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汗法在临床实践中意义探微

中医汗法在临床实践中意义探微


中医汗法是中医治法的八大治疗方法之首。发汗法,也叫解表法,解肌法,即利用有发汗作用的药物,开泄毛孔,驱逐病邪外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凡服药后,能使病人出汗的,都属于汗法的范畴,汗法具有解表,退烧、止咳、定喘、利尿、消肿、透疹、祛风湿等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使用于一切外感表证,也可应用于具有表证的痈肿,痘疹、水肿早期等,因为病邪侵犯人体,大多从毛孔侵入,然后由表入里,使用汗法,必须在病邪没有入里以前,使病邪和汗一并从毛孔排出。汗法在中医临床中应用颇广,很多外感疾病都要首选汗法来驱散外邪,临床中最常见寒邪袭表,此时若能及时使用汗法,则邪不得深入,在解表散寒后机体很快向愈,恢复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体内的气血津液才能升降出入有序,人体这个复杂的巨系统方可处于正向的动态平衡中。如果不能及时使用汗法,在机体正气亏虚的情况下,病邪进一步由表入里,导致一系列其他病症出现,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是《黄帝内经》里《灵枢.本脏》篇中的一句话。腠者,是三焦通汇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皮肤脏府之纹理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善治者,治皮毛,就是从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里来说的。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从中医治疗学来说,治疗有分步原则和层次区别。善治者,治皮毛,当外邪侵入人体,留注皮毛,此时如果不把握机会驱邪外出的话,当会进一步深入肌肤,筋脉,腑,脏。可见解肌发表以驱邪外出的汗法在临床中发挥作用巨大。很多疾病正是因为早期邪气侵入时,没有及时解表散邪,进而导致了后面痼疾的形成。所以我们在临床中要灵活掌握和使用汗法,把握外感疾病向愈时机,及时发汗解表驱邪外出,恢复机体气血津液正常出入升降次序当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若虚,邪气即入。麻黄汤,桂枝汤就是临床常用发汗解表剂的代表方,并且因为病人基础体质的不同而有很多解表剂的变方。如阳气不足的再造散,阴液亏虚的加减葳蕤汤,太少两感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等。

另外,当出现营卫不和而自汗出或定时汗出时,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解肌则能让营卫调和而止汗。伤寒论中桂枝汤条有说: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两条都是说明因为营卫不协调而导致的自汗证,仲景先师提出用发汗的治法调和营卫,使病症得愈,桂枝汤当得优选之方。营卫不调既可见于外感表证,也可见于杂病的自汗证。两者病因不同,分属两种疾病类别,但以有相同的病例机制,而采用相同的治法和方药。间接说明,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可用于治疗营卫不调的多种病症。病理性自汗与发汗不同。自汗是营卫不调病例的外在表现,自汗越明显,反映病理变化越重,故出汗不可能成为治疗因素。使用药物发汗,是祛邪扶正的治疗手段,能够达到使营卫调和,自汗自止的目的。徐大椿说:“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荣卫相离,发汗使荣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更发之,则荣卫和而自汗反止也。”验案选录:骆某,男,50岁,玉田县公社干部,1971年8月某日初诊。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棉裤,深以为苦。其人平素纳食少,乏力倦怠,尚无其他症状。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予桂枝汤五剂。五天后又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嘱再服三剂。约半个月后带另一病人来。。。。。。是时已着单衣裤,并且说已不畏风,也不自汗。(《中级医刊》1979年第1期)

医圣仲景先师对解表法是非常重视的。其著作的《伤寒杂病论》书名以伤寒来命名,就是告知后世中医同仁,伤于寒而导致人体生病非常常见。开篇首言太阳病,太阳乃人身之藩篱,(即腠理毫毛也。)人体感受外邪,太阳首当其冲。《伤寒论》太阳病篇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些杂病也是因为人体感受寒邪后没有及时解散而逐步深入脏腑,久之则影响到气血,甚至出现脏腑功能异常而成杂病。正所谓:“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太阳腑证常见分型 :由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出现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则吐,脉浮数等症状时,当用五苓散化气利水。由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出现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等症状,用桃核承气汤来攻淤逐血。二者的鉴别点:蓄水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太阳经证治法: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蓄水证,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蓄血证: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兼证治法,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饮),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攻之。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宜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在读《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笔者常常体会仲景先师的六经辩证,感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此六经的分法,当是根据人体感邪后机体正气的强弱及病邪的多少来区分的。此六经非经络系统里的六经,也不是六种固定的发病模式,此六经是根据机体正气多少,邪气强弱而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太阳经居于体表,感邪后最先发病,此时卫气强则邪不得深入,正确使用发汗法后,表邪得散,机体向和,邪去人安。伤寒发病变化速度很快,古人有“走马看伤寒,回头看痘疹”的说法,之所以变化快,就是因为人体这个巨系统的动态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正邪较争变化明显。比如伤寒论条文:太阳病,发汗,隧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条就是说发汗后出现的变证,机体因为发汗过度或者汗不得法导致体内津液丢失,卫阳亏虚严重,此时当及时使用桂枝汤加附子来调和荣卫,加固卫气,则玄府闭合汗止。如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条是说本为太阳病,当正确使用汗法,反而用了下法,导致邪气进一步深入而出现脉促胸满,提示病情有深入发展倾向,此时仍使用桂枝汤发汗驱邪外出,但要祛除芍药,因为芍药有阴柔收敛之性,此时用之不利于引邪出表。又如: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条是说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气营的证治,身疼痛是因为发汗太过,损伤营气致经脉失养,其脉沉迟无力,为气亏营耗,已属里之不足,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芍药生姜一两人参三两助药力,补正气。如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条就是说病情由太阳病向阳明病的转化过渡阶段,因为辩证不明或者用药剂量加减不合适,在使用了桂枝汤后,反而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等出现阳明证的典型表现,此时当急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清热补气生津。

在临床中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也很是常见。如条文所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在人体感受寒邪,肌腠闭塞,寒邪闭表时,能及时的使用麻黄汤来发汗解表,驱邪外出,则病体很快向愈。“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太阳中风,脉当浮缓,今脉浮紧,是中风之病而兼伤寒之脉也。中风当身不痛,自汗出,今身疼痛,不汗出,是中风之病而兼伤寒之证也。不汗出而烦躁者,太阳郁蒸之所致也。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阴寒郁于外则无汗,阳热蒸于内则烦躁,此风寒两伤,营卫同病,故合麻桂二汤加石膏,制为大青龙汤,用以解荣卫同病之实邪也。弱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即有烦躁,乃少阴之烦躁,非太阳之烦躁也。禁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之患生,而速其亡阳之变也。故曰:此为逆也。同时,在临床中也能见到介乎麻黄汤和桂枝汤之间的发病情况,如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等及其他的兼变证。临证时应该仔细辩证,准确把握病机,选用合适的方药来解散表邪,恢复机体正气。验案选录:孙某,男,68岁,农民。因操劳过甚,感受风寒,发热头痛,无汗,浑身关节皆痛,已二、三日,适其子从部队回家探亲。。。。。给服西药土霉素等未效。来诊时症见两脉浮紧带数,舌苔薄白,身灼热无汗,微喘,气息稍粗,自诉骨节痠楚烦疼较甚,似属麻黄汤证,然虑其年高,用此发汗峻剂可能有弊,故对其子言明,嘱其注意观察,症情有变,随时来诊,即处以麻黄汤:麻黄二钱 桂枝二钱 杏仁二钱(杵) 甘草一钱 二剂。数日后,其子来告说,服药两剂后病已愈,特来道谢。(《伤寒类方医案选编》)邓某,男,身体素壮,时值夏令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寝。俄而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浮紧。此夏令伤寒已化烦躁之大青龙证。为书大青龙一方治之。生麻黄四钱,川桂枝四钱 生石膏四两 杏仁泥四两 炙甘草三钱 生姜三钱 鲜竹叶五钱 二诊:服昨方,汗出甚畅,湿及衣被,约半小时,渐渐汗少,高热已退,诸证爽然若失。又为处一清理余邪之方,兼通大便,其病果瘥。(《江苏中医》1959年第5期)

由上可见,发汗法在临床中治疗意义巨大,但必须正确掌握发汗法,合理使用之,把握病情病机发展变化,做到仲景先师在自序中所说“见病知源”。这是我们中医人的终生追求。只有“见病知源”明白病是如何得来,又如何发展,目前是何阶段,了然于胸,才能截断病情发展,使机体向愈。先师自序中还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之理智哉”中医博大精深,我辈中医人尚需努力继承才是。

“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津液依靠经络系统相互贯通联络。气机的升降出入维持平衡,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时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安从来”。当机体正气不足,或者邪气盛实的情况下,机体的这种动态平衡有可能被打破,那么牵一发则动全身,身体这个巨系统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和自我调整,中医的整体辩证理念也据于此。掌握皮毛治之,顺势顺时使用发汗治法,关乎病情发展,关乎生命健康!故善治者治皮毛也。足见发汗法在临床中所起作用巨大,我们每一个中医临床人都应该充分重视汗法的临床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太阳病治法小结
时发热自汗出是太阳病吗?
《张仲景用方解析》
伤寒论类方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081211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太阳病之桂枝汤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