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蜂针液

蜂针液


简介
  蜂针液是蜂产品中最珍贵的天然产品,也是蜂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保健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一. 蜂针液的主要组成及其生理活性  蜜蜂针液的组成十分复杂,大约有40多种生理活性成分(详细将在蜂疗制品加工中叙述)在此只针对干全蜂针液主要几种活性组成进行介绍。
  在蜜蜂针液中还含有的其他十多种活性肽:蜂针液明肽(apamine)、肥大细胞脱颗粒肽(mast cell degranulating-peptide,MCD,肽)等。

1、多肽类

  :蜂针液肽(melittin)、蜂针液明肽(apamine)和肥大细胞脱粒肽(MCD peptide)等十多种肽。
  ⑴ 蜜蜂针液中含量最大的是抗凝血性肽蜂针液肽(melittin)占全干针液的40-60%,是蜜蜂针液中最重要的成分,其药用价值也最高,在美国现市价高达526.8美元/mg。1952年纽曼(W.Neumamn)和哈伯曼(E.Habermamn)采用纸上电泳法从蜂针液中首次分离出来,具有直接溶血作用。蜂针液中含有两种蜂针液溶血肽,即蜂针液溶血肽I和蜂针液溶血肽Ⅱ。蜂针液溶血肽I由2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840。氨基酸组成顺序为:GIGAVLTTGLPALISWIRKRKQQ·NH2,蜂针液溶血肽Ⅱ由27个氨基酸组成,具分子结构与蜂针液溶血肽I的区别主要是21~27位上氨基酸组成稍有不同,其21~27位上氨基酸组成为:-SKRRKQQ·NH2
  A、丙氨酸,C:半胱氨酸,G:甘氨酸,H:组氨酸,I:异亮氨酸,K:朝氨酸,L:亮氨酸,N:天冬酰胺y:脯氨酸,Q:谷氨酰胺 R:精氨酸,S:丝氨酸,T:苏氨酸,V;短氨酸;W:色氨酸
  蜂针液肽具有种的特异性,不同种蜜蜂的蜂针液溶血肽氨基酸排列稍微有些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和生物活性是相同的。1971年,人士合成了蜂针液溶血肽I和蜂针液溶血肽Ⅱ。合成品和天然品一样具有溶血以及其他生物活性。 
  蜂针液肽(melittin)对平滑肌无直接作用,但对细胞膜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质,具有溶血作用或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从结构上看,N末端的氨基酸大多是含有较为疏水性基团的氨基酸,C末端的氨基酸多为含有亲水性基团的氨基酸,具有一种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药理作用

  :具溶血、肥大细胞脱粒,无直接对平滑肌作用及强烈的细胞膜吸附作用和激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而起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药效作用

  :抗血凝、活血、扩张血管、细胞器破损快速修复、抑菌抗炎和表皮激活等作用。
  ⑵

蜂针液明肽

  (apamine) 占全干针液的1-3%,蜂针液明肽据认为是神经针液,对小鼠的LD50为4mg/kg(静脉注射);在静脉注射后先呈镇静作用,继而出现兴奋作用,引起呼吸困难而死亡,是蜂针液中另一种重要的多肽。其市价约为几十美元/mg。 1964年,哈伯曼(E.Habermamn)等人从蜂针液中分离出该肽;它由18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038,分子中含有2个二硫键,其第13~14位上的精氨酸是神经针液性所必须的组成部分。1975年人工合成出了与天然品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和生物学作用的产物。

结构式

  :1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2038
  CNCKAPQTALCARRCQQH·NH2
  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作用大,静脉注射先呈镇静麻醉,后兴奋引起呼吸困难甚至致死。
  药效作用:具有镇痛和激发神经的作用。

⑶ 肥大细胞脱粒肽

  (Mast Cell Degranulating Peptide,简称MCD-肽)占全干针液的1-2.5%。肥大细的脱颗粒肽,顾名思义,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很强,使机体组织释放组织胺和5-羟基色胺,产生抗炎作用。皮内注射能提高局部膜的透过性;静脉注射还能引起降压作用。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体内广泛公布的肥大细胞发生脱粒而释放出组织胺而造成的。肥大细胞脱粒肽也是蜂针液中的一种重要多肽,1966年由费雷德霍姆(B.Fredholm)发现,1973年M.Billingham将之称为401-肽(Peptide-401)。具有与蜂针液神经肽相似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子中也含有2个二硫键,且其位置与蜂针液神经肽中二硫键的位置很相似,同时半胱氨酸间氨基酸残基的数目也相同,都具有碱性,C-末端残基都被酰胺化,不含芳香族氨基酸。但是由于其分子折叠不同,因此二者的活性截然不同。1976年德国人首次人工合成出了MCD肽,1980年报道合成品与天然品一样具有抗炎活性。

结构式

  :22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2539,
  IKCNCKRHVIKPHICRKICGKN·NH2
  药理作用:对肥大细胞具有强烈脱粒作用,皮渗透性强,静脉注射能引起降压。
  药效作用:具降压、扩张血管、增透皮和释放组织胺作用,提高人体抗炎和免疫能力。
  蜂针液溶血肽是蜂针液中的主要活性物质,通常占干蜂针液重的50%,

⑷ 原蜂针液素

  存在于蜜蜂针液腺中,是蜂针液溶血肽的前体物质,其生物活性比蜂针液溶血肽弱,且比它多了8个氨基酸。

⑸ 心脏肽

  心脏肽(Cadiopep)由1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40,是一种针液性较低的多肽,具有抗心律失常和β-肾上腺素样活性。

⑹含组织胺肽

  含组织胺肽(histapeptid)是奥康纳等人于1963年从蜂针液中分离出来的微量多肽,具有2种分子结构,且在这2种分子的C端均带有组织胺,其意义在于这是人类第一次从自然界中获得含有组织胺的多肽,现已能够人工合成。

⑺ 其他多肽

  赛卡品(secapin)、托肽品(tertiapin)、蜂针液溶血肽F(melittin—F)等最早是由英国学者从蜂针液中分离出来的强碱性多肽。赛卡品由24个氨基酸组成,蜂针液溶血肽F由19个氨基酸组成,它们都具有与蜂针液溶血肽相类似的生理作用。托肽品由20个氨基酸组成,是一种神经针液素。

2、胺类

  :组织胺(Histamine)约占全干针液的0.1-1%及其它活性胺类。

⑴ 组织胺

  早在1935年日本学者就发现蜂针液中存在组织胺。含量为0.1%-1.5%。1974年,欧文证实蜂针液中组织胺的含量与工蜂日龄有关。1984年,日本的井上秀雄报道:刚刚羽化出房的工蜂针液囊中组织胺的量极少,14—15日龄时可达1.4μg左右,21~22日龄时又降至0.9μg左右,28~29日龄时高达2.1μg左右,35—36日龄时为1.5μg左右。蜂针液中的组织胺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平滑肌和横纹肌的紧张收缩,使皮肤产生灼痛感。

药理作用

  :具扩张血管、增强通透、降压和致敏作用及调动免疫功能等作用。
  药效作用:少量使用活血和脱敏及提高抗炎与免疫能力等。

⑵ 儿茶酚胺

  小分子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被认为是蜂针液中的抗炎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变化与日龄和季节有关。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身,在蜂针液中最先达到较高含量,14~15日龄时可达0.8μg左右;去甲肾上腺素逐渐增多,21~22日龄时可达0.4μg左右,35~36日龄时可达0.5μg左右。1982年,欧文等人证实8月中旬工蜂蜂针液中胺含量最高。另外,蜂针液中还含有5—羟色胺、精胺、精脒等,但含量极低,5—羟色胺量显著低于黄蜂中的含量;约含有0.54μg的腐胺。

3、酶类

  :蜜蜂针液中含有至少50多种酶类,现在主要介绍研究较多的2种酶,磷脂酶A2(pha-sphalipase-A2)约占全干针液的1-2%;透明质酸酶(hyalusonidaso)约占全干针液的1-3%等酶类。

⑴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酶几乎是所有动物针液素中共有的一种酶,但它没有直接针液性,其很强的生物活性使其参与蜂针液对组织的局部作用,促进蜂针液其他组分在体内的扩散和渗透。其分子结构尚未完全弄清楚,但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000~44000,N—端为精氨酸,分子中含有18个酪氨酸和少量的丙氨酸、苏氨酸,无游离的琉基;同时,分子中还含有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刚羽化的工蜂针液腺中就含有该酶,羽化第二天活力达到最大,且这种强活力在工蜂的整个生命活动中一直保持着。

药理作用

  :具分解透明质酸的作用和致敏及调动免疫功能等作用。

药效作用

  :对骨关节软组织具有缩水作用,少量使用可脱敏和提高抗炎和免疫能力等。

⑵ 磷脂酶A2

  蜂针液中的磷脂酶A2在被人证实之前曾有一个有趣的试验。1971年美国科学家使用蜂针液中一种被他们称为minimine的微量多肽进行果蝇幼虫生理活性的试验,发现当给果蝇幼虫注入亚致死剂量的该物时,幼虫只能发育成只有正常果蝇1/4大小的果蝇,但是它们的后代,无论幼虫或成虫,均为正常大小。1 976年,P.H.Lowy等人证实,使果蝇发生此异常变化的minimine就是磷脂酶A2。磷脂酶A2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尤其是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

药理作用

  :具分解卵磷脂致敏作用和调动免疫功能等作用。

药效作用

  :少量使用可脱敏和提高抗炎和免疫能力等。

⑶ 酶抑制剂

  蜂针液中蛋白酶抑制剂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这些抑制剂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R-耐高温。当蜂针液注人人或动物体内后,其组分必定与被蜇对象体内的蛋白分解酶相遇,此时。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蜂针液中的其他酶类和多肽不被分解。
 
 
二.蜜蜂针液组成的药理作用

(一) 蜜蜂针液组成对心血管的作用

  1. 可使血管扩张,起降血压作用
  蜂针液中组织胺能直接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蜂针液中其他组成:Melittin、PLA 、 MCD-多肽等也能促进人体细胞组织释放组织胺。许多实验表明,无论在整体或离体条件下,蜂针液都能促使实验动物体内细胞组胺的释放。三者的作用机理分别为:Melittin通过毁坏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PLA通过促进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后者使肥大细胞内颗粒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内容物;碱性较强的MCD-多肽可直接与肥大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蛋白酸性侧链基团发生反应,导致钙通道开放,钙向细胞内流动,使肥大细胞脱颗粒。MCD-多肽促进释放组胺的能力较强,为Melittin的10~100倍。使用纯化的人工合成的MCS-多肽离体实验,当其浓度只有10-8~10-7mol/L时,即可使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中50%的组胺释放。徐济良等报道,PLA可使麻醉大鼠和猫的血压快速而明显下降,降压主要与组胺扩张血管作用有关。其实验用PLA有效剂量为0.1mg/kg,仅为全蜂针液有效剂量的1/10。提示,合用组胺受体阻断剂可明显减弱PLA的降压作用。

2、可改善冠脉血流量,对心肌有一定影响

  临床证明,蜂针液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冠脉供血,缓解心绞痛。用蜂针液肽对离体猫心实验,可降低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但是蜂针液对整体猫心却可改善冠脉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并进一步发现切断迷走神经或阿托品化的整体猫,静脉注射蜂针液肽时,其扩冠作用不减;然而封闭β-肾上腺感受器、利血平化或切除肾上腺,则使扩冠效应减低,表明β-肾上腺受体系统与蜂针液的冠脉扩张效应密切相关。
  有人报道,蜂针液肽可以引起心肌挛缩性抑制。分离成年豚鼠心肌细胞,以Fura-2/AM为荧光试剂,测定蜂针液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观察Melittin对心脏的作用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的关系。结果显示,Melittin35×10-3mol/L为终浓度,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由静息状态(110±13)nmol/L升至(215±9)nmol/L,增加百分率为104%±10%(P<0.01)维拉帕米(10-6mol/L作用5分钟),未明显拮抗蜂针液素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增加。提示,蜂针液素可促进钙离子内增加,可能与维拉帕米所阻断的钙通道无关。
  Melittin对大鼠体心房实验,结果表明,Melittin具有正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机制是其促进了心脏自律细胞钙离子内流,而抑制工作心肌细胞的内流。

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蜂针液肽(Melittin)具有极强的溶血作用。在人或动物体内,蜂针液肽可引起溶血作用。PLA和Melittin均具有溶血作用,以Melittin的作用最强。主要是以胶体渗出性溶血,即Melittin使细胞壁透过性增强,胞内胶体大量渗出,红细胞因内部渗透压降低而破裂。
  蜂针液肽又有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和抗血栓的作用。蜂针液肽能明显增加兔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显著降低兔血浆粘度,加快红细胞的电泳速度。提示,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经体外抗血栓试验、大鼠体内微循环试验、血栓高危患者血液流变学试验,表明蜂针液肽有抗血栓作用,证实蜂针液肽有广泛的活血化瘀作用。实验研究,发现蜂针液肽用于治疗与血栓形成和高粘度血症有关的血瘀证疾病有疗效。
  吕欣然等采用大鼠肢体血管灌流和整体给药两种模型,观察褐蜂针液对血管灌流液内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血浆优球蛋白纤维活性、纤维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蜂针液具有明显激活纤溶系统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纤溶酶原激动特活性增加,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增加。
  游育红测定了蜂针液肽作用下大鼠血小板内钙浓度的变化。实验提示,蜂针液肽能增加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血小板内钙浓度变化与蜂针液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尚待研究。
  蜂针液肽对动物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并可使血红蛋白增加及反射性地增进循环和物质代谢,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二)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目前对此研究较多,即蜂针液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医疗界对病针液性肝炎尚无妙药,40%的病人转为肝硬化并向肝癌发展。国内文献报道,用蜂针液循经取穴螫刺治疗乙肝和丙肝的早期硬化有较好效果。蜂针液预防组在肝纤维化之前给药,6个月后发现Ⅰ~Ⅱ型肝纤维化分别占54.5%和66.7%,明显轻于模型组,提示蜂针液有抗肝纤维化和吸收肝纤维化作用。
  李惠敏实验,用蜂针液联合苦参碱的复方制剂对CC14造成的大鼠肝纤维化进行治疗,测定其Ⅰ~Ⅱ型胶原纤维和ALT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肝组织中羟脯氨酸、Ⅰ型胶原明显低于模型组,并有极大差异性(P<0.01),说明复方蜂针液能降低肝中胶原含量,改善肝中胶原蛋白代谢。蜂针液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打开了新思路。但是,其作用机制还须进行研究。
  蜂针液对消化液有一定的影响:蜂针液肽制剂“Melittin”不增加消化液的量,但可减少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活动减弱,此作用主要是调节神经,可用于胃分泌功能亢进的患者。蜂针液肽可使离体大白鼠肠管张力增加,罂粟碱、解痉素Spasmolytin可拮抗之,而阿托品则不能。但又有人认为蜂针液与组织胺一样可促进胃液分泌。

(三) 对炎症的影响

  蜂针液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蜂针液治疗类风湿性疾病己有较多报道,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蜂针液中的Melittin、Apamin、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具有直接抑制炎症作用。Melittin和MCD-多肽能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而产生抗炎作用。MCD-多肽小剂量(1~1000ng/kg)皮下注射可致炎;剂量增加至200~1000μg/kg皮下注射对大鼠关节内注射松节油引起的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比同等剂量的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强100倍。国内近期研究证实,蜂针液有抗大鼠急性关节肿胀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MCD-多肽通过占据抗原交叉起来的两个分子的铰链区,导致其构型发生改变,引起受体复合物的构型改变,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Melittin是蜂针液的低分子多肽成分,其抗炎作用与全蜂针液比较中,陈郴永实验结果表明,Melittin抑制二甲苯性小鼠耳壳肿痛、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肿胀等作用均强于全蜂针液。而Melittin的变应原性却显著小于全蜂针液。提示,Melittin作为抗炎镇痛药物用来治疗风湿病等可能比全蜂针液更具有优越性。

(四) 对免疫系统的调整作用

  蜂针液对免疫系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Melittin和Apamin能降低小鼠产生溶血素脾细胞的数量。但小鼠去肾上腺后,蜂针液对其免疫系统呈现刺激作用。从而可推理出Melittin和Apamin作用的机理是:两者刺激了肾上腺的相关皮质,增加了皮质激素的分泌,达到抑制免疫的目的。任蕴芳实验表明,透明质酸酶不影响LAK细胞的增殖,而PLA2在200mg/L浓度时对LAK细胞有轻微抑制增殖作用,但是蜂肽在2-200m/L终末浓度时对LAK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一般认为,MCD-多肽一方面能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另一方面能阻断依赖性和钙激活性的钾通道。但是,国外有报道,MCD-多肽的促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与钾通道无关,而是通过作用于G蛋白,引起细胞内磷脂酶C的活化而发生的。
  由于其可提高机体防御机能,蜂针液用于亚急性红斑狼疮,发现可促进患病机体恢复。有促肾上腺皮质样作用,经注射蜂针液肽液的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降低较明显,此作用与注射促皮质激素相似。一只蜜蜂的蜂针液的melittin,其效果约等于4个单位的促皮质激素。在临床上蜂针液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病,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蜂针液肽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

(五)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针液有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神经痛。Forgenin等人发现蜂针液对蛙运动神经末梢及家兔角膜有麻痹作用。关于蜂针液的镇痛作用有许多报道,杨毓麟实验发现,其镇痛作用、镇痛指数、镇痛时间均比安替比林长。黄申等实验,观察蜂针液静脉注射对大鼠脑组织的亮氨酸脑咖肽样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蜂针液组大鼠脑内下丘下丘脑和纹状体组织的亮氨酸脑啡肽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P<0.01);而脑干组织的亮氨酸脑啡肽含量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
  蜂针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作用。蜂针液2.5mg/kg给予小白鼠,可延长环己巴比妥、水合氯醛、乌拉坦的催眠抑制作用;同剂量可以防止与减弱士的宁、烟碱所引起惊厥,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所引起的惊厥。
  罗层等对皮下注入蜜蜂针液诱导的脊髓内c-fos表达的空间定位和时程进行系统观察,证明了脊髓c-fos的表达可能介导蜜蜂针液诱致的长时程痛反应。Melittin可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和探求活动,使自发和诱发的脑电活动发生抑制性改变。Apamin可缩短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

(六) 抗肿瘤作用

  蜂针液的抗肿瘤成分主要是Melittin和PLA2。通常认为两者使肿瘤细胞线粒体膜溶解,使细胞的正常呼吸受到抑制,因而肿瘤组织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受到抑制,氧化供能被破坏,导致肿瘤组织生长抑制。国内任蕴房等,将不同组分的三组蜂针液(透明质酸酶、PLA、Melittin)加到肝癌细胞株H740,观察其对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透明质酸酶在2-22lug/L终末浓度无杀瘤活性;PLA在2-nmg/L可将癌细胞全部杀死;Mdttin在2、20、200mg/L终末浓度时杀瘤活性分别达到 61%、69%、11有人研究蜂针液肽对叶绿体光化学反应时指出,蜂针液肽是叶绿体光化学反应的一种抑制剂。其抑制作用是对膜的脂质双层结构起作用,可能与脂质中碳氢链相作用,而改变双层结构。以此可考虑是蜂针液对瘤细胞破坏的机理之一。还有实验证明,蜂针液能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可抑制肿瘤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组织代谢,从而有抑制肿瘤作用。
  张启明等人观察了胡蜂针液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和治疗作用。方法是用胡蜂针液素对荷瘤鼠(Sl8o)进行5次治疗。结果荷瘤鼠牛存期显著延长,其中2/30长期生存。结论为胡蜂针液素对小鼠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七) 对关节、肌肉的作用
  蜂针液可提高患关节炎狗的骨骼肌的活动力,但对正常健康狗的骨骼肌活动并无影响。有人用够实验,注射蜂针液给关节炎模型的狗,结果血中考的松水平提高,90天后,降到正常水平;同时骨关节活动能力增强,30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以正常狗作对照,并不产生骨骼活动功能状态的改变。另外,给关节炎模型狗在70天后,再一次注射蜂针液,又可提高考的松在血中的水平,也能使骨骼活动增强。
  对骨关节与肌肉的作用可能与性激有关。有人发现老年雄性狗对蜂针液疗法的增加关节肌肉活力作用不突出,但注射蜂针液的同时注射性激素者,60天后,骨骼活动能力提高,达到仅用蜂针液治疗年轻关节炎模型狗的治疗效果。然而仅用的蜂针液的老年狗对照组其活动能力又无提高;同时实验表明,对雌性模型狗加用雌性激素与否,对疗效影响不大。
  蜂针液对平滑肌的作用。有报道,蜂针液可使离体肠管和子宫兴奋,现已证明蜂针液能抑制神经突触部位的胆碱脂酶的活性。蜂针液明肽使盲肠条张力轻度而持久地增强,并能显著地抑制由三磷酸腺苷(ATP)、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引起的平滑肌松弛反应,也能减弱神经兴奋引起的平滑肌松弛反应。磷脂酶A2具有直接兴奋平滑肌作用。
  (八) 其他作用

1、蜂针液的抗菌作用

  链球菌、葡萄球菌对蜂针液均有较强的敏感性;蜂针液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对其敏感性差。1:50000的蜂针液水溶液可抑制细菌生长。蜂针液的1:10000浓度具有杀菌和杀原虫作用。蜂针液不但有抗菌作用,还可与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药起协同作用。

2、防治艾滋病的尝试

  德国病针液学家巴拉克·维尔纳(德国诺海贝格卫生和环境研究中心)在对人类免疫缺陷病针液的研究中发现,艾滋病病针液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蜂针液的结构,由此萌生出以针液攻针液,利用蜂针液治疗艾滋病的设想。并提出:采用蜂针液破坏病人体内人类免疫缺陷病针液促进剂对病针液的转录,从而根除病针液扩散体系。维尔纳利用蜂针液可以保护蜜蜂不受微生物侵害的原理,用实验确认,蜂针液可以通过破坏艾滋病病针液促进剂的方法,阻止病针液的扩散。促进剂是沟通基因转录过程的一种物质,它根据基因信息制造活性蛋白质,病针液就无法繁殖,扩散。研究表明,蜂针液可以减少70%的基因转录,使病针液的产生减少99%。同其他抗艾滋病药物相比,蜂针液的优势是直接从内部抑止病针液的产生,因此用蜂针液和其他药物相结合,以期达到预防与治疗艾滋病的目的。
  3、细胞修复与抗辐射作用
  蜂针液肽的抗辐射作用,早已在西方国家军事核研究中得到应用。一般认为,蜂针液能防止辐射损伤,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实验表明,当用X线或Y射线照射小鼠时,提前给其皮下或腹腔注射蜂针液肽,可使其生存率增高。蜂针液中抗辐身的有效成分为蜂针液肽,其次为磷脂酶A2。蜂针液肽5mg/kg皮下注射,可使小鼠耐受850伦琴的辐射线,存活率100%。说明蜂针液肽能提高小鼠对伦琴辐身线的耐受能力。蜂针液疗法的抗辐射作用机制可能是蜂针液肽刺激机体,快速修复损伤细胞器,即产生所谓基因修复功能,使机体适应能力增强,并提高了造血功能,减少骨髓和脾的退化性改变,保护和恢复造血细胞能力;还可通过蜂针液的抗感染作用,防止白细胞下降,提高适应能力,预防辐射损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蜂毒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天然奇药--蜂毒肽
蜂针疗法的中西医作用机理
活性多肽
Melittin/蜂毒素,具有更优祛皱功效的多肽原料CAS20449-79-0
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吗?分几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