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03:风温、桂枝汤。

 概要:风温(津液流失脱水,误诊发汗引起,不得再发汗攻下被火),病发于阴阳(白天、夜间),太阳病六日以上针阳明(防止传经),阳病中午愈、阴病夜间愈(胃口开),假热真寒、假寒真热(处方时忽略假的部分),经方无阴虚(病用阳药,病不用补),太阳中风(桂枝汤,伤寒第一方,平衡阴阳),汤散丸区别,药的煮法。


 

01

条辨八: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chi zong);若火蒸之,一逆尚引目,再逆促命期。


风温,即津液不断流失,处于脱水的状态下。


身重,多眠睡,息必鼾(打鼾),讲话讲不出来:

  • (1)脱水情况下,即血液内本来有很多水分,没有水后变浓稠,血液循环不好。舌说话要靠血的力量,故讲话讲不出来。

  • (2)肺中津液不够,则呼吸声重,睡觉时打鼾。

  • (3)脾统血,血里水分不够,脾主四肢、主肌肉,故身重。


发汗:若再用发汗的药,会出现小便不利。因为汗尿同源,汗多则小便少。

一般发生在医生见风温有汗,误诊为太阳中风,用桂枝汤又发汗。


风温,若用攻下的药,会出现眼睛直视,直直不能转动,小便失禁:

  • (1)血里的水分都来自食物,喝水的水在胃中被气化,食物中的水会到小肠才气化,此气化水才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里。

  • (2)若医生见此风温病人大便不好,用了攻下的药(攻大便),把大小肠中的食物都攻出来,则水的源头就没有了,津液丧失更严重。

  • (3)津液丧失很严重时,影响到肝(肝藏血)厥阴,无水且无源,如枯木,直视,小便滴漏。


被火:

  • (1)风温睡热炕,身体会发黄色。

  • (2)肝胆病也会发黄。贫血也会发黄,贫血是血不够,水分被排掉了,隔着皮层看到的血就为黄色,此不能误诊为肝胆病。

  • (3)严重的会容易受惊吓,瘈瘲(chi zong)即抽动、抽筋。


火蒸:若再靠近火(火蒸)就会很危险,等于想尽办法把水排掉。


风温脱水津液失的,不能太靠近火炕。治疗思路是保津液。


 

02

条辨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病人发于阳,即为白天开始得病。发于阴,即为晚上半夜得病。


发于阳、阴都是足六天愈,七日、六日的区别是统计方法问题,头一天晚上发病没算作一天。 


经方治疗感冒,一般早上吃药,中午就愈。下午吃药,第二天中午愈。按照六气图,中午巳、午、未三个时辰,对应厥阴、少阴、太阴,阴气开始盛之时,药力下去,阴阳平衡,即愈。

 

03

条辨十:治太阳之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中风、伤寒、温病),头痛七天以上会自己愈,是因为没有传经的缘故。


若感冒第六天来诊,先针足阳明经本穴足三里,可让病不再传经。

不要太阳病第一天就去下针足阳明经,要第六天还没好再扎。


04

条辨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中午巳、午、未时,顺序为厥阴、少阴、太阴流转六气。若阴气尽,阳气就要回头。


胃口恢复即阳气回头,是绝对的证据,代表感冒要好了。


感冒中午愈,下午就不用再喝汤药了。没有愈,代表药力不够,或边喝边与先生吵架(情志不好),需继续喝药,一定要等中午胃口恢复以后再停药。


阳病与阴病:

  • (1)阳病:腑病,消化系统的病,恢复的时候都在中午。

  • (2)阴病,脏病,肝癌、肺癌等,恢复的时候在半夜,半夜起来找东西吃。


张仲景对太阳病的描述特别清楚,站伤寒论60%的篇幅。是因为对表症很在乎,希望病在表时一剂就去掉,不要等。


05

条辨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中风表解,不会再恶风,也不会再流汗,但若还有一点点不舒服的症状,12天后就会愈。


06

条辨十三: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条辨十四: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前者全身烫,但穿着厚衣服,为里寒,假热真寒。后者则相反,为假寒真热。

处方时,可忽略假的部分,按真的开药。


若为上热下寒,则去热去寒的药同时用;若为阴虚内热,则用阴虚和去热的药。


阴虚:

  • (1)张仲景(经方家,北派)从不谈阴虚,温病派(南派)看每个人都是阴虚。

  • (2)张仲景不认为是阴虚,所以也不用补药。而且治病的时候不能用补药,一般治病要用阳药。认为病好了才能用补药(补津液),小补用甘草,中补用大枣、白芍,大补时加人参。


07

条辨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xi)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风,寸脉浮,尺脉沉下去很小。断断续续恶寒,风吹不舒服,断断续续微热,鼻子呼吸不畅,常擤鼻涕,出汗,用桂枝汤。


桂枝汤:

  • (1)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个处方,伤寒、金匮60%以上的处方由桂枝汤加减而来。

  • (2)经方认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第一方,用于阴盛、阴亡、阳盛、阳亡的平衡。张仲景把此方也用于中风。

  • (3)桂枝汤五味药:桂芍草姜枣,桂枝3两、白芍3两、炙甘草2两,生姜2片,大枣12枚。服后喝稀饭助力发汗。


汤、散、丸

  • (1)汤剂:

  • 扫荡:取其迅捷、速度快,例如快速发汗。如果桂枝汤改为桂枝丸,半天也不会出汗。

  • 涤荡:去扫荡五脏六腑的东西,通关活络,全身扩散。

  • 病邪很重,重病的用汤剂。

  • 病人枯萎,肌肉一直收,瘦,全身无力,用汤剂,可润泽。

  • 批复不好用汤剂。

  • 增益气血用汤剂。

  • (2)散剂:即药粉,如五苓散。四肢久病用散剂,风湿痹症,风湿关节炎,表里游走,有时候在表,有时候跑里,居无常处,用散剂。

  • (3)丸剂:用于逐破积聚(硬块、肿块、肿瘤),不进饮食,药性缓而专,集中去打一个点。乌梅丸打虫药,把最苦的黄连、最酸的乌梅泡醋、最辣的干姜合在一起,直接吞入肠胃让虫吃,从而驱虫,而非让自己的嘴巴吃。

汤药的煮法:

  • (1)要发表、发散,从头到尾用大火, 6碗水煮成2碗药,15-25分钟煮完,取其迅捷,喝的是药的气。

  • (2)要攻里的药,小火煮,取其又厚、又重、又浓的质(质与气对应),例如大承气汤通大便,取其质。


调和阴阳:阴阳不平衡的举例,如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特别精神好,与大家都不一样。又例如吃某食物,别人都没事,自己却发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讲伤寒论(83-----113)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6太阳病 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 若发汗已 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 风...
伤寒条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精解
太阳权变法第二
胡希恕先生讲伤寒(6):温病病机与治法
伤寒论0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