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区域研究】顾炜: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供需矛盾与解决之道


顾炜: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供需矛盾与解决之道

作者:顾炜,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光明网

编者按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首发于“光明网”。


我们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时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如做俄罗斯史研究的教授抱怨已经多年招不到会俄语的研究生;或者某研究机构招聘了一名外语专业博士,但经济学知识却要从头补起;某些地区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上,时不时会出现老教授们感叹“想招一名30岁左右既懂专业、又懂外语、还在对象国有过留学经历的年轻科研人员有多么困难”。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在人才供需方面存在矛盾,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正在经历重大转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似乎应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等领域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但对已经开始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青年人才个体和用人单位来说,改革或许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建设青年学术共同体,促进人才成长以适应区域国别研究转型发展的需要,就成为能够尽快收到实效的可选之路。

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呢?笔者认为:专、精、博、技、实--这五个字能够概括区域国别研究对人才的要求。第一,“专”意味着青年人才应当具备自己的专业,在某个学科专业领域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精”要求青年人才应该精通某一具体的问题领域,有专长。例如在经济专业里,贸易、投资、金融等都是具体的问题领域,“精”要求青年人才熟悉这一具体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三,“博”意味着青年人才应该能够适应区域国别研究的复杂性和全面性的需要。任何一个研究对象,无论是一国家还是由国家所组成的地区,都具有复杂性,包罗万象的问题要求青年人才具备全面和广博的知识,了解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只有做到“博”,才能进一步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第四,“技”要求青年人才具备开展研究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首先是外语能力,掌握研究对象的独特语言对于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十分重要,因为阅读一手资料能够减少误读,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其次是一些多元的技能和经验,有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有时却很有裨益。例如,我们都知道去上网查资料,但哪些网站的信息最全面、哪家媒体披露消息的速度最快等,都需要不断摸索并长期积累。第五,“实”要求青年人才不能脱离实际,要实地调研、经常实践。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把握不能仅仅通过文字和书本,还需要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实地走访,掌握真实情况,因此,青年人才应该有“求实”的理念和开展实践的能力。

区域国别研究的青年人才在从业之初或许并不完全具备上述能力,其成长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和锻炼。而欧亚研究青年学术共同体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发挥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的作用,共同体建设需要在如下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第一,共同体建设应该坚持专业性与包容性的有机结合。共同体本身是开放的,不论专业背景,只要是有志于从事欧亚研究的青年人才都可以参与。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共同体可以依专业和具体研究领域的不同开展灵活多样的分组活动,每组的活动在保持专业性交流的同时向其他青年开放,这不仅有助于青年人才提升“专”“精”两种能力,也为其拓宽知识面,为提升“博”的能力提供渠道。


  第二,共同体建设应该实现“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灵活开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欧亚研究青年学术共同体将每年召开一次的全国年会作为共同体的规定动作。未来还应考虑增加多种形式的规定动作,例如:在全国层次上,举办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具体领域的讲习班;在地方层面,发挥各地区和城市的特点,举行季度学术研讨会或双月沙龙等。除规定动作外,共同体还应该鼓励青年人才结合自身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自选动作可以以会议、调研、访谈、课程等多种形式进行,围绕时政热点、课题申请、书稿修改、论文投稿、外语学习、经验交流等内容展开,不拘泥于线上或线下等不同方式。例如,分属不同机构的青年科研人员可以相约共同调研;在论文发表前可召集沙龙进行讨论修改等。建设青年学术共同体应该努力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培养分享和共同进步的意识和理念,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


  第三,共同体建设应该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进的双原则。不同时代培养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因知识背景、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建设青年学术共同体,尤其应注意传承性,应鼓励青年向前辈们学习。例如,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可以邀请前辈学者来交流观点;在关于论文写作和书稿修改的讨论时,请前辈学者予以点拨和指导。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机会将前辈学者的治学方法和研究经验等传授给青年人才,例如今后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前辈学者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成长之路,这不仅可以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也可以作为学科史和口述史研究的材料。在秉持传承原则的同时,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就欧亚研究的具体问题,还是共同体建设问题本身,都应坚持创新原则,鼓励青年人才发挥能动作用,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共同体为平台开展活动,提升其多方面的能力。

  欧亚研究青年学术共同体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期待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到共同体的建设中,利用平台开展更多的活动,提升自身的全面能力。我们也将努力把欧亚研究青年学术共同体打造成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示范性机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向远:“区域研究”的学科建构及基本理论问题
陈恒:超越以西方话语霸权和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区域研究
张蔚磊等|区域国别外语人才培养:为什么?怎么做?
圆桌论坛 | 世界历史视域下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
张蕴岭: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突破国别和区域研究创新发展的学科壁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