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高考变成一种产业 成本从0.46元到40000元

又到一年高考时。不单单考生、家长进入紧张“备战”,各大商家也纷纷为“高考经济”摩拳擦掌,想尽办法大打高考牌。

大到高考房、高考保姆,小到保健品、考试文具,从各类冲刺辅导书到纷繁复杂的营养套餐,甚至还有不少商家卖起“逢考必过”高考专用服、“高考必吃”粽子……越来越多商家参与到“高考经济”混战中。在网络上,与到高考房沾边的商品已超过86万件。

“高考房”

邻近考点的酒店是“高考经济”的试金石。记者走访、调查多个酒店发现,在本月6日、7日、8日三天的客房都已经基本爆满,为了吸引考生入住,不少酒店还对高考考生推出叫醒服务、赠送营养早餐、延迟退房至下午2点、赠送备用文具组合等服务措施,并提供小毛巾、清凉油、小扇子等防暑降温物品。

来自淘宝旅行的数据显示,今年高考期间酒店的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5%,全国共有超过4万人通过淘宝旅行预订了这两天的酒店。从市场情况来看,星级酒店多半在降价促销,而考场周边的经济型酒店却因此上调价格。

数据显示,目前出现“高考房”预订井喷的主要是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位于高考考点附近的门店更是家长的首选。

押题试卷

每位考生都少不了在考前买些参考书和押题试卷。可是细细翻阅后会发现,在这些参考书中,真正适合考生的并不多,大部分的参考书成了摆设。尽管如此,考生们仍然疯狂购买。

营养品

高考期间的饮食和进补,同样催生了各种“营养餐”、保健品、抗疲劳药和功能饮料等热卖。记者走访了解到,在市区的多家超市和药店,各类与考生相关的营养品和保健品都被商家摆放在了明显位置,甚至设立出“考生专用区”

一家药店的服务人员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都来给考生选购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的产品,相关保健品销量已经占据整个药店销售额的40%以上。

创业产品

在考点周边的文具店,精明的店家们则早已准备了种类丰富的各式文具以备考生挑选,一些精品文具店里还挂着一些文化衫,上面多写着“逢考必过”“高考必胜”等字样。

“配齐一套进口文具,大概需要100元,但很多考生和家长买起来”眉头都不皱一下“。”文具店老板介绍说,考生和家长都太“重视”高考了,以至于“处处皆商机。”他最近进了一些文化衫来卖,销量还不错,一件T恤50多元,“主要是有些考生图吉利”

后高考经济开始预热

更多的商家则把眼光盯在了“后高考时代”。考生在努力备考的同时,也开始制定着考后安排。一位考生给记者展示了他的考后计划单,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报驾校。询问中,记者了解到,学车已经成为大多数考生考后的第一选择。大家都认为开车是一项技能,无论是对今后的就业还是生活都有帮助。

不少考生早早就报了名,一考完试就可以直接去驾校学习了。一位驾校的教练告诉记者,每年6、7、8三个月都是高三毕业生学车的黄金期,这段时间有很多毕业生前来学车,而且大部分都是提前报名。

在各大旅行社,专门针对高考学子考后的“减压放飞”、“毕业”旅游线路均已全面开售,考生携带高考准考证可以享受优惠。

“全套消费”至少五六千

“高考经济”的火爆,甜了商家,累了家长,苦了考生,让商家从中赚得钵满盆满。有家长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从购买高考复习资料到请家教个别辅导,从为孩子改善伙食到购买保健营养品,从考试期间住宾馆到考试结束的谢师宴、庆功宴,全套消费少说也得花五六千元。

高考成本大变迁:从0.46元到40000元

人的一生要经过多少次考试?恐怕很少有人能算清。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我们穿越了人生最为密集的考试期,而本是毕业演出的高考,分量却相当于这12年的总重。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这分量还在层层加码,不断扩充――从一个人的高考,到全家人的高考,再到全社会的高考,考前准备越来越丰富,考试配备越来越全面,各种投资也越来越高昂,高考成了算不清楚的成本账。

70年代

一本书足矣几乎不花钱

以1979年上海某考生为例:

补课费:0元(老师免费补课)

交通费+住宿费:0元(步行前往)

营养餐:一碗绿豆汤

资料费:一本练习题,4毛6分钱

总计5毛不到

80年代

最大投资是买文具

以1986年西安某考生为例:

文具:不到10元钱

交通费+住宿费:0元(骑自行车)

总计10元

90年代

钱都花在买书上

以1997年西安某考生为例:

复习资料:300元

文具:50元

交通费+住宿费:0元(步行前往)

营养餐:父母做的鸡汤

总计350元

00年代

家教宾馆酒店开始出现

以2007年南昌某考生为例:

薄弱科目补习费:2000元

高考期间宾馆开房费用:400元

高考保姆费:2000元

营养补充:1000元

总计5400元

10年代

营养餐、交通医护服务

以2011年沈阳某考生为例:

复习资料:100本书至少1000元

一对一补课费:3个月2万多

营养食补:每月近3000元,一学期将近15000元

就近租房:每月700元+来往路费,一学期差不多3000元

总计4万元左右

解析:让高考经济回归本真

高考经济应运而生有市场需求的一面。譬如,有些考生家里房子小,人口多,环境嘈杂,选择考试房复习冲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又譬如,有些考生的家长工作很忙,不能按时回家做饭,临时聘请一位高考保姆,让孩子不用为吃饱肚子分心,也不失为一种折中之选。满足这些特定人群的需求就是高考经济诞生的初衷。服务业能够敏锐地发现这一商机并及时提供服务,值得肯定。

不过,随着近年来高考市场的蓬勃发展,不断有商家借高考之名大搞炒作之实,其目的并非帮助考生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而是抓住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大赚一笔。

一方面,在应试教育近乎主导教育体系的今天,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家长与考生一样承担着极为沉重的心理压力。在广告的叠加效应面前,有的家长把物质条件当成了孩子前途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一些家长虽然对高考经济的各类产品效果存疑,却抵不住攀比之心的拷问。其消费的主因并不完全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还有不能让自家孩子输在硬件上的考虑。

不得不说,这种变味的高考经济是商家与家长共同催生的。要让高考经济回归本真,需要多方齐心合力。教育、工商等相关部门要严把监管关口,让恶意炒作的企业失掉生存土壤;广大考生家长也要正视高考,理性消费,还市场一片宁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晒晒两代人的高考账本
40年高考装备震撼对比!当年的你花了多少?
知道你高考那年的录取率吗?(1977年~2012)
江苏省54.6万考生今日搏击高考 考场备文具-新闻频道-手机搜狐
揭秘高考经济产业链:如何拿别人的前途赚钱?
高考食谱_高考生营养食谱_高考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