉,并迅速通知免疫系统支援。
一旦流感病毒突破这层防线,它就会落到气管壁细胞上,继而会钻到细胞内部。在气管壁上,它们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所到之处,气管壁上的黏液和细胞破坏殆尽,就像割草机工作过的草地。
在免疫系统与流感病毒短兵接战的这段时间,感染者会感到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头疼、发热、乏力,不过这些反应通常会在一个星期内缓解。
但少数不幸的人,他们的免疫系统被流感病毒击败,身体会出现漏洞,让其他更严重的感染伺机而入,甚至危及生命。

2


目前研究表明,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鸟类。

因为感染人类的所有流感病毒,都能在鸟类那里找到。
同时,鸟类还携带了更多不会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至少目前不会)。
不同的地方在于,鸟被感染的不是呼吸道,而是消化道。
这是因为人类呼吸道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鸟类消化道细胞的受体非常相像。
其实,像流感病毒这样的跨物种感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不同物种的生理结构差异极大,这意味着病毒内的分子需要采取不同的结构才能有效工作。
所以,很多从鸟类跨越到人类的病毒,往往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人际传播而早夭。
例如,从2005年开始,一个从鸟类传播到人类的名为H5N1的流感病毒株,已经在东南亚让数百人得病。
但公共卫生工作者紧密追踪,采取各种措施阻止它扩散。
年复一年,它始终没能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身上。
H5N1病毒和它的人类宿主总保持着你死我活的关系,它们要么被宿主干掉,要么就要了宿主的命。

3


但流感病毒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克服这个困难。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它们很擅长“创新”,专业的说法是很擅长突变。
流感病毒每次复制,新病毒的遗传物质都会出点小错,我们称这些小错误为“突变”。
突变本身是没有方向性的,是随机的。
但自然选择会让那些有利于病毒的突变保留下来,使它们更有效地攀附在人细胞表面或帮助它们进行人际传播。
一旦某个病毒株在人体内稳定下来,就能在全世界范围传播,继而建立起季节性的涨落节律。
因为流感往往集中在冬季爆发。
一个解释是,冬天那几个月空气干燥,含有病毒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飘浮数小时之久,增加了它们遇上新宿主的机会。

4


造成流感病毒突变率高的一个原因是:来自病毒之间的“交配”行为。
有时,当流感病毒借助飞沫感染上新宿主时,该宿主的细胞里已经进驻了其他病毒。
而两种不同的病毒在一个细胞里生存和繁殖时,就会发生些奇妙的事情。
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非常简单,只有13个基因,这些基因存储在8条独立片段里。
当宿主细胞同时复制来自两种病毒的基因片段时,这些片段就可能混在一起。
这样,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会不小心带上来自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

其原理和人类生育孩子时,父母双方基因混合在一起的情况十分类似。
这种基因混合的现象叫作基因重配,也就是病毒世界的“性”。
这样,不同的两组DNA之间进行新的组合,就有可能产生更具战斗力的流感病毒,使人类遭遇一场大灾难。
据研究表明,携带流感病毒的鸟类身上,有1/4都同时携带着两种甚至更多种病毒株。
病毒之间互相交换基因,就有可能获得新的适应性状,使它们具有感染其它物种的能力。
一般来说,每当人体战胜一种病毒时,人的免疫系统就会熟悉该病毒的表面蛋白结构,当下次再遇到该种病毒,就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打击方案。
但流感病毒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新的品种层出不穷,难以灭绝,并总能够绕过免疫系统固有的防御,攻击人体。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流感在销声匿迹后,过段时间又会再次爆发,收割人类生命,而我们却毫无应对办法的原因。

5


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案例: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Human/Swine 2009 H1N1,“猪流感”),最初于2009年3月在墨西哥露面,那时它已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化。

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追溯了这株病毒的源头,最后确定到4株不同的病毒。
其中最古老的一株,从1918年流感大爆发就开始感染猪了(当然完全有可能猪也是被我们人传染的)。
第二株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那次是一株禽流感病毒感染了欧洲或亚洲的猪。
第三株在美国出现,这次病毒又是从鸟类转移到猪身上。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三株病毒合而为一,或者说这个新病毒经历了三次基因重配。
其后,三次基因重配的产物又和另一个猪流感病毒发生重配,最终具备了感染人类的能力。
现在看来,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在2008年秋完成的“物种迁移”。
在其后几个月时间里一直在感染人,直到2009年春天,终于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最终,这场浩劫在全球范围肆虐,和之前的大流感一样,它感染了全球10%~20%的人口,造成25万人丧命后销声匿迹。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命性没有1918年大流感那么强,不然人类要面对的肯定又是百万量级的死亡。
现在,科学家一直在努力预测下一次大范围流感的潜在元凶。
但由于一株流感病毒,可能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突变,就摇身变作能够感染人类的新流感病毒,做这样的预测十分困难。
科学家只能通过追踪流感病毒的演化过程,尽量优化对下次流感季中最危险病毒的预测,不断学习如何做出更有效的疫苗。
目前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在流感出现后限制其传播,例如勤洗手就是一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毒是如何从动物传染到人类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病毒星球”
202002:生命是病毒的副产品--《病毒来袭》
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
病毒也很贼!病毒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杀死宿主,还是与宿主共生
《病毒星球》:“德尔塔”肆虐,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未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