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乐的创造力在民间
音乐的创造力在民间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 琤   2013/6/24    

 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活动日前在山东圆满落下帷幕。在展演的舞台上,重现了世界最早的弓弦乐器——挫琴、保存了千年的“世界音乐活化石”福建南音、4000多年经久不衰的河北高洛音乐会和及时抢救的地方艺种“十不闲”……

  精彩的演出、不同形式乐种的集中展示,唤起了大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情,也让人们对中国民间乐种重新有所认识。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这次展演是一次对民间音乐的抢救,也是一次系统挖掘、整理并了解民间乐种的机遇,为建立中国民间音乐的基因库做了充分的准备。

  留住来自泥土的中国“好声音”

  “最开始,展演的雏形是想做一个民间艺术家的演奏会,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批从民间走向专业艺术舞台的老前辈,集中请来做一次系列展演,把这些现存的、纯正的民间音乐保存下来,让中国活态化的民族音乐呈现在舞台上。”作为此次展演的承办方,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回忆起几年前的展演雏形时说。

  直到2012年夏天,在文化部艺术司的一次汇报会上,此事再一次被提出,得到了艺术司的大力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一次传承发展优秀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发掘民族器乐作品、发现民族音乐人才、进一步推动民乐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将展演的选拔范围扩大,面向全国各省市的演奏团体,从职业到非职业,涵盖了各乐种,鼓励演奏最能体现民间音乐活体传承艺术特色的传统曲目,鼓励民间音乐的非遗传承人参与展演。

  “与之前举办过的众多民族器乐比赛不同,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从民间器乐的角度来全面展示民间现存的并且依旧在演出的乐种形式,也是一次较为全面的国家音乐文化遗产的梳理工作。将乐种作为展演对象,纠正了单一民族器乐比赛中对选手偏向技法高、手法快的评选导向,而且通过乐种的表演,凸显出中华传统艺术中注重相互配合的和谐之美。”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说。

  在评选通知中,提出了对于乐种的界定,需要具备以下3种条件:具有传统编配形式和固定的乐队组合形式;其传统曲目流传多年,并有一定的代表性;乐种历史100年以上,至少三代传承。乐种包括北方鼓吹乐种、南方吹打乐种、江南丝竹、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乐、广东音乐、山东碰八板、北方弦索乐等。

  为人民音乐搭建展示舞台

  展演的通知一经传出,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127支组合队伍的响应。经过专家初选之后,有71支组合入围复赛,其中,职业组40支,非职业组31支。

  来自民间的非职业院团的表演不但打消了他们对乐种传承不济的顾虑,而且原汁原味的表演和对传统器乐、乐谱的保存,给中国音乐带来了一股扑鼻而来的泥土芬芳。有识得工尺谱的传承人,有各乐种代表性曲谱的记录,泉州南音和潮州音乐都还是经年不变的演奏方式,让评委们为民族音乐传承感到热血沸腾。

  除了乐曲表演外,这次展演的乐种组合有着让人惊喜的表现。山东的“挫琴组合”展示了中国最早的、先秦时称为“筑”的弓弦乐器“轧筝”,鲁西南古老的弦索乐“碰八板”也重新恢复,演员手脚并用、一人击打10种乐器的“十不闲”也重现了昔日皇会中的传统说唱,几乎在舞台上消失的“软弓京胡”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表现。

  如何保护这些正在消失的乐种,如何能让许多已经消失的器乐重新回归舞台,此次展演就承担着这样的重要任务。主办方表示,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间音乐的保护和重视有所提高,但此次展演仍然有7个省没有报名参加,湖南、云南等民间乐种丰富大省的缺席让评委们感到非常遗憾。

  交流与碰撞 继承与创新

  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备,最初的想法最终呈现在舞台上,让活动的主办者和参与者都感到欣慰。展演全程还被拍摄,用光影的方式将这些珍贵的舞台艺术资料记录下来,与当年用录音机记录《二泉映月》一样,集中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优秀民间音乐标本将被载入史册。

  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表示:“展演不是为了一分高下,而是让大家在一个舞台上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乐种与乐种之间不同的学术价值和内涵,能够让我们取长补短,不断精进,这才是此次展演的最大亮点。”

  那些流传和存活于全国各地的民间乐曲、民间表演形式以及以口传心授为独特教学理念的传承方式,如何在当代给予重视,特别是在今天的专业音乐教学中加以继承、研究与应用,对民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西安音乐学院对“西安鼓乐”的加工创新、星海音乐学院对“广东五架头”的精心演绎、浙江艺术院校“江南丝竹”的精雕细琢,都让人耳目一新。新一代音乐人努力传习传统乐种的做法,反映了在新的教学观念下民乐发展的新趋向。

  “全国音乐艺术院校、专业院校也成为民间乐种传承的重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民族音乐理论家乔建中表示,“我们既看到了陕西康家班保持了标本一样的艺术形态,也看到了西安音乐学院传承的陕北唢呐,还有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四胡合奏等,民间乐种在高校已经变成专业,这样两种传承方式相得益彰,让传承可以‘两条腿走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喜报】我团“硬弓组合”亮相“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
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即将在山东拉开帷幕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音江南丝竹昕悦组合亮相全国民族器乐展演
国乐谈往丨乔建中:惟有生生不息的传承,方可彰显中国音乐精神!
民乐应该走向何处? 著名指挥家王甫建民乐思维侧记
“新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许慧 弓弦之路尽显风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