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了现代人的未来

85岁高龄的钱理群先生,在《解释鸿沟》节目中与哲学家陈嘉映对谈时,对当下世界充满忧思,钱老说:
“全世界都病了。现有的所有文明形态,都遇到了危机。现在到了一个需要全球文明总体反思的时候......”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亲历者、反思者,钱老的忧思,既有基于中国历史的沧桑感,更是一个关于世界文明的大哉问:人类的明天会怎样?
钱老的忧思,也隐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不从世界文明的高度反思人类明天会怎样,就不可能真正清楚中国问题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无独有偶。半个世纪前有一位老人,在对人类有史以来的主要文明进行研究后,也发出了同样的大哉问,并给出了天才般的预言。如今他的预言正在逐渐应验。他就是“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稍微了解点历史哲学的人都知道,汤因比12卷的惶惶巨著《历史研究》,打破了以国家、地域、时代为单位的传统史观,以一种近乎“上帝的视角”,剖析了人类有史以来的26种文明的“生老病死”,开创了人类整体史研究的先河,堪称“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因此,美国新闻周刊称,汤因比是“世界通哲,史学界的爱因斯坦,最后一位思考人类文明的历史学家”。不夸张地说,汤因比是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不读汤因比,不足以知世界。
汤因比在他的著作中给所有的文明形态做了“定义”,今天,要沿着钱理群先生的忧思,总体反思全球文明,不得不从汤因比开始。
如果说汤因比壮年时写下的史诗巨制《历史研究》,是全球文明历史的“全息图”,那么在他带着“历史研究”的思想,考察了中国、日本、印度、中东等地后,几经思考,在近80岁时写下的个人回思录,就是启示人类未来命运的“指南针”。这就是汤因比晚年集大成之作:《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是本书译者的张广智在译者序中说:这本书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希望”。

对于历史爱好者、研究者,如果只知道汤因比的惶惶学术巨著,而漏掉了这本《人类的明天会怎样》,则会少了三样东西:历史的温度、人文的关怀,以及现实追问。而对于普通人,除了以上三大收获外,这本汤因比的自传回思,还是快速了解其历史思想的捷径。

◎以叩问人心的自传,总体性反思全球文明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参加过两次巴黎和会,壮年时便已名扬世界的汤因比,写作这本回忆录时,深刻地感知到战争的阴影、文明的盈亏。这本自传,不是沉溺于自身的辉煌,而是在黑暗中寻找微光,以凡人之躯求索人类命运。
◎浓郁的人文情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与一般历史学者不同,汤因比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亲身考察自己笔下的主要文明。他曾游历欧洲、中亚多国,到过印度、中国、日本,他的笔下不是刻板的历史记录,而是敬畏生命、尊重人的尊严的人文情怀。面对世界,他充满忧思;落笔为字,写下的却是希望。

▲汤因比曾跨越兴都库什山脉,至阿富汗腹地旅行

◎了解汤因比生平和思想的必读之作
书中的洞见,远远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狭隘视角,深邃、浩瀚,兼具天才与勇气,既反思了战争、科技、教育等重大议题,也预言了人类未来可能的遭遇。阅读这本回思录,不仅能完整了解汤因比传奇而又跌宕起落的人生,还可了解他那些卓尔不凡的思想是如何诞生、如何串联起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谈谈史学家汤因比的人文情怀
独家书讯丨《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汤因比留给中国人的三大遗产
读书:《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人类文明每一次飞跃究竟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刘慈欣:科幻隐喻文明忧思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