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之千古疑问:阳明中风、伤寒,第189、190条如何理解呢?

一、条文:

第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第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二、常见的解释:

第189条释: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是邪犯少阳,少阳郁热故口苦烟干。腹满,是风热入里,阳明受邪。微喘,是邪热迫肺所致。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是表邪仍在。表证未解,不可下。若下之,表热入里则腹满更甚,热伤里阴则小便难。此为三阳合证,治在少阳,可与小柴胡汤加枳实厚朴。

第190条释:

阳明病,应不只是指病位,还应指病时。在阳明时得病,若能食,取名为中风,若不能食,取名为中寒。阳明病证,为里部实证、热证;太阴病证,为里部虚证、寒证。此条阳明病,若不与病时相联系,那么阳明病证有中寒,太阴病证就有中热。如此推论,太阳病证,就有表寒与表热,厥阴病证也有表寒与表热,少阳病证和少阴病证也都有半表半里寒和半表半里热。这样推论的结果,就是三阳病证皆有寒证,三阴病证皆有热证,这样辨证就有悖于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如果认为三阳病证皆有寒证,三阴病证皆有热证,也就是阴证有热,阳证有寒,这样就阴阳不分了。所以说,此条阳明病,应是阳明时得病。

三、个人认为:

1、第189条:

阳明中风即阳明表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就是表证证候。阳明燥土,易燥易热,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表证影响脾胃升降功能,且阳明易燥热,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

2、第190条:

阳明中风,能食,表示脾胃功能受影响小。

阳明伤寒,不能食,示脾胃功能受影响大。(非指脾胃虚寒)。

3、六经都有表、里证(少阳、厥阴还有半表半里证)。

如:

少阴表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里证用……(不一一举例)

(申明:以上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八纲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刘渡舟
【《伤寒论》六经辨证 三阴三阳辨证】
中医辨证:表里辩证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论临证指要(7)
中医大家任应秋:舌苔发黄的8个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