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4岁余光中续写《乡愁》: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梁
余光中发表演讲。
著名诗人余光中18日第一次来到白鹿原,受聘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客座教授一职,并第一次为2500位古城学子开堂授课,传授写诗的技巧,引得90后们沉醉在诗的意境中不能自已。
长安是读书人的一个情结
84岁的余光中满头华发,连睫毛也被岁月染得雪白。顶着30摄氏度的高温,他西服领带一丝不苟,处处可见文人书卷气。吃饭时,他第一筷子必定夹给夫人,那一幅浪漫温馨的画面,引来不少年轻工作人员感叹:“我又相信爱情了。”
能来西安,余光中觉得欣慰至极,“我第一次来到西安,这座城市我还没看清楚。是西安却把古长安藏起来了,不让我见”。余光中感慨道:“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长安的意义,我早就透过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了解长安了。我对这里的历史充满敬畏感,这里满足了我对中国文化内心的憧憬。”他还说:“长安是天下读书人的一个情结,只要想到长安,就会想到朝廷、庙堂、君王、国运等许多内容,我自己作品里就常常写到长安。”
几十年来,余光中带有浓浓的情谊和文学气息的诗,给一代代读者以别样的感触。尤其那首触动无数游子思乡情怀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诗的结尾遗憾地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日,面对众多西安学子,余光中现场续诗,短短21个字,浓浓的期待全在诗里:“在未来,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梁,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我虽未到长安却心向往之”
上世纪80年代,读诗、写诗,是一种极动人的风潮,恋爱中的青年人几乎人人都是抒情诗人,每年除了有大量的诗发表在文学刊物上,还有更多的诗藏在笔记本或年轻人的心里。如今的大学校园中,90后很少读诗,爱微博远胜写诗。对此,余光中非常遗憾。但他仅用一堂课,就让2500名90后学子瞬间爱上了诗,甚至现场追问起写诗的技巧。
酷热的礼堂里没有空调,但余光中坚持站着讲完这堂《诗与长安》。他说:“我虽未到长安,却心向往之,心早就来到这里,在我的诗里早就出现长安。”他用古代读书人最传统的方式吟叹起李白的诗:“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他说:“这既非唱歌,也非说话,这是在读书人中流传的吟诵,古人都是像我这样念诗的,我觉得,用普通话念李白的诗实在不足以表达我对他的欣赏。”李白、辛弃疾、杜牧……余光中为学子们解读了许多古代诗人笔下的长安。
诗中与李白同游高速
余光中不仅爱长安,也爱写长安,常常想象着与长安人同吃同住同眠,一起遨游这美好的世间。在《寻李白》中,他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有学生现场发问,这诗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余光中教导大家思维一定要开阔,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诗里,他想象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发生的种种状况:“李白开车,我坐在他旁边,可李白刚刚在台北酒店喝过酒。酒后驾车,危险万丈,路边一交警来查驾照,可他的知音贺知章出国考察帮不了我俩,找王维他却一早去开会了……”
余光中表示,他的好多诗,完全是依照史记的记载,再加上想象而来。写出好的作品,阅读与想象同样重要。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不读书的人,就只能和当代人交朋友。而爱阅读的人,能和古今中外的人交朋友。我在美国留学那几年,觉得西方思想都是高级的先进的,后来我才明白,海外留学的经验就像是挖掘机,学到掘金的方式,而真正的金子还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
记者职茵 实习生黄叶峰
诗城长安
在十三朝皇都和诗歌发生关联后,我更倾向于叫出它的旧称——长安。汉唐长安、今日西安,不仅是一座伟大的古城,更是一座诗歌的圣城。
盛世大唐风流长安,北临渭水芳草萋萋,南接终南古木蔽天,不仅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更是一座享誉世界的诗城。大气磅礴的长安城里,文人雅士互赠诗篇,乐工谱写歌妓传唱,刻诗抄诗蔚然成风。只要你诗写得好,且身处长安,很快会名动长安、名动天下。极目处,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挤满了前行的诗人们;长安的城门,永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敞开着。
置身21世纪的今天,在很多人哀叹诗歌式微时,我要说:诗歌从未离开过西安,长安城一直都有诗相伴。远的不说,就说这半个月的事吧——当方明、殷之光、吴京安、徐涛等朗诵艺术家吟咏之音还未消散时,诗人余光中挟裹着阿里山的云彩从海峡彼岸踏浪而来,用一个诗人的口气和语感,诉说着对这个世界的感受,让听的人也跟着慢下来,并用心体会瞬间发生的诗意。
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了,读诗却能让我们静下来。只有把心静下来,我们才能看清来路和去处。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要复兴汉唐古长安的荣光,就应以自由宽阔的胸襟,把西安建成一座无与伦比的诗城。很多唐代诗人不仅住在长安,其诗作也多是在长安创作并流传的,长安和陕西也是唐诗的重要素材,所以长安是诗城的不二之城。而设立官方的长安诗歌节,以赛诗会、吟唱、表演等多种形式,借鉴曲江立诗碑、诗灯柱的形式,使街道路牌、文化墙等成为诗歌载体,让西安处处散发出诗的芬芳,引领市民形成人人都爱诗的风气,无疑是一桩功在千秋的善事。 章学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塾第4课 余光中---乡愁
【朗诵欣赏】余光中朗诵自己的诗歌《乡愁》
《乡愁》余光中 诗歌朗诵
《先生慢走,你的乡愁牵着我写诗的手》——谨以此文,缅怀余光中老先生
余光中经典的20句诗,都是绝妙的文案
乡愁仍在,余光难“终”丨凤凰网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