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进展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进展

  [收藏]
2011-06-27 00:18
标签:颈椎  关节  旋转  手法  神经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 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础,包括颈周围肌肉、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通常表现为颈及一侧上肢疼痛,同时伴有该脊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缺失运动功能缺损和反射改变 [1,2]。该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研究显示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3.5[3]在所有类型颈椎病中占60%左右[4],长达14年的基于人口调查的数据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高峰期在5054岁之间[5]。非手术疗法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疗法,其中应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大多认为其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6],而旋转手法则是手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7]。本文检索有关文献,就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松解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粘连

神经根周围以及椎管内的某些粘连是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颈神经根的肿胀粘连促使椎间孔狭小,引发神经根刺激症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致使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旋转手法可使神经根和关节周围的粘连得到一定程度的松解,从而改善临床症状[8]。由于颈椎管是由韧带将各椎体及椎弓有机连接的可活动的有效套管,这就为颈椎旋转手法的操作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李义凯研究在旋转手法干预下新鲜尸体颈椎内石蜡铸型的变化发现,旋转手法对颈椎管内解剖结构的改变,如椎管截面积、椎管矢状径、神经根袖等具有较明显的作用;推拿时适度的前屈位,可扩大椎管,有利于松动;前屈旋转和侧弯时,对侧下颈段神经根袖位移明显,这有助于解除神经根袖处的某些粘连,椎管内的部分粘连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9]

3、改变椎间孔面积,调整钩椎关节位置关系

颈椎关节的位置异常致使椎间孔变小和和横突孔狭窄扭转位移,使神经根受压,造成神经根的刺激症状,颈椎旋转手法可调整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调整钩椎关节、恢复正常的颈椎关节解剖序列,有利于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等处组织水肿的消退,缓解神经根的压迫[9]。张正丰等通过对成人颈椎标本椎间孔面积进行图像分析计算,认为颈椎的运动可以改变椎间孔面积和神经根在椎间孔的位置,过屈位椎间孔面积增大,椎管矢状径也增大,可以减轻根性刺激症状[10]。有作者通过研究发现,颈部旋转手法对钩椎关节有调整作用:当颈部作侧弯运动时,可看到上部颈椎体向对侧旋转,下部颈椎伴有屈伸和旋转的侧弯运动。由于颈椎侧弯时常伴有上部颈椎的旋转,而下颈椎的侧弯又可由寰枢椎的旋转来代偿,因而在下部颈椎单纯的侧弯运动是不存在的,其侧弯是与旋转和后伸运动并存的。由于钩椎关节的运动是综合性的,所以当颈部侧弯时,必将涉及和影响到钩椎关节的形态,使钩椎关节面产生一个相当于侧弯角度的撇开角,此角度也相等于小关节间的张开角,此时颈椎髓核被挤向对侧,并使对侧钩椎关节的关节囊张开,使关节内的应力分布正常,解除嵌入的滑膜、滑膜皱襞或解除关节、关节周围的粘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1] 

4、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滑膜嵌顿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伴有颈项部肌群张力的异常升高,出现明显的肌强直和疼痛,通过颈椎的旋转手法可突然牵拉松解肌肉的高张力,使异常的肌张力恢复正常。李英平通过观察60具成人尸体颈椎间孔及脊神经根前后径、上下径认为,颈神经根受累不仅与骨质增生致椎间孔狭窄有关,而且与脊神经外径和颈椎周围的肌肉收缩、软组织病变有关[12],因此旋转手法可以通过改善椎间孔狭窄松解软组织以缓解神经根受压。因为椎间小关节有独立的关节囊,关节囊内滑膜皱襞上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和P物质,当颈随头作各个方向的运动,椎间关节间隙增大时,关节囊内层的滑膜或滑膜皱襞就有可能嵌入,成为疼痛源。颈部的推扳或旋转手法可使嵌入的滑膜或滑膜皱襞得到解除,从而缓解疼痛。有人认为旋转手法中同侧关节突上下关节面远离并作切面旋转运动,关节突张开,而对侧关节面靠紧,有利于关节复位,解除嵌顿滑膜及半月板受压,并松解经根管内容和小关节黏连,消除不良刺激,缓解疼痛,此类急性颈痛在脊拄推拿后立即缓解[13]

5、调整颈椎各组织应力分布,增强颈椎稳定性

姜宏等通过试验观察到颈椎旋转手法可不同程度的降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与韧带的应变(应力)与位移,提高其刚度,从而调整了颈椎的静力性平衡,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的流变学特性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改善颈椎间盘的粘弹性与应力分布,椎间盘蠕变趋向平衡的时间为1015分钟左右,并达到饱和,所以旋转手法的最佳治疗时间是15分钟[14]。史继祥等通过测量颈椎旋转手法下寰齿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内应力的变化发现,头部处于微屈位(约15°)在拔伸状态下施加有限度的旋转手法,关节内应力最小,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5]。王军通过测量旋转手法作用下新鲜动力型颈椎管狭窄动物模型颈椎间盘内生物力学的变化认为,旋转手法通过改变颈椎管内容物长度使矢状径增宽,椎间盘拉应力增加,压应力减少,椎间盘保持负压的情况下调整神经根管容积,送到上关节突,使脊髓和神经根在减压的姿位下获得较充分的松解是安全有效的[16]。吴惠明通过随机对照两种不同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现,旋转手法的关键在于是否消除了异常应力,纠正了力线,恢复了静态与动态平衡[17]。房敏等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认为颈椎的稳定与平衡是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无异常应变和无脊柱功能单位的过度或异常活动。颈肌是颈椎外源性稳定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颈椎动力平衡,其动力作用是保持头颈姿势的必需条件。头颈任何方位活动,都是颈肌在神经支配下主动作用的结果,在神经的协调作用下,使内源性稳定结构中各组成部分发生应力应变、位移和角度变化[18]并认为颈部肌群退变是前提,颈椎韧带退变是条件,颈椎间盘退变是基础,颈部软组织在颈椎发病环节中,开始可能是病因,最终又是症状的体现者之一[19]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调整颈部各组织的特别是颈部肌群的应力平衡,延缓颈部肌群退变,增强颈椎的稳定。

6、重建颈曲,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

韦贵康等认为颈曲退变与变形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并认为颈曲异变在颈椎病发病过程中起选择性加速或减慢作用,强调颈曲重建在颈椎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推测旋转手法是从解除颈肌痉挛、调整颈椎的机械性紊乱、促进炎症的吸收、重整错位的结构等方面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从而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20, 21]

旋转手法是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孙树椿教授开创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独特的治疗方法,许多作者已从临床及基础试验等方面证明该手法主要是通过改善颈椎动、静力平衡,纠正关节错位,改善血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操作简便,快捷,见效快等有点,成为一种被临床广泛应用、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22]。但对于该手法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临床应用争论的焦点,相信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规范化研究,并建立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有助于该手法的进一步的推广和临床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钩椎关节,什么鬼?
颈椎病
神经根颈椎病的一种微创术式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