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解读:你想要的“虚拟永生”也许无法实现

虚拟永生是一种理论,即我们充实的精神自我可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完美上传到非生物媒介,这样当我们的肉体死亡时,我们的精神自我就会继续生存下去。我完全赞成虚拟永生,我希望它能实现(而且最好很快就能实现)。但我也不得不说虚拟永生可能很长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我认为即使不是几千年,也有几个世纪是不可能的。更糟的是,虚拟的永生可能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在原则上也是被禁止的。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受乐观的未来学家们欢迎,他们认为科技的指数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发展,包括在近或中期的人类大脑的完全数字复制,将是彻底改变人类的两大变革。

第一个是“奇点”,当人工智能重新设计自己时,它将会递归地、逐步地重新设计完善自己,这样它就会变得比人类智能(也可以认为是超级强大的人工智能)强大得多。

而第二种就是虚拟的永生。人类将脱离肉体而永生。

人工智能奇点虚拟永生将标志着一个令人震惊的世界,乐观的未来主义者认为,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避免的,也许在短期内就会越过地平线。他们不怀疑自己的愿景能否实现;他们只讨论何时会发生,估计时间从10年到100年不等。

我持怀疑态度。我认为科学的复杂性被大大低估了,我对这种说法的哲学基础提出质疑。意识是房间里的大象,尽管许多人拒绝看到它。他们认为,超级强大的人工智能(后奇点)将不可避免地是有意识的(几乎是事实上的)。他们可能是正确的,但要做出判断就需要分析。

无论意识是什么,它决定了虚拟永生是否可能。所以我关注意识。然而,首先,虚拟永生还存在另外两个潜在的障碍。我认为他们短暂。

一个是复杂性。怎样才能复制人类的大脑,使我们的第一人称内在意识以及它所包含的一切,与原始意识完全一样无法区分呢?

考虑一些粗略的人类大脑数据:它包含大约850亿个神经元(传递电子信息的特殊神经细胞);100到1000兆突触(神经元之间的小空间,信息通过神经化学物质传递的交界处);1到5万亿神经胶质细胞(传统上认为神经细胞的代谢支持,现在被怀疑也参与了大脑功能);动作电位(神经元中信息的电火花)的定位时间可达每秒1000分钟每个神经元有100亿个蛋白质(其中一些形成了记忆);蛋白质及其几何相互作用的无数三维结构形式各种细胞外分子(其中一些可能与大脑功能有关)。

所有这些复杂性中有多少是完全虚拟复制所需要的,从而使人类丰富的原始心智得以存在?谁知道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脑都需要意识及其内容,而且大部分的机制是新陈代谢的。身体控制机制,例如调节呼吸,心率和消化,在非生物基础上是不需要的。另一方面,当代的心理哲学认为,正常的认知需要身体的感觉。

把所有的大脑数据放在一起,考虑所有可能的组合和排列,这些组合和排列可以产生超过1000亿不同的人类性格,这些人曾经生活过(每个人的个性每时每刻都不同)。我甚至不愿估计需要的规格数量。所有这些都是如何被非侵入性地、充分地、实时地、同时地访问的?这些技术超出了我的想象。但原则上,它们也是可能的。

量子力学是抑制虚拟不朽的第二个潜在因素,其内在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创造一个完美的精神复制品成为问题,甚至是不可能的。毕竟,如果量子事件(如放射性衰变)在原理上是不可预测的,那么如何才能完全复制大脑呢?

但是量子不确定性在任何地方都存在,无论是在砖块中还是在大脑中,所以它在大脑功能和虚拟永生中的特殊适用性是值得怀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因果关系的层次中,量子力学是否对大脑功能和意识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当然,绝大多数神经科学家认为量子力学只在基础物理学的基岩层面上起作用,而在大脑工作和思维发生的更高层面上,量子力学的作用太低,无法发挥任何特殊作用。

因此,尽管大脑的复杂性会阻碍虚拟的永生,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完美复制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前者只会推迟它的到来,而后者被认为无关紧要。

这让人意识到,在房间里的大象,乐观的未来学家们聚集在一起,计划他们虚拟的来世。

意识是什么?

纽约大学的哲学家大卫·查尔默斯(David Chalmers)曾对意识的“难题”做过著名的描述:“为什么它感觉像内在的东西?”为什么我们所有的大脑处理——巨大的神经回路和计算机制——都伴随着有意识的体验?为什么我们的脑海里会有这样一部令人惊叹的电影呢?我不认为意识的难题可以完全用神经科学来解决'

“资格”是身心问题的核心。查尔默斯继续说:“可感受性是经验的原始感觉。”“我看到颜色——红色、绿色、蓝色——它们给我一种特定的感觉。”我看见一朵红玫瑰;我听到一个单簧管;我闻到卫生球。所有这些对我来说都有某种感觉。你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提供一个完美的、完整的我的大脑地图(从基本的粒子到基本的粒子)——当我看到、听到、闻到时发生了什么——但如果我没有亲眼看到、听到、闻到自己的味道,那张大脑地图不会告诉我看到红色、听到单簧管、闻到樟脑球的质量。你必须经历它。”

电脑能有意识吗?

对伯克利大学(Berkeley)的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 Searle)来说,计算机程序永远不可能拥有人类意识或意识,即使它们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等价的行为和互动。(在塞尔的“中文房间”论点中,封闭房间中的一个人可以使用一本规则书,将汉字与英文单词匹配起来,从而让外面的人认为他懂中文,而实际上他不懂。)

“但是,”我问塞尔,“有了超先进的技术,非生物智能是否有可能在意识上与我们同样有意识?”换句话说,电脑能有“内在体验”吗?

“这就像一个问题,‘机器能像心脏一样人工泵血吗?’””塞尔回答。“当然可以——我们有人造心脏。”因此,如果我们能确切地知道大脑是如何引起意识的,从最细微的方面来说,我在原则上看不出有任何障碍来阻止构建一个有意识的机器。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在人类中产生意识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能在另一个系统中拥有这种机制,那么你就会在另一个系统中产生意识。注意,你不需要神经元来拥有意识。这就像说你不需要羽毛来飞翔。但要建造一个飞行机器,你需要足够的因果力量来克服重力。

塞尔接着警告说:“我们必须避免的一个错误观点是,如果你能模拟它你就能复制它。”在我们的流行文化中,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是模拟等同于复制。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在一台电脑中模拟人脑,并不能等同于复制人脑。

机器人企业家(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名誉教授)罗德尼·布鲁克斯同意,意识可以在非生物媒体中产生,但对意识本身的性质却存在分歧。他说:“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制造出由硅制成的有意识的机器。”布鲁克斯的观点是他的信念的自然结果,即宇宙是机械论的,意识似乎是特殊的,是一种幻觉。他声称,因为人类、动物甚至机器人的外部行为都是相似的,所以我们会“欺骗自己”,让自己认为“我们的内心感觉是如此独特”。

我们真的能评估意识吗?

电影《超验骇客》海报

“我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你不知道我是否有意识。“但我们对此有一种直觉上的把握。这是因为对意识的假设是一种归因,一种社会归因。当一个机器人表现得好像它是有意识的并且可以谈论它自己的意识时,当我们与它互动时,我们必然会有那种社会知觉,进而产生机器人是有意识的直觉。

“但你真的能知道它的内部是否有‘有人在家’,是否有任何内心体验吗?””他继续说道。“我们所做的就是计算意识的结构。”

富勒神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大脑研究所的成员沃伦·布朗(Warren Brown)强调“身体认知,身体意识”,因为“生物学是体现意识的最丰富的基础”。但他并没有排除这种意识“可能存在于非生物的东西中”。另一方面,布朗推测,“意识可能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组织,在非生物系统中是无法复制的。”

神经学家克里斯多夫·科赫是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总裁和首席科学官,他以神经学家的工作为基础,采取了强烈的哲学立场。“说到意识,我是一个功能主义者,”他说。“只要我们能在大脑中所有相关的神经元之间重现同样的相关关系,我认为我们就能重新创造意识。”困难的是,我们所说的“相关关系”是什么意思?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复制所有分子的单个运动?不太可能的。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必须在不同的媒介中重建大脑突触和大脑连接(现在被称为“连接体”)的所有相关关系,比如电脑。如果我们能在正确的层面上进行所有的重构,这个实体,这个软件结构,将是有意识的。

科赫强调,要理解和运用主观“体验”需要新的、或许是激进的科学思维。“你需要扩展传统的物理定律,”他告诉我。在物理学中有空间、时间、能量和质量。这些就足以解释大脑的物理。大脑和宇宙中任何其他物体都受同样的物理定律支配。但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东西,这其中就包括体验,比如痛苦的体验、坠入爱河的体验。要考虑到体验,你需要加强物理定律。

人工智能意识:虚拟不朽的先驱

我的猜想是,除非类人的内在意识可以在非生物智能中创造出来,否则,上传一个人的神经模式和路径,无论多么完整,都无法保留最初的第一人称精神自我(“我”),而虚拟的永生也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虚拟永生问题的前身是人工智能意识问题。机器人,不管他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是否有内在意识和第一人称体验?

我认为,人工智能奇点的本质在字面上是有意识的,具有类人的内在意识的情况下,与非字面上有意识的情况下会有很大不同——尽管在这两种情况下,超级强大的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智能强大得多,而且根据各种说法,它们似乎都是同样有意识的。如果以某种客观的绝对标准来衡量,有意识和表现的意识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人类的内在意识传达了拥有它的实体的某种“内在价值”。

例如,宇宙的第一批殖民者很可能是机器人,最终是自我复制的机器人,而这种非生物探测器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可能会从根本上影响这种殖民化的本质。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是有意识的,即具有类人的内在意识,从而能够体验宇宙,这与它们表现的有意识,但没有内在意识,也没有体验任何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我同意,在超级强大的人工智能超过了一定的阈值之后,科学永远不能,即使在原则上也不能将实际的内在意识与明显的内在意识区分开来,比如说在我们的宇宙殖民机器人中。但我不同意通常的结论:内在意识和其他实体(非生物的或生物的)意识的永恒不确定性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无关紧要。我认为这个问题最重要。除非我们的机器人探测器真的是有意识的,即使它们将殖民银河系中的每一个物体,否则缺乏内在经验将意味着内在价值的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要探究人工智能意识的可能含义,以及评估虚拟永生在现实世界的可行性,意识的深层原因至关重要

选择意识的原因

通过我对心智哲学的谈话(以及数十年的沉思),我可以列出九种不同的意识理论或原因。(还有其他的,以及不同的分类)。传统上,冲突发生在物理主义/唯物主义(下面是第1)和二元论(第8)之间,但这种过度简化可能是问题的一部分——其他六种选择是站得住脚的。

  • 1、物理主义和唯物主义。

    意识完全是物理的,完全是生物大脑的产物,

    所有的精神状态都可以被完全“简化”为(完全被解释为)物理状态

    ——在最深层的层面上,物理状态是基础物理学的领域和粒子。

    对科学家来说,物理主义/唯物主义是主流的意识理论。

    对他们来说,意识的绝对物质性是一个假定的前提,有无可辩驳的证据有力支持。“排除性唯物主义”是我们对心灵的常识性观点具有误导性的边界位置,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幻觉。物理主义/唯物主义的首选机制是同一性理论,精神状态字面上就是物质状态。(虽然“唯物主义”和“物理主义”这两个术语通常是可以互换的,但唯物主义更古老,意味着更形而上学或本体论意义,而物理主义则出现在20世纪初,传达了更方法论或语言用法。)
  • 2、副现象论。

    意识完全是物理上的,完全是生物大脑的产物,

    但是精神状态不能完全由物理状态(大脑或其他)所决定

    ,尽管精神状态没有能力。头脑是完全迟钝的;我们对意识的意识是真实的,但我们的精神因果意识却不是。没有“自上而下的因果关系”;我们认为我们的思想可以引起事情的感觉是一种幻觉。这样看来,现象学是非还原性物理主义的一种较弱的形式(见下)。意识作为一种偶发现象的经典类比是“浪花”,总是在那里,但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事情。
  • 3、非还原性物理主义

    。意识完全是物理的,完全是生物大脑的产物,

    但精神状态是真实的,不能被还原为物理状态(大脑或其他)

    。虽然心理状态完全是由(大脑的)物理状态产生的,但它们确实不是物理状态,精神状态在本体论上是不同的)。非还原性物理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自顶向下因果”,即意识的内容是因果性的——可体验性可以做真正的工作。非还原性物理主义的机制是出现的,在更高层次的整合中,新特性不能从更低或更基本的层次上你所能知道的一切中分辨出来(甚至可能无法预测)。(非还原性物理主义和二元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承认真实的精神状态,但也只有一种物质——但正如预期的那样,双方的一些追随者拒绝对方的主张。)
  • 4、量子意识

    。意识是非计算性的,

    与(或存在于)量子与经典世界之间的根本差距有关

    。意识仍然可以用神经元的物理来解释,但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物理被放大了。尽管大多数科学家对此不屑一顾,但他们认为意识和量子理论这两大谜团可以同时解开。
  • 5、意识力。

    意识是物理现实的一个独立的、不可简化的特征,它存在于基础物理学的场和粒子之外(可能不是从这些场和粒子中衍生出来的)。

    这个迄今为止未知的世界可能以一种新的、独立的、基本的物理定律或力(第五种力?)的形式出现

  • 6、意识空间。

    除了基本物理学的质能和时空之外,意识是物理现实的一个独立的、不可简化的特征。

    这个迄今为止未知的世界可能以一种全新的现实结构或组织的形式出现,也许是现实的另一个维度(例如,“整合信息理论”所假设的“限定空间”)

  • 7、泛灵论。

    意识是每个物理场和基本物理粒子的不可简化的特征。

    存在的一切都有一种内在的“原始意识”,在某些集合和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真正的内在意识。

    泛灵论是心理哲学中最古老的理论之一(可以追溯到前现代的泛灵论宗教和古希腊)。它正以各种形式被一些当代哲学家复兴,以回应看似棘手的意识“难题”。
  • 8、二元论。

    意识需要一种完全独立的非物质实体,它不仅独立于物质大脑,而且与物质世界无关。

    这就意味着现实由两个不同的本体论部分组成——物理和非物理物质、分裂、维度或存在层面。

    (这两个不同的部分解释了“二元论”一词的起源)。虽然在二元论下,人类意识需要一个物理的大脑和一个非物理的物质(以某种方式一起工作),在肉体死亡和大脑解体之后,这个非物理的物质本身就可以维持某种意识的存在。(虽然这种非物质的物质传统上被称为“灵魂”——一个充满神学负担的术语——灵魂并不是这种非物质的唯一形式。)
  • 9、意识的终极现实。

    有一种古老的说法,根植于某些智慧传统,

    即唯一真实的东西是意识——所有其他的东西,尤其是整个物质世界和它所包含的一切(包括物质大脑),都源自于无所不包的“宇宙意识”。

    每一个意识个体——人类、动物、机器人或其他——都是宇宙意识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东方宗教支持这种观点。(参见Deepak Chopra的当代观点,即最终的现实是意识。)

“功能主义”是心理哲学的理论,它认为机制比媒介更重要,关键是心理状态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在心理状态被发现的底物中。只要这些活动(功能)有助于创造意识,那么,底物是神经组织、计算机芯片还是其他能够支持或支持相同活动(功能)的东西都无关紧要。因此,功能主义将适用于上文第1、2、3和4类,但不适用于第7、第8和第9类。(我不确定是5和6,具体细节还有待讨论。)

超强的人工智能会有意识吗?

电影《超能查派》剧照

我不会评价每一个意识的竞争原因。(这需要一门课程,而不是一篇论文。)相反,对于每一个潜在的原因,我都在评估虚拟永生的含义,询问真正的第一人称生存在原则上是否可能。

但首先,为了准备一个系统的分析,我提出了一个相关但不那么复杂的问题,即具有超强人工智能(后奇点)的非生物智能是否具有意识和内在意识。在非生物智能具有意识的情况下,虚拟永生的情况会得到改善。如果非生物智能具有意识的情况很弱,那么虚拟不道德的情况就比较弱。那么,对于每一种意识的原因,非生物智能会变得有意识吗?清单如下。

  • 如果物理主义/唯物主义完全解释意识(没有其他解释)

    ,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拥有超强人工智能的非生物智能最终将拥有与人类相同的内在意识。此外,由于人工智能会迅速超越奇点,变得难以形容地比人类的大脑更复杂,它可能会表现出比我们今天想象的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
  • 如果现象学或非还原物理主义是正确的

    ,那么很有可能非生物智能最终会是有意识的——尽管精神状态的不断增加的现实减弱了(轻微地,不可预测地)内在意识的可能性——这个论点本身就被功能主义所反驳(如果功能主义是正确的)。
  • 同样的道理,如果量子物理学是意识的关键

    ——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操纵无数量子事件的物理约束,以及它们固有的不确定性,看起来会更加令人生畏。
  • 如果意识需要一种独立的、不可简化的物理现实特征——意识力或意识空间

    ——那么,非生物智能是否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内在意识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将取决于引起意识的特性的深层性质,限定力或限定空间,以及该特性是否可以由技术控制。)
  • 如果泛灵论是真实的

    ,而意识是每一个基本物理场和粒子的不可复制的属性,那么,超强人工智能的非生物智能很可能会体验到真正的内在意识(因为意识将是物质实相结构的内在组成部分)。
  • 如果二元论是真的

    ,而意识需要一种完全独立的、非物质的物质,而不是由物质世界因果决定的,那么无论他们的人工智能多么强大,非生物智能似乎都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内在意识。(一个例外可能是在极其遥远的条件下,大脑的物理行为可能以某种方式对假定的非物质施加因果力。)
  • 如果意识是终极实在(宇宙意识)

    ,那么任何事物都可能是(或者是)有意识的(无论那是什么意思),包括非生物智能。

记住,在每一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通过任何可以想象的科学测试来检测具有超强人工智能的非生物智能是否具有真实意识的内在意识。(当然,他们会这样说,而且令人信服。)

在行为和交流的各个方面,这些非生物智能,如宇宙机器人,似乎都与人类平等(或优于人类)。但如果他们没有内在体验的感觉,他们就会是“僵尸”(确切地说,是“哲学僵尸”),外表上和意识生物是一样的,但没有精神内容,里面什么都没有。

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实体之间的这种鲜明的二分法突出了(有点循环的)我们关于自我复制机器人的验证性问题,除非我们毁灭自己或我们的星球,否则这些机器人最终将殖民宇宙。后奇点,没有内在意识的超强人工智能,会在各方面都像拥有内在意识的超强人工智能一样强大吗?也就是说,是否有某种认知,在原则上或必然性上,需要真正的意识?答案可能会影响殖民宇宙的意义。

此外,在这些穿越星系的机器人中,真正的意识体验和内在意识是否代表着一种更高形式的内在价值,某种绝对的、普遍的价值(无论这看起来多么拟人化)?对于评估机器人探测器在宇宙中殖民的本质,意识的问题是深刻的。

可能是虚拟的不朽?

电影《黑镜》第四季第6集讲述了一个意识合并的故事

我们的第一人称心理自我(我们的“我”)是否可以被数字化,并完美地上传到非生物媒介,这样我们的心理自我就可以在肉体死亡和大脑毁灭之后继续存在?当然,虚拟永生是否有可能从未改变;它始终是由不变的意识原因所决定的。只是人们对这一事业究竟是什么没有共识。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评估这九种选择。

  • 1、物理/唯物主义

    。如果物理主义/唯物主义完全解释了意识(没有余数),那么我们的第一个人的精神自我就会(几乎可以肯定)是可以达到的,而虚拟的永生是可以实现的。这项技术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而不是几十年的时间,就像优化技术未来学家预测的那样——但是,除非发生人类广泛的灾难,否则它将会发生。
  • 2、副现象论

    。如果现象学是正确的,那么很有可能会有某种虚拟的永生。意识的惰性“泡沫”应该没什么影响。
  • 3、非还原性物理主义

    。如果非还原性物理主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很有可能实现某种虚拟的永生。精神状态的因果力量不应该影响虚拟的不朽,因为物理状态的完美复制实际上会产生精神状态的完美复制。
  • 4、量子意识

    。如果量子意识是正确的,那么某种虚拟的永生是可能实现的。然而,量子物理学的不确定性、概率性和奇异性增加了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目前还不能被评估。与所有潜在的意识原因一样,测试的是先进的技术是否能够操纵和控制意识的原因,并全面而精确地控制它。意识的量子性质,如果是真的,会带来不可预测性,也许会破坏完美的复制性。注意:功能主义理论将支持第1类、第2类、第3类和第4类的虚拟永生。
  • 5、意识力

    。如果意识需要一种独立的、不可简化的物理现实特征,这种特征可能以一种新的、独立的、基本的物理力量的形式出现,那么我们的第一人称心理自我是否可以被提升,这将是可能的,但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与上述的1、2、3和(很可能)4中所描述的力量相比,虚拟的永生不太可能存在,因为我们不太了解这种产生意识的新力量,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可以被技术操纵,无论它有多先进。但是因为意识仍然是物理的,有效的操作和成功的上传看起来是可能的。
  • 6、意识空间

    。如果意识需要一个独立的,不可简化的物理现实特征,可能采取一种全新的结构或现实组织的形式,也许是现实的不同维度(例如,如“综合信息论”所假设的那样),那么虚拟不朽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的第一人称心理自我是否可以上传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不了解这种引起意识的特性,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它是否可以被技术操纵,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如果这一限定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是由大脑活动所引导的,具有可预测的规律,那么虚拟永生就更有可能发生。
  • 7、泛灵论

    。如果泛灵论是正确的,而意识是每个基本物理场和粒子的不可约属性,那么我们的第一人称心理自我很可能是可以被提升的。有两个原因:(i)意识将是物理现实结构的内在组成部分,(ii)粒子产生意识的方式可能存在规律,如果有规律,那么先进的技术就能学会控制它们
  • 8、二元论

    。如果二元论是真的,而意识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非物质的物质,而不是由物质世界决定的,那么通过数字复制大脑来上传我们的第一人称精神自我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意识的一个必要原因,这个非物质的部分,将会缺席。(一个例外可能是在极端遥远的情况下,大脑的物理行为可能以某种方式对假定的非物质施加因果力。)
  • 9、意识的终极现实

    。如果意识是最终的现实,那么意识就会存在,而没有任何物理先决条件。但是,完整的物理大脑(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意识)的独特数字模式是否会支持宇宙意识的特定部分(即我们独特的第一人称心理自我)?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目前尚不清楚上传是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者很有意义)。

尽管大多数神经科学家认为整个大脑的复制可以实现虚拟的永生,但朱利欧·托诺尼并不相信。根据他的综合信息理论,“最可能发生的是,你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僵尸’——一个和你行为一模一样的人,一个别人会误认为你的人,但你不会出现在那里。

那么,在追求虚拟永生的过程中,人类大脑的完美数字复制会产生第一人称意识吗?以下是我对每个选择的(初步的)结论:1,当然;2和3,极有可能;4,有可能;5和6,可能但不确定;7,可能;8,没有;9,并不重要。

复制的问题

在试图区分这些不同的意识原因,从而评估虚拟永生的可行性时,我被一个简单的观察所困扰。假设一个完美的数字复制我的大脑,实际上,产生了我的第一人称意识——这是虚拟永生的最低要求。这意味着我的第一人称自我和个人意识可以被上传到一个新的媒介(非生物的,甚至是一个新的生物身体)。但问题是:如果“我”可以被复制一次,那么我可以被复制两次;如果能复制两次,那么复制次数当然也可以是无限的。

我的第一人称内在意识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的“我”怎么了?假设我做了数字复制程序,它的工作非常完美——比方说,五次。我的第一人称内在意识在哪里?我在哪儿?五个副本中的每一个都会毫不掩饰地说他是“我”,没有人能对其中任何一个提出异议。(为了简单的论证,克隆人的外表被中和了。)在我最初的身体里,我也会自称是真正的“我”,但我无法证明我的优先权。(参见大卫·布林(David Brin)的小说《窑人》),关于“复制”的思想实验,以及他对个人身份的评论。)

我将更精确地提出这个问题。在复制过程中,我将我的内在意识从之前的权利和之后的权利进行比较,我会有不同的感觉或感觉吗?以下是四种复制场景,其含义如下:

  • 1、我没有感觉到第一人称意识有什么不同。

    这就意味着这五个重复物就像超级相同的双胞胎——它们是独立的意识实体,因此在他创造之后,每一个都立即开始与其他的分开。这意味着意识是一系列物理因素或模式的局部表现或表现。(另一种解释是,这些复制品是僵尸,没有内在意识——当然,他们会否认这一点。)
  • 2、我的第一人称意识突然有了六个部分

    ——我的原作和五个不同位置的复制品——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合并或模糊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意识框架,六个有意识的实体融合成一个单一的组合(如果不是连贯的话)“图像”。这样,我的六个意识中心的统一作用就像类固醇上的“结合问题”。(心理学上的束缚问题是,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等不同的感觉模式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使我们正常的意识体验感到奇异和平滑,而不是由离散的、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这意味着意识具有某种总体的存在或某种超物理结构

  • 3、我的第一人称意识从一个完整有意识的实体转移到另一个有意识的实体,但它们是不完整的,或者是片段的,或者分馏开的。

    这些状态在逻辑上(如果是远程的)是可能的,但我认为,如果意识是一个不完美的、不完整的进化表达,没有基本的基础。
  • 4、我个人的第一人称意识在重复中消失了

    ,尽管这六种(原创加五种)都声称是原创的,并且真的相信它。(这也会让意识变得更加神秘。)

假设在复制之后,原始的“我”被销毁。然后会发生什么呢?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第一人称的意识会消失,尽管这5个副本中的每一个都会愤怒地宣称他是真正的“我”,并会建议(也许是自鸣得意)不要为死去的人和丢弃的原作而烦恼。

如果是虚拟的永生,那么就殖民宇宙?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含义,还有一个奇怪的含义。假设我们超强大的人工智能,宇宙机器人可以变得有意识,我可以证明这样的星系旅行,有意识的实体可以包括你——是的,你,你的第一人称内在意识,几乎永远探索宇宙。

这是论点。如果虚拟的永生和超强的人工智能意识是可能的——而且两者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那么人类的个性(最终)就可以被上传到太空探测器上,我们自己就可以征服宇宙!

我认为没有理由为什么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希望我们的虚拟不朽居住,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宇宙殖民机器人,我们可以通过机器人的感官体验银河之旅(同时享受我们的虚拟世界,特别是在那些时期死去的恒星系统)之间的时间旅行。

我会冒险吗?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科学家们可能会向我们保证这项技术是可行的。如果我在附近,我会相信科学家并上传我的意识吗?而且,我被商业广告迷住了,我会选择一个宇宙殖民机器人作为我的存储媒介,这样我就可以在银河系中度过我虚拟的不朽时光了吗?如果仅仅因为我相信复制可能性1(上面)是真的,而2、3和4是假的,复制过程不会影响我的第一人称心理自我,那么我认为我有可能。(我肯定不会让他们毁掉原版,尽管复制品可能会要求这样做。)

所以,虽然所有的复制品都不像我(我了解我),但我还是喜欢派“我自己”去探索星系。(还有更多。如果我的意识完全是物理的,可以不降级地上传,那么它就可以不降级地上传到尽可能多的宇宙飞船上——只要我愿意——或者负担得起。这会变得有点疯狂。)

诸如机器人之类的非生物实体是否可以有意识,给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可能性,每一种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机器人永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人类在道德上就更有必要在宇宙中殖民。如果机器人是有意识的,那么人类用我们脆弱的身体探索空间的理由可能就会少一些,但你的个人意识可能会被上传到宇宙飞船——殖民机器人,可能是无数这样的星系探测器,而你自己(或你的精神克隆人)可能会殖民宇宙。

我的直觉是,这是一个白日梦。我认为虚拟永生对于我的第一人称内在意识来说是不可能的,也永远不可能的,尽管在(遥远的)未来复制意识的广告可能会说服我们。但我相信我的结论,我不相信这是可行的。

对我来说,现在我只相信这一点:虚拟的永生,就像人工智能的奇点,必须面对意识的深层原因。

关注《未来科技社》,我们一起眺望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的机器人会有意识吗?
科学家:2045年人类将实现永生
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吗?
我们是否生活在某位大能的思想中?为什么大脑细胞与宇宙极为相似?
孙枫桥:漫谈意识体和灵魂
一个感情问题的理性探讨:AI如何重新定义爱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