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授岗位就应该“能上能下”

教授岗位就应该“能上能下”

    据报道,因连续3年没上讲台讲课且在科研上毫无建树,东北大学一位副教授最近在聘期考核时被认定为不合格,由副教授岗降格为讲师岗。许多大学教授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期望此举能“破冰”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以为教师岗位“能上能下”可谓大多数教师的心愿,东北大学的“破冰”之举,迈出了打破教授岗位“铁交椅”的实质步伐。

    当前,国内大学的职称制度和其他行业部门的职称制度一样,属于终身性,一旦获得高级职称(副高级和正高级),此后只要不“出格”,即便平庸无能,也不会掉职称。这种岗位“铁交椅”的现状,久为人们诟病。在时下弄虚作假等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下,这种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压力且无定期淘汰性的制度,导致很多大学教授不求上进混日子。这样的事例,如今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这种仅仅依托于教师个人道德和学养品行的制度,往往在各种现实因素的左右中被歪曲。而且,死板化和权力化的职称制度,已经成为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晋升的阻力。

    作为对高校教师学术造诣的一种衡量和评定,职称本应对广大高校教师发挥激励作用。然而,高校教师职称“铁交椅”的现状,成了惰性滋生的“土壤”,有专家指出,及早打破副教授和教授终身制,真正做到大学教师岗位不因职称的高低而全都“能上能下”,才是破解我国大学这一沉疴的根本办法。当前,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依托,充分激发广大高校教师的科研和创新活力,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已成为迫切之需。教授岗位“铁交椅”的不合理现状,无疑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亟待改变。

    “能上不能下”,取得教授职称就坐上了一把稳固的“铁交椅”,一直是我国高校人事改革的难言之痛。教育部相关人士曾公开指出,中国高校的教师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中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有很大关系”。诚如东北大学相关人士所说,必须尽快在大学搭建一个“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合理机制,形成全员危机意识,使那些滥竽充数的教授不能再在“铁交椅”和功劳簿上睡大觉。

    如今,东北大学迈出了打破教师岗位“只能上不能下”坚冰的第一步。但这仅仅是开始,国内高校教师岗位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还任重道远,我们期待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胡乐乐)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9   02 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市属高校教授告别“终身制” 职称有聘期“能上能下”
职称“能上能下”?别用管理公司那一套折腾老师
“唯论文”为何国外少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想去高校工作?不清楚大学教师分类?一起认识一下高校岗位(一)
中小学“教授”与大学教授有何不同(1)
教学与科研,分得了手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