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郊

人物生平

早年:隐居与求仕

孟郊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3]从小性格狷介孤傲,不谐流俗,少与人往来。[1]其父孟庭玢是一名朝廷小吏,曾任昆山尉。[3]因父亲早逝,孟郊和两个弟弟孟酆、孟郢,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苦。[11]
《游子吟》
孟郊少时隐于嵩山,[1]作有《山中送从叔简赴举》《湖州取解述情》等,表现了出仕与隐退的矛盾。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三十岁的孟郊离妻别家,前往河阳投靠节度使李梵,并作《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表明心迹,其作品《杀气不在边》《感怀》诗在表达渴望用世心态的同时,也体现出对现实政治的关怀。[8]
贞元元年(785年),孟郊转往江西上饶与陆羽相会,后折回长安依附陆长源。从三十岁到四十一岁这十数年间,孟郊辗转于河阳、苏州、河南、长安等地,并结识了许多至交好友。[3]

中年:科举入仕与文学创作

贞元七年(791年)秋,41岁的孟郊至湖州考取乡贡,以湖州府的拨解身份荐赴长安应进士试,结识了韩愈和李观,并得到韩愈赏识,可惜落榜。[3][12]
贞元九年(793年),孟郊二试于长安,再次落榜,便怀着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周游南北。先后历游朔方、湖楚、洞庭等地。最后,北上再度与陆长源相聚于汝州。[3]
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决定第三次应试。其时,孟郊通过广泛的社会交游,结交了不少当朝权贵,加之友人举荐,终于登科。[13]一首《登科后》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他内心的兴奋和喜悦,但孟郊的生活困境并未因登第而立即改变。[3][14]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五十岁通过吏部铨选,任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官阶从九品,掌地方治安,为一介微吏。次年(801年),孟郊到溧阳赴任后迎侍其母,并作著名的《游子吟》。由于生性狂狷,孟郊在任期间醉心山水,常往投金濑吟诗作乐,致使曹务多费,县令不满他的所为,派假尉代之,分走孟郊一半的俸禄。终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因贫困辞去溧阳尉一职。[1][3]

晚年:家庭变故与贫病交加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启用孟郊作为水陆转运使,担任协律郎一职,孟郊再度踏上仕途,[3]后定居洛阳立德坊。受到韩愈和郑馀庆的照料,孟郊的生活较前稍为安定富足。元和四年(809年),孟郊老母病故,加之晚年三子相继天亡,家庭连遭变故,孟郊陷入贫病交迫之境。[3]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上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任大理评事。孟郊接到任命后从洛阳前去赴任,八月到达阌乡县(今河南灵宝),因患暴疾去世,终年六十四岁。[3]后葬于洛阳,韩愈为其作墓志铭,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生。[1][9]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主要作品

孟集在宋初虽有刻本,但卷数不一,直至北宋宋敏求(字次道)收集整理,始有定本。孟诗现存五百多篇,包括乐府、感兴、咏怀、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杂题、哀伤、联句等十四种类别,共十卷。[4]
孟诗经典名篇中,占比最多的是五古,七古、五绝、七绝占比较少,其中,五古《游子吟》和七绝《登科后》最为著名。[4]除此之外,孟郊在乐府诗的创作上也不遗余力。[15]他的乐府诗形式上包括旧题乐府、新乐府和自创新题三类,旧曲新声或新题古义交杂。内容上有感时、述怀、闺怨、纪游、酬赠、寓言等。如关怀民间疾苦的《织妇辞》, 以事实为议论的《和丁助教塞上吟》。更有写离愁别绪之名篇名句:被称为天地间奇文、至文的《古怨》《闺怨》等短章;《古怨别》中“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折杨柳二首》“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古别曲》“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的离别深怨,缠绵悱恻,出语不凡。另外,还有乐府题材的酬赠送别之作,如和作《和丁助教塞上吟》《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赠别之作《新平歌送许问》。寓言体《覆巢行》《空城雀》《黄雀吟》等,以飞禽所栖非地寓示士人生存环境的恶化。[15]
孟诗部分经典名篇分类汇总如下:[4]
孟诗经典名篇
五古
七古
五绝
七绝
《游华山云台盐观》《泛黄河》《赠崔纯亮》《审交》《送远吟》《与韩愈李翱张籍别》《古薄命妾》《古乐府杂怨》《古怨别》《游终南山》
《游子吟》《塘下行》《烈女操》《巫山行》《送远吟》《静女吟》《苦寒吟》《古别曲》《湘妃怨》《劝酒》《山中送从叔简赴举》《送从弟郢东归》《留别知己》《上河阳李大夫》《长安羁旅行》《长安道》《独愁》《自叹》《听琴》《车遥遥》《秋夕贫居述怀》《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北郭贫居》《长安早春》《古别曲》《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秋怀》《夜感自遣》《长安旅情》《游终南龙池寺》《羽林行》《望远曲》等
《出门行》(“海风萧萧天雨霜”)
《古别离》《古怨》《闺怨》《归信吟》《乐府戏赠陆大夫十二丈》《闲怨》《再下第》
《临池曲》《登科后》

创作特点

风格特征

纵观孟郊一生的创作,孟诗矫激求变、寒峭瘦硬、清奇僻苦[15]之风格并非生而有之或者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其人生境遇、政治遭际的变迁而变迁,随着其人生心态的变化而逐步形成。[8]其创作中也有古朴凝重、清新雅致[15]之作,但其最突出的特点体现为奇崛、冷峻、苦涩。[8]
孟郊诗风奇崛的主要表现有三:
其一,在诗人对最能表现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意象作独具一格的处理,对最能体现生活本质的东西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揭示。[16]孟郊的《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日,深谷昼未明。”一个“塞”字表现了山的高大和连绵,“日月石上生”取譬新奇,别开生面。[17]
其二,炼字求异,以造成突兀奇崛之感。其《赠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诗云:“饮君江海心, 讵能辨浅深。揖君山岳德,谁能齐嵚岑。”先用江海、山岳修饰限定“心”、“德”,再将“饮”、“揖”与江海、山岳挂钩,极写章仇将军的宽广的心胸和高尚的德行,出人意表。[18]孟郊惯于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的字句来夸张地突出他要描写的对象,含义深永,耐人寻味。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等,无不体现了他奇妙生动的设想。[17]
其三,常用给人以强烈感观刺激的词语, 直接刺激读者神经。如“逐客零落肠, 到此汤火煎” (孟郊《峡哀》其三) 之“煎”字,“劲飙刷幽视,怒水慑馀懦” (孟郊《石淙》其十) 之“刷”“慑”二字,极富力量感,有高古之风。[18]
冷峻,是孟郊诗歌风格的第二个特征,[8]主要表现在孟诗所运用的生僻意象以及众多意象营造出的冷冽、险怪的意境中。例如,《苦寒吟》中的“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用“厚”和“短”来形容坚冰和太阳,极言天气的寒冷,进而凸显“苦寒”;《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中的 “落泥途 ”、“卧枯株 ”,借物喻人,以“泥途”和“枯株”比喻前路的坎坷,[8]《秋怀十五首其二》中的“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在冷峻之中更添绮丽。[16]
此外,孟诗的苦涩主要表现在字句的声韵与情意上,如《古结爱》诗云:“心心复心心, 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几乎句句用“结”字。除在语意上造成一种缠绵不尽之意外,还因“结”字的塞擦音特点,使得整首诗给人一种苦涩、沙哑而又细腻、凄戚的感觉。[18]

思想内涵

不平之鸣

以峻直的品格针砭时弊,忧时忧世,表达对于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现象的控诉和势利的封建关系的批判。[17][15]如《峡哀十首》对谄媚小人施以辛辣讽刺,《择友》对人与人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描绘,《伤春》对内战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加以叙写。[17]

身世之叹

以悲苦的心境刻画人生不第、不遇、不达的各种况味,在自身与社会现状的对比中展示矛盾的心态。[15]如《山中送从叔简赴举》在描绘隐士境界的同时,也隐隐表达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湖州取解述情》写道“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在即将出发参加科举之时又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怀念。[8]此外《寒溪九首 》《秋怀十五首 》《哭刘言史 》《吊卢殷十首 》《送淡公十二首 》等,也表现出诗人对某种人生状态的感慨。

理性之思

孟诗往往将自己人生的感悟,借助自然界中具有相同本质的事象,运用比兴手法,委婉道来,清新可喜而又理趣盎然,如“朝为同蒂花,暮为四散飞”(《古乐府杂怨三首》其一),或以直接议论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发人深省,或者经由锻炼,以名言警句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启迪,如“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古妾命薄》),兼有语参道佛,境造玄微之语,如“灵响非外求,殊音自中积”( 《游韦七洞庭别业》)。[16]

人伦之爱

孟诗最平易近人处在于其对人伦之爱的抒写,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等。[19]

人物轶事

郊岛情结

郊岛是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和贾岛并提始于欧阳修,他在《书梅圣俞稿后》写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17]可知孟郊和贾岛诗风有相似之处,其后苏轼又在《祭柳子玉文》中有言:“元轻白俗,郊寒岛瘦。”[4]对二人的诗风作了区分。
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同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荐士》),贾岛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孟郊过于贾岛。
孟郊去世后,贾岛作《哭孟郊》以凭吊孟郊。诗中写道:“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20]可见其对孟郊诗作的肯定。

死后无营

孟郊死后,韩愈与樊宗师为之经营后事,张籍私谥其为贞曜先生,[1]其作品在当时并未编纂成集,后经宋代宋敏求搜集编缀,才成《盂东野诗集》十卷行世。[4]

人物关系

直系亲属
父亲:孟庭玢[21]
母亲:裴氏[12]
旁系血亲
弟弟:孟酆[21]
弟弟:孟郢[21]

人物影响

孟郊是古文运动的支持和拥护者,提出“雅正”和“六义”,认为诗歌要有所为而作,“证兴亡”“补风教”。作为中唐时期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孟郊在诗派中最为年长,他吸收了汉魏以来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宝贵传统,融合宋玉、陶潜、谢朓、谢灵运、阮籍、李白等人的长处,[17]形成了特有的古劲、清苦、瘦硬的艺术风格。[22]其诗歌观念和创作风格对韩愈等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推动唐代诗歌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7][23]
两宋时期,孟郊在诗坛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初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改革运动就以韩愈、孟郊、张籍等人的诗作作为准则,稍后的江西诗派中黄庭坚、陈师道的诗风也与孟郊的诗歌有某些渊源。[17]

人物评价

苏轼在《读孟郊诗》中曾云:“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3]极言孟诗的情真意切。
苏轼在《祭柳子厚文》中写道:“郊寒岛瘦。”[24]一个“寒”字极尽简练地概括了孟郊的诗风,常被后人引用。
韩愈在《荐士》中称孟郊:“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3]赞赏孟郊诗文的刚劲有力。
韩愈在《贞曜先生墓志铭》中评价:“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摇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道出了孟郊诗歌“奇”的特色。[25]
李观评孟诗:“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1]凸显了孟郊诗歌的古朴风格极其成就之高。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十八》中评价孟郊“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2]道出了孟郊的苦吟诗风,故后人常以“诗囚”称之。
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评价:“东野五言古,不事敷叙而兼用兴比,故觉委婉有致。”指出孟郊五言古体诗多使用比法和兴法,因此,孟诗委婉且有韵致。[26]
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评价:“东野之少怀耿介,龌龊困穷,晚擢巍科,竟沦一尉。其诗穷而有理,苦调凄凉,一发于胸中,而无吝色。如《古乐府》等篇,讽咏久之,足有余悲。”指出孟郊少时穷困和中年的不得志等情感在诗歌中得到充分体现,奠定了诗歌苦闷凄凉的基调。[27]
闻一多先生称赞孟诗 “最能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继承发扬杜甫写实精神,为写实诗歌继续向前发展开出一条新路 ”。[8]
钱钟书认为: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于唐人,宋诗必出于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肯定了孟郊诗作对宋诗的影响。[16]
中国文学研究家华忱之提出,孟郊的部分诗作过多叙述个人穷苦遭遇,削弱了诗歌的社会意义,有意追求奥折险僻,诗风“矫激”,有碍诗歌情感的自然流露。[8][17]

后世纪念

纪念场所

孟郊祠,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街道千秋社区。孟郊祠内有金色孟郊塑像,塑像上方的横联是“贞曜千秋”几个字,竖联是“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塑像后边两侧分别是唐代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和清武康知县刘守成的《东野新祠记》。[12]
孟郊祠
金色孟郊塑像

纪念活动

孟郊奖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04年开始设立“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28]其中,第二届“孟郊奖”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瑞典、英国等国,以及港澳台、大陆各省市的近千名华人参与此次大赛,有的叙写游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故事,有的讲述在异乡创业、打工和求学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故乡、对父母的深切情感,体现了当代华人独特的精神风貌。[29]
游子吟:首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集

游子文化节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04年开始举办游子文化节,[30]助推了文化经济和谐发展。[31]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年份
图书名称
作者
1984年
《孟郊研究》[32]
尤信雄
2006年
《孟郊论稿》[33]
戴建业
2018年
《品味孟郊》[34]
杨振华
2019年
《诗囚》[35]
戴建业

戏剧作品

2018年4月25日,越剧《游子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青年演员汪舟格扮演孟郊。[36]
越剧《游子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囚--孟郊
第六章 韩愈与韩孟诗派
【诗歌专题复习】——韩孟诗派
寒之又寒——论孟郊山水诗的悲剧审美追求
「干货」中国古代文学史(十六)
论孟浩然诗歌的内在情韵及其表现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