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松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清代名医叶天士治虚喘用药之妙

喘证,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轻者呼吸迫促而长,重者鼻煽抬肩,不能平卧,甚至出现唇紫肢冷汗出等喘脱危象。古代医者向有“内科不治喘”的共识,足见此病的顽固难治。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治喘之要,提纲挈领地指明了肺肾两脏为喘证论治的重点,同时也提示着“治肺为标,治肾为本”的深刻寓意。

《医案·喘门》中共记载了叶天士治疗喘证病案20例,其中有15例是其对虚证的论治,得见虚喘之迁延反复,证治更为棘手。调治虚喘痼疾,叶天士从先天之本—肾入手,在病机上明晰虚喘的深层本质,即肾的盛衰与虚喘的关系密切,此证迁延难治的根源在于肾的虚损程度。

在虚喘证治上,叶氏抓住肾不纳气、肾不化水等主证,治肾之法颇多,但总以扶正培本、温补摄纳为法度,其方药精简灵活,层次轻重之间,体现了叶天士独出机抒、治病求本的虚喘辨治之妙。

虚喘本于肾

叶天士“在肾为虚”观点的提出,正是其明察虚喘起病之因,虚喘者无邪,其是元气虚所故。”肾的盛衰盈损,在病机演变上始终影响着喘的进程。

叶氏明晰肾虚是虚喘之本,正是其深刻洞悉了肾的生理与功能特点。从生理上,呼吸虽由肺主司,但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灵枢·经脉》就有“肾上连肺”的观点,足少阴肾经“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肺与肾的功能联系,便是肺呼肾吸的关系。

人之所欲,往往伤肾最多,精气内夺,根本不固,皆使肾气失纳,动则气短,呼多吸少。此外肾亦主水,肾中精气充沛,能温五脏之阳,则蒸化水液,濡养全身。耗气伤阳,肾阳亏虚则气化失司,停而为饮,聚而成痰,水泛上逆则出现喘息而不能平卧。

《素问·逆调论》云:“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而顽固性虚喘之根在痰,在喘证的发展过程中,病情会随着肾的虚耗程度依次由轻向重演变,会循浅入深。若治疗不当,或劳倦内伤后会反复发作,迁延缠绵,终成痼疾。

治肾为本,温阳纳气化饮为要

叶天士“在肾为虚”的治喘论断,在病因上明确肾虚为虚喘之本,应如何治疗,便是“治本”。

《医案·喘门》15个虚喘病案中,叶氏明确从肾之虚损论治的病案为13个,抓住肾不纳气、肾不化水等主证,选用温补摄纳等主方主药,分别采用温阳纳肾、益气养阴、化气行水、固脱摄纳等法。

此外也有病及中焦,采取培本益气法,脾肾同调,虽治疗侧重点不同,但总以扶正摄纳补虚固元为宗,再随患者的年龄体质及兼症而加减,不仅能够扶助正气,也可达到治本的目的。

气虚不纳证,治以温阳纳肾。

《医案·喘门》中共记载了2例肾气不足,摄纳失常致喘病案。叶氏均以肾气丸为主方加减,以温补肾气为要。方中附子辛热,温阳补火;桂枝辛温,温通阳气,二药相合,补肾阳,助气化。肾只有温煦静藏于下焦,才能维持藏精、主水的功能。

例如其中记载的“张案”,幼年哮喘已愈,近夏季劳倦内伤致病,却误用解表法,致气泄越,劳倦不复致损甚。叶氏治以加味八味丸,并用盐汤水送服。此案由于劳倦肾阳大虚,虚阳转变为龙雷之火上越,发为喘证。加味八味丸即在肾气丸基础上加五味子、牛膝以增强摄纳肾气之固。

又如“胡案,短气以息,身动即喘,脉沉”。此为素有痰饮之人,复因肾气不纳,出现痰随气升,蒙蔽清窍。方用肾气丸加减,熟地、淡附子温补脾肾之阳以化饮,茯苓、车前化湿利小便,使邪有出处,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补骨脂佐助熟地与附子补肾温阳,平和温补,固肾纳气。

阴虚不纳,治以填精纳气

阴虚则阳无所附,气有升无降,法当滋阴填精敛降。例如某案,老年感疫毒,出现动则喘急,咳血痰。叶氏分析为“肺壅热气”,但主要是“肾少摄纳,元海不固,气逆上泛”,此案患者年高本虚愈甚,虚极之阴不能吸气归元而升举其阴,遂又感疫毒,热邪伤肺络出现咳血痰涎。叶氏用六味丸为主方滋阴补肾,加车前清热祛痰利水,牛膝、胡桃补肾增加下行摄纳之力。

而另例孙案,症见“形体消瘦,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咳嗽咳痰暮甚,脉大而动”,则在六味丸的基础上加青铅以镇摄肾气。

另外沈案和王案用药相似,用熟地、萸肉、山药滋补肾阴填精,以有情之品阿胶、海参胶、淡菜胶(海产贻贝肉制品)滋阴润燥,五味子补肾纳气、湖莲、芡实、胡桃益气固肾。

阴阳两虚证,治以辛润纳气

喘证发展至肾阴阳两虚,摄纳无权尤甚,叶氏谓之“肾液已枯,气散失纳,非病也,衰也。”用辛润之品以求纳气平喘。《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这是根据五脏生理、病理特点及药性规律,采用顺从脏气之性为补而概括出来的用药法度。

例如《医案·喘门》中杨案,“老年久嗽,身动则喘,晨起喉舌干燥,夜尿多,脉细尺垂。”这是典型的肾阴阳均衰,叶氏强调治以辛润肾气、纳气平喘。药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滋补肾阴,牛膝补肾利水下行、胡桃肉补肾纳气,青盐入肾润燥。

叶氏强调用辛润之品,认识到阳虚则难以化气以布津,此时用归入肾经之辛味药能通阳气、行津液。药用巴戟肉、补骨脂,有辛开温通的作用。肾食辛以润之,辛温以开窍致津液,补肾助阳,阴阳双补。

喘脱危证,治以固纳温阳法

喘证发展到严重阶段,唇舌指甲青紫,出现喘汗致脱,有成亡阳、亡阴的危重局面。此时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预脱之时,更多会出现心气、心阳衰惫,血液凝滞之证。

《医案·喘门》记载某案,“热炽在心,冲逆徒发,遍身麻木,喘促昏冒,肾真不固,肝风妄动”,叶氏以玉真丸主之,方中以大剂硫黄温肾固气治肾厥,以石膏清热,在危重间此方急留元真,挽回顷刻。

又如陈案,其证表现为:“咳喘则暴,身热汗出”。叶氏谓唯有收摄固元一法。以先收摄固纳,继温固阳气为法。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人参、五味子等。急当扶正固脱,收摄潜纳。

肾不化水证,治宜温阳化饮。

喘虚日久,肾中阳虚,不能制水,故水泛溢,水逆上犯。例如吴案,本案症见“喘急,跗肿,冷汗,足寒面赤”等,此为肾阳虚衰,肾不纳气,水饮上泛,中焦痞结。

叶氏谓之先议通阳。药用熟附子、茯苓、生姜汁、生白芍。此方是真武汤去甘守的白术而成,真武汤是温补肾阳,逐阴利水的重要方剂。

又如另一吴案,“浊饮自夜上干填塞、冲逆不得安卧”,这是由肾阳虚损,痰饮上逆所致。叶氏药用人参、淡熟附子、生淡干姜、茯苓块、猪苓、泽泻。这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化裁所得。方中真武汤去掉壅敛的白芍以通阳逐饮;合理中汤法以干姜易生姜,温脾阳,守而不走,增强温阳之力;加人参以通补胃阳,温中化饮,这正遵循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宗旨。

此外叶氏还合用五苓散中猪苓、泽泻、茯苓为法渗利水湿,祛肾之邪。此两案叶氏阐明了真武汤是治疗“阳微饮逆”喘证的重要方剂,其中附子配姜亦是“通阳逐饮”的重要药对,通阳化水,祛湿除邪,标本兼顾,属于治病求本之道。

病及中焦,脾肾同调,治宜培本益气

当喘证久病不愈,则会出现肺病及脾,中气不足的喘证,故益肺气药皆甘, 补土母以生子。”可以看出,此类喘证多有体质虚弱,劳烦伤气而发,久则气泄汗出,清窍不利,予人参建中汤去姜治之。

本案症见喘证,耳目诸窍不灵。此脾胃气伤,清阳不司转旋之机,又土不生金。方用人参建中汤培补中焦之气,方中去掉生姜,是因其辛散之性,怕气出太过、泄而难收,这是着眼固护正气之体现。

叶氏虚喘“辨治求本”之体会

01首辨虚实求本,明察动静指征。

明辨虚实是叶氏治喘之精要,也体现了叶天士求因治本的特色。“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辨明了喘证虚实所属的不同,病位之所异。审证求因,明确实喘者有邪,邪气实故;虚喘者无邪,元气虚致。这便为下一步论治明确了脏腑方向,为虚证求本打下了基础

此外,叶氏也独创了以动静辨喘的指征特色,其在医案中有具体的论述,其认为外感治喘在肺,则动亦喘,静亦喘,因外邪壅肺,肺失宣降,故喘不因动静增减。而虚喘之源在肾,静则阴凝,气可纳,动则阳化,阴弱失纳,喘促加剧,故虚喘随动静变化多有增减。

02善于辨证治本,以温补立法,重在摄纳。

虚喘痼疾患者常表现为肾衰特征,精损气虚明显,叶氏根据肾虚的不同证型如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喘脱重证等,以温补为要,推崇经方中肾气丸、真武汤、建中汤等为主方加以灵活变通化裁。

肾阳不足以化饮上逆,叶氏重视用附子与干姜或生姜的配伍温肾通阳。有精伤不足明显者,叶氏常重用熟地、萸肉、山药、枸杞子、五味子等填精,并酌加有情之品如龟板、阿胶,淡菜胶、海参胶等。

肾气亏虚甚者则增加固肾之品,常用芡实、胡桃肉、补骨脂、巴戟天等;肾不纳气甚者则用金石之品如磁石、青铅以重在摄纳。

03从整体观出发,善察体质治本。

整体观就是要综合体质诸多因素,因人而治。虚喘迁延难愈,这与禀赋厚薄,体质强弱、阴阳偏颇均有关联。对于虚喘患者而言,叶氏对体质尤为重视。

例如徐案,叶氏明辨其为阳虚体质,因此对之前所用的玉屏风、六君子等方药,其认为多是守剂,不令宣通,应用治下之法,扶正固本,才能减少喘证复发。

孙案,脉大而动搏,形枯汗泄,虽外感温邪,上中二焦留热,但叶氏察其年老体衰,亦不先治标,而以固摄下真为先论治;又如杨案为老年久嗽之体,脉细尺垂,身动则喘,叶氏更是以治肾为要。

在虚喘病情变幻中,病势之缓急要先明察年龄体质等特质,不能见喘治喘,本该治本为先,而错以宣通汗下治标,则越治越远。体质虽不是一个病理概念,却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证治方向和预后转归。

《临证指南医案》中“在肾为虚”虽仅为寥寥一语,却已将虚喘之辨,明晰奥旨。叶天士喘证治本之用药经验,将更好地启发和指导我们在虚喘痼疾论治中举一反三、探究其妙。

我是中医松楠,专注纯中医临床、传播纯中医文化。如果想持续关注我的原创干货文章,请点击“关注”,给我“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代赭石可用以治喘
醴li泉饮——经方日记
中医的证型:肾不纳气的表现,病理是什么?
肾不纳气主证
肾不纳气之浅谈(气短胸闷喘咳等)
什么是肾不纳气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