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42:小柴胡汤、大承气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五苓散、四逆汤、白...

 概要:小柴胡汤(三阳并病恶寒恶心便秘),大承气汤(大便难燥热手脚多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手脚汗里虚),承气汤证不发汗,栀子豉汤(病后恢复胃里不舒服上焦虚热失眠),白虎加人参汤(口干舌燥重),猪苓汤(小便不利+痛结石发炎),五苓散(小便不利表水积),四逆汤(里寒下利清谷),白虎汤(饥即食渴饮千杯,血糖高血糖低),小柴胡汤(阳明溏泄小便利胸胁满),大柴胡汤(胁下鞭满呕不大便)。


 

01

条辨二三七: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出汗,手足厥冷,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并病:太阳、少阳、阳明合病,用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

合病的症:太阳表症,恶寒;少阳证,往来寒热,恶心,胸胁苦满;阳明证,大便不通。

三阳并病的唯一处方:小柴胡汤。


腹满,身重:太阴病主症为腹满。


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阳明燥矢,阳明热,脸上的气、光鲜会消失,好像有灰尘,若非身体生病问题,则是有牢狱之灾(相学)。


谵语:津液不够再发汗,会更严重。


看起来面垢,谵语,腹满,以为是燥矢阳明实症,不知里虚而攻下,会手脚冷,遗尿,危险。


若自汗,说明攻下未伤到,津液回头,用白虎汤。


救逆,肠胃津液不够时,也可用白虎汤。


02

条辨二三八: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漀漀(qing)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阳明并病,太阳证解,发潮热,手脚汗多,大便难,谵语,阳明燥热,用大承气汤。(里实)


手脚汗多,也可能是里虚,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收敛、潜阳。


03

条辨二三九: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愦愦(kui)及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腹如故,小便难也。


脉浮紧为伤寒之脉(太阳)。口苦,为少阳证。腹满而喘等,为阳明证。


承气汤证,不要再发汗、烧针,会伤津液。


04

条辨二四〇:阳明病,心中懊燶,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二两,阿胶一两,滑石一两碎,泽泻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煮取两升,去滓,纳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心中懊燶,则胃里面灼,胃里很难受,用栀子豉汤(大多用于病愈后恢复)。


伤寒论中,心即为胃,胃即是肠。


舌上有苔,栀子豉汤,去胃里的虚热、上焦虚热。


口干舌燥很严重,想喝水,白虎加人参汤。例如吃了味精的症状。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用猪苓汤。

  • (1)猪苓汤: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等量。

  • (2)五苓散: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利表水至小便。

  • (3)猪苓汤,一定是用于小便痛,里面发炎,膀胱炎、结石、尿道结石、肾结石等。

  • (4)大便痛,用承气汤。


猪苓汤

  • (1)滑石可攻坚,把石头打烂,让石头滑出来。

  • (2)石头(肾结石)很锋利、尖锐,会划破尿道,小便带血,很痛。

  • (3)阿胶:止血。

  • (4)茯苓利中焦之水,猪苓利下焦之水,泽泻利上焦、全身的水。


五苓散:用于小便不利。用于收集发表不够,停留在肌肉、皮肤之间的水,即收表水,汗没透发,从小便排出。猪苓汤直接攻下。

  • (1)桂枝,强心阳,解肌,把药带到皮肤表面。(五苓散)

  • (2)白术,收敛湿。(五苓散)


肚子很痛的时候,很难感觉或判断是肾结石、胆结石还是大便堵。用针灸的方法判断:内踝裸上1-2寸(太溪、复溜之间)压痛,即肾结石。痛点下针,痛立去,石头开始动,再加大剂量猪苓汤,排出。

 

只要小便滴滴哒哒,不通,可用猪苓汤。结石(肾、膀胱)、发炎、尿道炎、淋病都可用。


猪苓汤与五苓散:五苓散因为需要利尿,加大剂泽泻,猪苓汤各味药等量比例。


05

条辨二四一: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


津液伤时不用猪苓汤,因为会把小便利出来,此为原则,但真的出现小便不利时,堵到东西,还是要猪苓汤,急下存阴。


攻大便也是同样道理,急下存阴,攻下去,津液自己回头。


温病派补法不可取,越补越燥渴,补不进去。


06

条辨二四二: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四逆汤:专门去里寒,即吃什么拉什么,下利清谷。

胃寒的人,胃里是冷的,喝水下去,打嗝更严重。

喝水会打嗝,代表胃里寒。


07

条辨二四三: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口干:代表津液伤到。能食:代表胃没问题,为经热,非腑热,非承气汤症。


鼻子干燥:肺热,肺开窍于鼻。发热的人出现流鼻血则退热。


没有发高烧,无故流鼻血,可能是肺癌之类的坏病。


08

条辨二四四: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燶,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饥不能食:里虚,虚热时会出现此症。


饥马上要食,否则冷汗手抖,白虎汤证(西医为低血糖)。渴饮白杯不解,一直小便,为白虎汤证(西医为糖尿病、血糖高)。


阳明证:不能食,大承气;能食,小承气。都是燥矢在内。


栀子豉汤:治失眠,病后调理。


09

条辨二四五: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本应大便便秘,此溏泄,有胸胁满,用小柴胡汤。100%纯阳明才会用承气汤。


若大便硬,胸胁满,用大柴胡汤。


月经期感冒,热入血室,神昏谵语,用小柴胡汤。


用小柴胡,但求无过(不会出大问题,总用遇到合适症状的时候)。柴黄参半草姜枣。


10

条辨二四六: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以小柴胡汤,上焦得通,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此症状,实际应为大柴胡汤,此为错简。


服药后,微汗最好,濈然而汗出(感觉出汗又摸不到汗水),大汗代表身体受不了。


胃气恢复,微汗,都是病人恢复的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张仲景(211!240)
伤寒论必背条文整理
胡希恕讲伤寒论213条~237条
伤寒论解读(连载四十三)
试析伤寒论第221至230条——李国栋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搜狗网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