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众对抑郁症的六个错误认知,最后一点很致命!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起伏,有心情愉悦的时候,自然也有莫名低落的时候。于是,每当讨论到“抑郁症”的话题时,就常有人拿自己的“情绪经验”来想像抑郁症,直观地发表评论,然而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其实都是错误的认知!今天荣新奇教授心理堂和大家来聊一聊大众对抑郁症的六个错误认知。

认知一:谁都会心情不好,不用理他。反正,没多久他就会自己好起来。

抑郁症真的没什么,只是当事人太夸大自己的苦难,或是医师太爱赚钱,把正常的情绪起伏“疾病化”了?这样的话,实在是太小看抑郁症了。

谁都会心情不好,但你有过一整天都不好,连续很多天,长达半个月以上持续都情绪都很差吗?而且,不只心情沉重,就连过往能让你兴致勃勃的事情都索然无味,喜欢逛街的,不想出门,超爱打牌的,牌友叫了也不想去…,人就是瘫在家里,动弹不得。浑身上下的精力都被抽干的感觉,但想睡却睡不着,偏偏又没力气爬起来。会饿但是吃不下,什么东西看了都没胃口,感觉不到香味与美味,勉强吃了也味同嚼蜡。记性差到什么都看不下去,即使看过也想不起来。虽然醒着,但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思考,做不了决定。脑子怎么想都是负面的,觉得没有希望,自己很糟糕是个废人,这样活着很累很痛苦,干脆去死求个解脱,也免得拖累家人…

像上面这种状况,才是病人真正面对的,抑郁症是如此持续而漫长的折磨,身心各方面的巨大灾难,绝非常人所能想像。

但是,不理会、不治疗,抑郁症难道不会自己好?说实话,抑郁症大多是阵发型的,即使不治疗,时间久了很多也会自行缓解。听到医师这样说的时候,很多家属就会觉得没关系,忍一下就好,干嘛大费周章?那是因为重点还没听到,抑郁症发作大概持续“半年到两年”不等,请问感冒一周你都快抓狂了,看病拿药都跑两次了,有谁能静养个半年到两年,不念书、不工作、与世隔绝、瘫痪在家生活全得靠人照顾?!更不用提在每个人都有情绪起伏,有心情愉悦的时候,自然也有莫名低落,或是遇到坏事情时的难过。于是,每当讨论到“抑郁症”的话题时,就常有人拿自己的“情绪经验”来想像抑郁症,直观地发表评论,然而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其实都是错误认知!

抑郁症早接受治疗的话,将可大幅缩短抑郁症病程,尽快回到原本的生活,为何要放弃治疗,平白受苦呢?!

认知二:抑郁症只是不想认真做事,用来逃避的借口。

想像一下,当人重感冒的时候,浑身不舒服,没有力气,脑袋像酱糊的状态,能够做事吗?如果你能理解重感冒的人无法工作,那么得了抑郁症大概也像这样。抑郁症虽然是归精神心理科治疗,但不是全然的心理问题,目前更倾向是脑部疾病,导致身心全面脱机状态。所以,指责抑郁症只是病人逃避工作的借口,就像骂中毒的电脑是故意罢工一样无知的。

认知三:轻松没压力的人不可能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人人都有概率会患抑郁症。生活压力的确会加大得抑郁症的概率,如果得到抑郁症的话,要尽量减少压力,才能有利于康复。但反过来说,却不代表没有压力,就不会得抑郁症。千万别因为当事人应该没有生活压力,就立即排除抑郁症的可能性。

认知四:乐观的人不会得抑郁症,自己想太多的才会得。

很多抑郁症的病人抱怨: “我的个性很乐观,不应该得病的啊!”可惜,抑郁症就是种疾病,生病跟乐观悲观,没有绝对的关系。悲观的人或许会成天给自己找烦恼,但除了心情略差,该做的事情还是能做得好好的,遇到快乐的事情还是会高兴,不会转变成抑郁症。乐观的人也不见得能够对抑郁症免疫,但最大特点是乐观的人得了抑郁症转变比较明显,较容易被发现。 

认知五:抑郁症是心理问题,那就做心理治疗吧!不必吃药。

外在因素(例如: 情伤、家庭问题)造成的情绪低落,心理治疗或许有效。但,抑郁症到了中重度时,脑部已经生病,单独用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并没有心事,脑中一片空白,硬要做心理治疗,简直是折磨。抑郁症处理的顺序,应该先找精神科医师评估,必要时先用药物治疗;状况好转或者跟进治疗中,如果需要的话,再配合心理治疗。

认知六:说想死的人不会真的去死?

我们身边常充斥着“情绪勒索”,某些人嘴里嚷嚷着想死,但只是以此来要胁他人,并非真心觉得生无可恋。听太多“狼来了”之后,人们常会归纳出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认为想死的人不会讲,会讲的就不会寻死。可惜,这种想法对抑郁症是完全错误。

抑郁症会把病人折磨到光呼吸都觉得累,身体疼痛不适,无望又自责,对家人充满愧疚…,多半会萌生负面想法。当人被抑郁症逼到绝境时,如果转身跃下就能得到解脱的话,这是多大的诱惑?所以,当抑郁症的病人说出想死的话语时,请千万要当真,加强看顾以防遗憾发生。必要时,得考虑送医住院,隔离保护,等到病况好转才算危机解除。

总结,抑郁症是会瘫痪病人的生活,导致失能(例如: 学生不能上学,员工无法工作)的严重疾病,自杀的可能性更不容小觑,必须谨慎对待。如果无法确定是否为抑郁症,务必赶紧请专家评估,正确诊断与治疗,最能节省时间,减少受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认知疗法-中国心理咨询网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有什么?
[首藏作品](4828)防治“心灵感冒” 科学认知是第一步
催眠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