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艺大咖说|双抗生产与质控专场

1986年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首次实现商业化,2009年全球首款双抗药物Removab才获批上市,由此开启新药研发世界的另一扇大门。双抗药历经数十年发展,全球已有5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其中Removab由于上市后销售不佳2017年退市。从适应症看,已上市的双抗药物适应症广泛,涉及肿瘤、罕见病以及眼科疾病等。

鉴于技术革新与进步,终于在近一两年,双抗药物似乎迎来久违的春天,成为继PD-1、CAR-T、抗体偶联药物等热门赛道之后的又一大热门风口。专家预测,双抗时代有望在未来3-5年全面开启,为此全球药企巨头相继加入研发大军,开启竞赛模式,希望提早抢占时间窗口。近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肿瘤学双特异性抗体疗法进行了盘点,文章预测到2027年肿瘤双抗市场销售额将达到37亿美元。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双特异性抗体(BsAb)简称“双抗”,是一种人工抗体,是将两个抗体通过化学偶联、重组DNA或细胞融合的方式相组合,从而能同时特异性结合两个不同抗原表位。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双抗增加了一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因而特异性更强、能更准确靶向肿瘤细胞并降低脱靶毒性,但双抗药物的开发复杂性更高,技术壁垒更高,对于技术平台和靶点选择的适配性要求更高。自概念首次被提出,双抗技术已发展了60年,随着基因工程和抗体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突破,双抗的研发和生产日益成熟。具体而言,双抗主要存在三大优势,包括:

(1)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以结合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重新定向免疫细胞,将免疫细胞募集至肿瘤细胞周围,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

(2)可以同时阻断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增强细胞杀伤毒性;

(3)与两种不同的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增加潜在结合特异性,降低脱靶毒性。

图. 双抗发展历史

来源:平安证券

从作用机制的角度,目前双抗主要存在三种作用机制,包括聚集/定位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激活及信号通路阻断。其中,聚集/定位免疫细胞是目前在研双抗药物最常见的研发策略,据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统计,超过一半的在研双抗均以CD3作为其中一个靶点,CD3分子广泛存在于成熟T细胞表面,在识别抗原和细胞内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双抗药物通过CD3实现T细胞的重定向,将T细胞引导至肿瘤细胞附近,完成定向杀伤。

图:双抗的作用机理——定位免疫细胞

数据来源:Nature Reviews

2018年可谓我国双抗药物的元年,罗氏的艾美赛珠单抗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A型血友病患者。2020年12月,第二款双抗药物——贝林妥欧单抗获批上市,用于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

在全球双抗药物研发浪潮涌动的背景下,一批国内企业亦投身双抗药物的研发,包括康方生物、康宁杰瑞、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百利药业等。其中康方生物的凯得宁单抗(AK104)已于2021年9月向NMPA递交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宫颈癌的上市申请,有望率先上市。康宁杰瑞的KN046的非小细胞肺癌、胸腺癌等适应症处于关键临床,有望于2022年递交上市申请。

目前,随着单抗各靶点不断进入红海竞争状态,双抗已然成为医药研发新的热门领域。在国内,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就已迎来研发热潮,新进展不断。如今年以来,国内在双抗药物领域就喜报连连。

2月17日,百济神州从Zymeworks公司引进的HER2靶向双抗ZW25被CDE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定适应症为:单药治疗既往接受系统化疗失败的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胆道癌(BTC)。
1月13日,
康宁杰瑞生物制药宣布,KN026(HER2双抗)与KN046(PD-L1/CTLA-4双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开展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研究编号:KN026-203)顺利完成全部患者入组,预计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进行期中分析。
1月6日,
复宏汉霖宣布公司的PD-L1/TIGIT双抗HLX301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受理,用于多种晚期实体瘤治疗,这也是国内迎来的第三款申报临床的PD-L1/TIGIT双抗。
1月5日,
康方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凯得宁单抗(AK104)联合AK112双抗的Ib/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联合或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该临床研究是全球头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抗 双抗联合疗法。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多款双抗进入临床后期,仅国内至少有8款处于III期临床,25款处于II期临床。而据公开资料,国内在研双抗主要用于治疗肿瘤。不过纵观这些双抗,其作用靶点非常多样,PD-L1/4-1BB、EGFR/MET、CD3/CD20等均是热门靶点。

来源:CPhI药在线

国内如此,全球双抗领域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照目前进展,双抗药物市场近几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有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双抗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而我国双抗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作者预测,到2027年将会有多个治疗肿瘤的双特异抗体批准上市,到时其总体市场销售额将到达37亿美元

双特异性抗体作为新型抗体药物,是当前医药研发的热门领域。然而,由于双抗复杂的分子设计,使得其制备工艺和质控环节比单抗更具有挑战。本次在线直播课程,聚焦双抗的生产与质控难点,全面解析双抗市场现状、上游工艺开发、下游纯化以及质控环节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的双抗研发进程。由赛默飞联合药明生物与生物制品圈共同组织的线上直播课程将于4月7日(周四)全面开启,每周四连续三周,7个话题为您全面答疑解惑。

嘉宾及大纲介绍
盛萍,赛默飞生物工艺部市场经理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在生物制药相关领域有十年左右的经验,熟悉抗体行业的生物工艺解决方案以及一次性系统和除菌过滤的验证及安全评估。
议题:国内外双特异性抗体行业现状与趋势

演讲大纲:

1.全球上市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现状

2.国内双特异性抗体在研药物现状

3.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王春娟,赛默飞生物工艺部现场应用科学家
专注于上游工艺开发工作,先后在睿智化学、亿一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上海)生物工艺研发有限公司负责上游工艺开发,在CHO细胞培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议题:双特异性抗体的上游开发挑战及解决方案

演讲大纲:

1.双抗定义及分类

2.双抗上游工艺的难点和挑战

3.双抗上游解决方案

陈功,药明生物技术和工艺研发部细胞培养团队负责人
开发过多个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培养工艺,同时负责PAT,连续流,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开发。

议题: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培养工艺开发:案例研究

演讲大纲:

1.双抗细胞培养工艺开发面临的挑战 

2.WuXiUP增强型灌流培养提升双抗产品产量和质量 

3.双抗的建模和统计考量

4.自动化和PAT工具助力加速双抗CMC 工艺开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发】启愈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推进肿瘤免疫双抗药物临床前开发
114个在研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统计(市场、国内外分布……)
火石研究院 | 国内双特异性抗体研发进度一览
行研 |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技术概览(下)
抗肿瘤药物现状及其趋势
多肽药物展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