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情皆听命于心2066字
​  人之病,不外乎三因∶外因六淫,内因七情,与饥饱劳倦、跌扑为不内不外因。凡单感 六淫 ,虽其人素弱,无甚大病。若兼伤七情,脏腑先虚复感外邪,为病必重。故七情之伤,过于 外感。夫七情之伤,各有所属。心为喜,肝为怒,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此为五志。尚 有悲属肺,惊属心,共为七情。七情者,人不能免,惟不可过耳,过则伤矣。其伤虽分五脏 ,其实止一心耳。夫心为君主,其余各脏为臣,皆听命于君。惟君所使,臣下奉行而已。故 善养生者,心常有主,如岳家军,撼之不动,主师既能镇定,各营孰敢轻动耶?又如张魏公 在 军,夜闻营中喧扰,魏公安卧不动,俄顷寂然,明日廉得首乱者一人斩之。一见主不动而孰 敢动,一见众虽动而主为不动。心之于四脏亦然,在军则无乱,在人则无伤。至于不为饥饱 劳役所困,人自易为,非比七情之难伏,若跌扑何待言?《橘旁杂论》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昔如谢傅之折屐,景文之敛棋,虽属矫情,终为雅量。一遇喜而若无喜,一逢悲恐而若 无悲 恐,心有所持也。古人以非理相加,横逆之来,在庸夫必勃然怒发矣。而贤者乃曰可以理遣 ,可 以情恕,必不似庸人之勃然怒发焉。此无他,在明理。管幼安泛海值飓风,舟欲覆溺,众人 不胜恐惧,幼安面无忧容,语不改常。此无他,在知命。夫明理与知命,惟心能然。我故曰 ∶七情虽分五脏,其实止一心而已。观此更觉晓畅。《橘旁杂论》


中医养生 五脏之心

      《饮膳正要·序》中提到:“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故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里也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五脏之心被称为君主之官,如同一个国家的君主,主十二官之安,所谓十二官即五脏六腑加膻中(心包)。
    

  五脏之心

      在中医里,五脏对应五行,其中心对应五行中的火,通五色之赤,通五官之舌,通五味之苦,通四季之夏,与形体中的脉相关,与情志中的喜相关,所以说过喜则伤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其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这里的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使得血液周流于全身,滋养机体并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心藏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心藏神,这里的神是从人抽象的思维、意识、精神到具象的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肢体反应等,都可谓之神。《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人的整个精神、神智均藏至于心。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统率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即思维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思维活动归属于脑,但中医中,脑属于奇恒之腑,居颅腔之内,由髓汇集而成,主精神活动及感觉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头者,精明之府”,此为脑之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发明》也说:“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指人体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而心是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脑的功能与心密切相关,可归属于心。所谓心主神明,神明之心的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并把喜、怒、思、悲、恐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做了联系。

午时,心经得令,宜小憩

      午时,又称日中,即中午11点至13点这段时间,此时心经最旺,需食午餐以养形,小憩以养神。午时为阴阳交替之时,此时阴气初生,阳气最盛,午时小憩为合阳,睡眠质量较其他时段更为优质。又因此时阴气初生,静生阴,睡午时觉有助于养阴血,去心火的同时使人气色红润,神采飞扬。另外,午时人体的气血最旺,并到达心经,小憩有助于这位君主之官协调脏腑关系,恢复元气。

  五脏之心与六腑之小肠相表里

      所谓表里者,内外也,在中医中,我们讲脏在内,腑在外。在十二官中,五脏皆对六腑,各自互为表里,相互协作,其中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心脉,小肠有小肠脉,二者经脉相连;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通于心,二者气血相通,所以心与小肠共荣辱,病理亦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口舌生疮等)会致小肠(小便短赤)热症,此为心移热于小肠,所以去心火时亦要清小肠之热。

      口苦,多为心火大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下”,心与舌头、嘴巴有着经络之连,如舌头发红,嘴巴发苦,表明心火旺盛,因苦入心,辛开苦降,所以心火大时可食苦瓜,尤其是夏季,热生火,火生苦,更要养心、防火。


      结语:五脏之心,为君主之官,其与形、窍、志、液、时等密切关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情绪、睡眠、饮食等细节入手以养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 五脏之心
周末分享:浅议当前心脏、小肠病的治疗(上)
中医藏象学(一)心
辩证论治笔记(十)
心主神明,万病皆由心生,心主血脉,心为君主之官 气出来,想出来,吓出来的中风数不胜数,久而久之的情绪不疏解,情致过度造成的中风 心律失常造成的脑梗,心律失常最严重的是房颤。心脏哆嗦,心脏拿不成个了
髓海静美,五脏和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