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现实主义——抑郁可使人更能看清世界
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的香港人精神健康研究数据,本港630万名成年人当中,有240万人(37.4%)有抑郁症状,其中71万人(11.2%)患疑似抑郁症,近年的社会动荡使比例升至相当惊人的程度。大众普遍认为,抑郁会令人想法过度负面。然而,有心理学理论指出,抑郁症可使人更能看清世界的现实和真相。
抑郁现实主义是心理学家提出的假设,它是指较抑郁的人会比没有抑郁的人能作出更贴近现实的判断,抑郁当中的消极情绪被视为是可反映对世界拥有更准确评估的因素。

有关实验要求受试者操控灯光的开关,并对自己可行使的权力及表现作一个自我评估。结果显示,抑郁症的人拥有更准确的自我评分;在应变危急方面,抑郁症的人在判断紧急程度时的准确度亦较高。
心理学家荣新奇教授认为,拥有健康心理状况的人,在而对苦难时大脑必然会启动防御机制来缓解不安,因此才会出现过分乐观的情况。而较容易感到抑郁的人,则有较少自我说服的倾向,所以也更能看清事实。同时,他亦提到,“自我欺骗是幸福等必要条件”,你又认同吗?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研究发现,抑郁的人对于正面或负面事情的归因方式都较为准确,而没有抑郁的人则呈现了积极性偏差,换句话来说,抑郁的人看待事件都较为客观,而没有抑郁的人拥有乐观思维,因此在评价时倾向以好方面出发。

抑郁的人与没有抑郁的人的分别,可见于额颞区域神经网络的活跃程度,两者对于自利性质(即有关自身利益)的事件有明显不同的大脑反应:抑郁的人在进行自利归因时,大脑活动便会减弱,说明他们相对于没有抑郁的人倾向不高估自己。
普遍学者认为,抑郁的人拥有负面认知偏见,因此会不由自主(automatic)及反复出现(recurrent)消极的想法、适应不良(maladaptive)的行为,以及功能失调(dysfunctional)的世界观。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导向,都是以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作为基础,有些会建议结合催眠疗法,目的是让患者改变因负面认知偏见而扭曲了的想法,从而让他们恢复更客观的思想模式。
故此,抑郁现实主义与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互相违背,使学者们认为抑郁现实主义这种主张带来的影响力可能仅限于少数情况。

而笔者认为,由于人在快活的时候,想法较为单一,因此轻微的抑郁阶段能让人细思,正如理论提到的抑郁现实主义能让人贴近现实一般,是一个对世界及自我进行省思的好时机。
然而,重度的抑郁症状会使想法徘徊于负面边缘,反倒使世界一片灰暗,很难单凭自己走出阴霾,若察觉情绪为日常带来困扰,便需及早求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错误的认知」 | 缅怀心理学家贝克
失眠和抑郁症治疗的关键突破
直面负面情绪,做自己的减压教练【压力释放与情绪调节】
抑郁症:吞噬我们的,是不健康的消极认知!如何才能改变它们?
引发抑郁情绪的罪魁祸首
正念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