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所说的补气,到底是补什么?在迷信与科学的边界里,找到启发

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是气血不足的情况下,真的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造成脸色出现一些发黄,甚至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中医所说的补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迷信和科学的边界就应该要找到其发现的,我们就应该来看看出现一些气血不足的情况下,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国家,是一个很大气的国家,气的文化,无处不在。百度一下【关于气的词语】,可得40页结果,每页约有40个词语,粗算下来,总词汇超过1000个。有些常用,有些不常用,常用的也不少,比如我们每天要看的天气预报,描述的是天气变化。我们每天都告诉自己,不要生气,描述的是情绪变化。今天我一点力气都没有,描述的是身体变化。

几乎,所有肉眼看不见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用气相关的词语来描述。在自然界中,温度,又叫气温,湿度,是湿气的程度,这是宇宙大气,老祖先们观察自然的气象变化,总结出了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又可以简单归纳为五运六气。

在人身上,失去意志,叫气馁。没有信心,叫灰心丧气。找回心理的力量,叫鼓起勇气。用完身体最大的力,叫做连吃奶的力气也使出来了。人的精神状态很好,叫意气风发。看上去很美好,叫做有气质。男人很阳刚,叫做英气十足,动作潇洒,叫做帅气。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形容一个军人,常说气宇轩昂。一个安静的女子,叫做秀气。土豪,叫财大气粗。心胸狭窄的人,叫小气。爱发火的人,叫脾气大,生了气之后,要消消气,有火而不发,叫做生闷气。一个人很正派,叫一身正气。一个人不正经,叫阴阳怪气。

相关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通过上述词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这些所谓的气,都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要理解什么是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肉眼看得见的,比如,这个东西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变尖了还是圆了,这个人是高了还是矮了,胖了还是瘦了,这些情况都一目了然。但上面说到的气的变化,都没有形态结构上的变化,都只是停留在感觉层面。古代圣贤们,为了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区分开来,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叫做【阳化气,阴成形】。气是看不见的,形是看得见的。

世界上大约有两类东西,一类是物质,它有稳定的有形结构。一类是能量,它没有固定的结构,是一些游离的基本粒子。中国人把这个叫做炁,西方人把这个叫做熵。物质和能量的边界,并不清晰,因为物质也包含有能量,物质是由能量聚合而来,物质离散又可以变成能量。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用质能方程,来描述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哲学,则将其形容为太极生两仪,两仪是指阴阳,阴指代物质,阳指代能量。阴和阳的边界,也很模糊,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由此又有四象和八卦。八卦中,三个阳爻为乾卦,三个阴爻为坤卦。其他的卦象,都既有阴又有阳。

有句话很有意思,叫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为什么呢,因为眼睛,可以看见有形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耳朵听到的,却只是一种声波,它没有实在的东西。因为这一区别,我们习惯性的认为,眼睛看到的才靠谱。这个虚和实,跟阴阳的概念很相近。眼睛看到的实,是物质结构。耳朵听到的虚,是声波能量。但眼睛看到的实,也未必就真实,有些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看见幻象。你把眼睛闭起来,仍然能感觉眼前有各种东西,这也是幻象,也就是说实中有虚。耳朵听到的虚,未必就是真的虚。比如说耳鸣,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在发出声音,但你的耳朵却能听到非常真实的声音。实中有虚,虚中有实,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确凿无误。

在自然界中,有形的世界,是物质世界,无形的世界,是能量世界。在人体中,有形的是我们的躯体,医学上称为生理,无形的是我们的心灵,医学上称为心理。现代医学发现,疾病的病因层面,生理和心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即便是在生理上,它又可以一分为二。组织器官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叫器质性病变。这就是所谓的临床疾病,以解剖学为基础。相关的医学模式是基础医学。结构没有变,而功能出现变化的,叫做功能性改变,这一般体现为亚健康,基本上不做治疗,只能以预防保健为主。目前,也慢慢诞生出了新的医学理念,就是功能医学,它是一种预防医学,跟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治将病一个意思。

当我们建立了有形和无形的世界观,我们有了有形和无形的医学概念之后,再来看看人体的气是怎么回事。古代医家对于什么是人,有句很经典的论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血液,而应该理解为有形的物质结构。人的身体,从结构上看,它就是生长在营养管道上的各种功能组织的集合体。营养管道就是血管,它为了输送血液,在全身布了有1000亿条的毛细血管网络,总输送长度超过96000公里。人有了血,才有了躯体。那气又是什么呢,它是能量,是动力。活人与死人,在身体结构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一个有能量,一个没有能量。外国有科研试验显示,人死后,体重会轻21克,人们习惯认为这是失去了灵魂。为了好理解,我们可以认为,这个21克,就是能量的质量。

气与血的关系,一般称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告诉我们,气与血,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它们的边界并不清晰。由于边界不清晰,我们很难准确分辨它们,再加上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很容易把气忽略了,以为它不存在。如果你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你是个一元论者,比如,你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认为科学才是正确,心学是迷信,又或者你是一个完全的唯心主义者,认为心学就是一切,心外无物,那么你就很难真正理解阴和阳、有形和无形、器官和功能、气和血的区别和联系。

上面只停留于理论层面,那实际上,有人能感觉到身体的气吗?首先,即便你感觉不到体内的气,那也不代表气不存在,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比如生气,有的人只是很气愤,但体内似乎并没有气,但有些人,能明显感觉胸腔里有一股气往上涌。古代医家发现了这一规律,称其为怒则气上。怒发为什么能冲冠呢,因为气上冲到头顶。小时候有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位男同学非常生气,他不长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当时觉得害怕,以为他中邪了,及至现在才慢慢明白。

有些人体内,有蚂蚁爬行的感觉,医学上称为蚁走感,一般认为是神经系统病变,实际上这就是气。有些人,能感觉手心、脚心,往外冒热气,这也是气。体内的气,可产生气感,也可以没有气感。有气感的人,更能体会到什么是气,但如果没有相关知识,他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古代练习气功的人,就是有意识的去训练体内的气,让气按照一定规律去运行。

我们来看看,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自述的练气经历。我在《71岁院士10年练气养生,静心体察真气,用科学语言得出这些结论》一文中,已经有详细讲述,这里摘引一段:入静,调呼吸,意守气海,把全身的气聚集在那里,形成一个有力度的强气团,在气海慢慢地飘。意念可以操纵这个气团,但是当意念让它停留在气海时,它在气海憋一会儿后,会突然爆发,不受意念控制地上涌,沿脊柱(中脉)上行。

气团到腰椎时,有热辣辣的痛感,但很舒服;到大椎时常常被堵住,好像感觉挣得筋骨咯咯响;进到枕骨处也常这样;这时细调身体姿势,常有助于气过关;气到眉心轮,又会被堵住,这时会挣得头大幅度摇动,有些气能通过然后到达百会,像要把那里的板结的东西挣裂开来。

气感更强和更安静时,可以感觉气团的路径中心,像有一根细管(正好与脊柱中心一致),像电线一样,从气海连到头顶百会,气就像电流一样上下运动,气团的中心是个“小球”,它行经的管道位于脊柱中心,细若麦秆,这正是脊髓的位置,这时“小球”的运行是不大受阻的。

气这个东西比较神秘,因为神秘,所以容易出现招摇撞骗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名头更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所谓的气功大师都是骗子。实际上,练气的大有人在,练气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练气,很难练出什么特异功能,但六觉比常人更通透灵敏,身体比常人更健康长寿,却是可以做到的。关于气的文章,我写了很多,这里不想再啰嗦了,我自己也练气,且收到不错的效果。若是自己不练,我也没资格写这样的文章。

朱清时院士,将真气形容为神经元运行时的队列。从这个概念上去看,中医常说的补气,可以理解为,提高神经细胞的功能。简单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人参大补气,现代药理学发现,人参的重要功效之一,就是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这里说的补气,是指用食材来补气。补气起什么作用呢,就是可以让人体的信号机制更灵敏。神经元、神经细胞,就是收发信号的装备。

上面说的蚁走感,医学也习惯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补充维生素B来治疗。 人之所以生病,且不能自愈,从某一角度看,就是有各种原因,比如血管经络堵塞,以致信号机制不灵敏,引发的沟通障碍和执行障碍。补气,不止吃补气的食材这一个方法。中医有六大治术:砭术、针术、中药、灸术、按跷和导引。按跷就是推拿按摩,导引就是行气导引之术,通俗说就是练气。但现在懂得导引之术的中医,已经不多见了。

最后讲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一个道医带着大家去旅游排毒,在回去的路上,他说他感应到附近,似乎有一个能量场。他想去探查一下,征求大家的意见,有少数人跟着去了,一路七弯八拐,还问了一个看山场的人,最后找到了一个,他形容是藏风聚气的地方,这个地方长什么样呢,就是上有瀑布下有潭,左有林木右有山石,总之在我们看来,就是风景不错,空气也清新的地方。他告诉大家要打坐采气,打坐了一刻钟左右,能感觉到脑袋周围,有很多的气,轻轻的贴着脑袋皮,感觉特别舒服。这个气场,就是他说的能量场。原谅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一现象。

气血不足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大家应该要选择一些科学的方式去调理才可以的,不过在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因为这样才可以调理我们的身体,才可以让自己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不过大家也要多运动,因为经常运动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质,不再让自己出现任何的毛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阴阳两个字,无论男女,各类肿瘤、癌症、心脏病等都和它有关
阴阳调和的重要性!学点中医学知识对自己多少有限好处!
医心道——物质、能量、信息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阅读和理解01
爱好者对中医的几点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