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参”鸡屎藤的家乡情怀
还记得儿时跟着奶奶回乡下探望年老的祖奶奶时,乡下家里养了好多鸡,满院子跑来跑去,而且还会边跑边拉鸡粪。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感觉什么都新奇,还跟在鸡后面,对着鸡屁股,数着掉落下来的鸡粪。鸡粪、鸡屎对我来说,有着孩童时代的乡下记忆。

  最近,我无意中又发现了另外一样与鸡粪有关的东西,它是一种植物,叫鸡屎藤。听这名字,是不是和鸡粪有什么关联呢?别误会,它不是长在鸡粪的植物,也不是因为鸡喜欢在这种植物上拉便便,是因为这种植物,它有一股鸡屎的气味。

  偶然,见鸡屎藤庐山真面目

  上星期的周末,我和几个朋友自己组队,到市郊的农家牧场呼吸新鲜空气,踏青观景。因为地处郊区,而且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农家牧场,感觉很像回到了奶奶的乡下。中午的时候,我们找了一家小小的农户人家品尝地地道道的农家菜。主人家很热情,做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其中,有一道汤,味道很清淡,飘着一股淡淡的药材味。好奇之下,我询问了女主人这道特别的汤,她告诉我,是用乡下的鸡屎藤和猪肺一起熬的,简单下点盐就可以了。当地人喉咙不舒服或者咳嗽就会熬来喝。

农家院子里的鸡屎藤


  我很好奇,这植物会是什么样。女主人家拿出了一把有点干瘪的鸡屎藤,“这是上次在半山腰摘的,有点干了,山里这样的东西多的是,新鲜的叶子可嫩了,还有白色的小花。现在这个季节有点过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乍看之下,也没什么特别,和家里的藤本指出差不多。饭后,我们决定一起上山寻找鸡屎藤。

  根据农家妇人的指点,我们在山间小路边发现了鸡屎藤,有幸目睹其庐山真面目。鸡屎藤的茎呈木质,细长而多分枝,有三角形托叶;叶片呈卵形或披针形,是药用植物学书上说的叶对生植物,全绿或微波绿。发现的鸡屎藤有几朵小花,两朵微微盛开,其他还是很小的花苞,花有梗,是聚散花序,花冠呈长筒形,外围白色,内侧紫红色,蕊都藏在花冠筒里面。回家的时候查书知道,鸡屎藤的果实为球形核果,成熟时呈有光泽的黄色。可惜,我们在山上没能看到。

  执著,寻根问底看鸡屎藤

  从市郊的农家牧场回来之后,我还是惦记着那鸡屎藤,决定揭开鸡屎藤的一切谜团。原来鸡屎藤叫鸡矢藤,又叫牛皮冻、红骨蛇、臭腥藤、鸡香藤。它是一种生产在气候温热、潮湿的灌木丛中的草本植物,其生命力很强,在阳光充足的平地、路旁、荒地、树林下甚至是低海拔的山野间都能发现它的足迹,它还常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岩石上。在广东潮汕地区,很多人都知道这种山草药。

  为什么鸡矢藤叫“鸡屎藤”呢?“矢”和“屎”两个字虽然同音,但是意思上相差甚远。其实,鸡屎藤这个不雅之名的缘于它的特殊气味。它的叶子用手揉烂后,初闻有一股鸡屎味,但久闻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在民间,人们没那么多的忌讳,就直接以“臭”取名。但是,自古文人雅士都喜欢避俗趋雅,书本上,鸡屎藤被“除臭”成鸡矢藤或皆治藤。

  鸡屎藤虽然臭,气味怪异,但是,它却有不一样的魅力。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藤》载:“有皆治藤,蔓延墙壁野树间,长丈余,叶似泥藤,中暑者以根叶做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煮服。” 《本草纲目拾遗》则有言“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汪连仕的《采药书》记载有:“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虫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

  据全国中草药资料,鸡屎藤多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而鸡屎藤有清热、解毒、去湿、补血的功能,故民间叫“土参”。作为中草药入药,它能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还可以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胃肠绞痛,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放射反应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还能解除农药中毒,外用捣烂敷患处治皮炎、湿疹、疮疡肿毒。话说,民间有传言,女人在七月初一吃鸡屎藤粿仔汤还可以补血。
 
温情,鸡屎藤系家乡情怀

  在闲聊间,一位海南的朋友告诉我,在他们家乡,原来,鸡屎藤不只是山间草药,还是一味宝物,能打开许多海南人记忆的闸门,牵动着他们的情思。鸡屎藤粑仔是海南省澄迈县一带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吃,样子有点像小汤圆。鸡屎藤粑仔更是几乎每一位海南的奶奶或者妈妈的拿手绝活。“上个月,我才吃过妈妈做的鸡屎藤粑仔,现在又在回味之中。所以,只要我看到鸡屎藤,我就会想起妈妈纯手工做的鸡屎藤粑仔,就会想家念家了。”这位海南的朋友细细地诉说道。

鸡屎藤粑仔


  海南人为了用药于食做出了鸡屎藤粑仔,就是把鸡屎藤叶和大米晒干磨粉,食用时和成面团然后搓成一个个如手指般大上,下锅煮熟!煮熟后在锅内加入生粉、椰丝、红糖、姜继续煮上五分钟,这样一锅鸡屎藤仔烂就做成了,看起青乌乌的,吃起来倒是绵绵的,甜甜的。在农历七月初一,琼海市家家户户都要吃鸡屎藤粑仔,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到了1999年,鸡屎藤粑仔这一民间小吃,经由琼海厨师的手,跻身入了“中华名小吃”之列。

  海南的朋友指着图片里的鸡屎藤,“在我们家,房前屋后,田头山区随处都可以采到鸡屎藤,遍地都是宝贝。现在想起白色的椰奶汁中露出粒粒翠绿的小疙瘩,甜丝丝,粘滋滋,还带有点咬劲。鸡屎藤粑仔,家的味道……” 对许多海南人来说,鸡屎藤粑仔,意味着童年,意味着母爱,意味着深深的家乡情、故土恋。

  传统,鸡屎藤系轩辕黄帝

  不仅海南农历七月初一家家户户会吃鸡屎藤粑仔,农历三月初三,北海的大街小巷同样会飘出一阵阵鸡屎藤的清香。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伟人。

鸡屎藤粿仔汤


  而农历三月初三期间,正是鸡屎藤抽枝发芽,嫩叶生长的时候。本地人把它的嫩叶采摘下来,和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屎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而且据闻还有驱邪避邪,祛除蛔虫的效果。

  根据当地居民的介绍,鸡屎藤粿仔汤是一种时令性很强的食品,三月三后,再过十几天,鸡屎藤的叶子开始变老,也就无法再制作成鸡屎藤粿仔汤了。而且,鸡屎藤粿仔汤还很有讲究,一般叶子多就好吃,比较鲜。叶子多,米粉少,一起和,比例拿捏到位,味道就会十分清新。煮熟的鸡屎藤味甜美如甜面团糖水,别有风味。

  朴实,鸡屎藤系农家风情

  在曲靖农村,同样有很多人都很喜欢吃鸡屎藤这玩意儿。而曲靖也不似北海、海南等南方省市“三月三,鸡屎藤”,把三月三当或七月初一节日过,非得吃鸡屎藤。管它几月几,只要鸡屎藤发嫩芽,曲靖农家人就开始摘鸡屎藤的嫩芽吃了。

鸡屎藤嫩叶

  每年开春后,路边、田埂上的鸡屎藤开始抽新芽,从田间地里做活回家时,只消停留几分钟,就能掐一袋子鸡屎藤嫩芽,如果不怕刺稞刮到手脚,往刺稞里钻钻,能掐到更加鲜嫩的芽。当地的农民家家户户都会吃鸡屎藤,他们不如海南、北海人家做得细致,简简单单地炒肉吃,或者素炒,如果不想炒,打个蘸水,凉拌着吃也很舒服。

  一般时候,曲靖农户人家们从田里掐回来的鸡屎藤,只需要先用开水烫几分钟,或干脆放锅里煮几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几道,然后就是常见的炒着吃或者做成可口的凉拌菜。当地人说,用水这么一烫一洗,不仅能把鸡屎藤的臭味漂洗掉,还能把残留在鸡屎藤上面的其他不干净的尘埃弄掉,吃起来更可口放心。农家风情虽然朴实,吃的方法也最简单,但是,鸡屎藤农家的朴实情怀却一展无疑。

鸡屎藤饼

  鸡屎藤虽然名字不好听,可是,它既能治病,而且美味,农家人还用它来辟邪挡灾。现在很多地区都会有鸡屎藤饼这种的小吃,把采集回来的鸡屎藤用石磨把叶片磨成细碎状,晒干再与糯米同磨成粉,把所得粉与红糖与水调成面团,用饼格压制成不同形状的饼,一并炊熟。鸡屎藤饼可以散雾毒,清热气,还可以去积。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在久咳不愈、夜晚咳嗽厉害时,鸡屎藤熬汤更是必不可少的法宝。

  一种时常见到的蔓生植物,可它却如此神奇。它的一切让我很惊讶,从祖国的最边上的海南省到广东,从广东到北海,再到云南,无论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鸡屎藤的身影。它虽然很普通、虽然不起眼,但它情系多方,平凡中总能见到它的神奇与独特。惊叹鸡屎藤,它“臭”,但是它光芒毕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叶鸡屎藤(鸡矢藤)在海南很少见,绝大多...
一味鸡屎藤,轻松治疳积
今天是中元节(鬼节),海南的习俗和禁忌
海南人经常吃的鸡屎藤,原来这么厉害!
鸡屎藤有哪些作用?
草药​ 鸡矢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