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钱任性 骗子最爱

 时间: 2014-12-01 来源: 老人报

  【编者按】继“普大喜奔”、“人艰不拆”之后,网络又开始创造出新的四字词语“有钱任性”,大意就是指有钱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这个词语其实是出自一位被骗老人的案例。浙江的刘老被骗54万元,这是非常让人同情的事件,但是据刘老称,自己在被骗7万元时,已经意识到被骗,但是想知道骗子到底可以骗自己多少钱,所以一直“被骗”下去。事件曝光后,网上评价众说纷纭,于是出现“有钱任性”。

  现在老年人被骗的案例很多,虽然很多人不像刘老这样有钱任性,但是“老小孩”们的一些任性行为却在被骗子利用。心理专家指出,中老年人要为自己构筑一个坚实的心理防线,加强防范安全意识,莫让犯罪分子有机可趁。

  指导专家 心海榕社工中心心理咨询师 于东辉

  记者 殷鑫

  案例

  1

  想用投资赚钱

  张大爷:“你说我这把老骨头,真是糊涂啊。原来在家帮看小孙子也挺好,可这心啊就是不安心,觉得自己年纪虽大还能成点事。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小伙子,他又是递烟又是送饮料地拉着我聊了半天,说是让我去参加个什么会,花多少钱投资就有好几倍的回报。我一想自己现在也不挣钱,就那么点退休金,如果能多赚点生活费也是件好事。就这样糊里糊涂砸进去两千元。最后才知道,压根不是我理解的那层意思,钱拿不回来不说,这苦水还得往肚子里咽,还不能让孩子们知道,唉……”

  温馨提醒:很多骗子会认准老年人行骗,那是因为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手中或多或少存着一些养老费用,并且因为退休之后无法继续工作赚钱,于是转移目光到一些投资项目上。骗子就会利用这点,忽悠老年人投资,骗说会有好几倍的回报。于东辉提醒老年人,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跟你说少本多利的投资时,不要轻易地相信他们,最好是征询子女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

  案例

  2

  相信广告 拒绝手术

  黄阿姨退休在家,但由于有股骨头坏死,在老伴出去会友时,只能一人在家,所以迫切希望可以痊愈。但黄阿姨并不想做手术,所以一直辗转各大医院。一则广告让她看到了希望,广告宣称可以不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四个月就可以痊愈。所以她毅然花了近两万元买了几个疗程。吃了将近40盒药之后,症状却没有一点好转,在医院检查时,癌细胞指数却上升了。

  温馨提醒:很多利用药物行骗的骗子利用的就是老人家治病心切的心理。于东辉指出,生病之后需要听从医嘱,即使是不想手术治疗也应该跟医生说明,不能自作主张。也有很多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于骗子所说的比较专业方面的信息难以判断真假。当然,对于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文化程度很高,不是医学专业的人也很难判断。但是必须提醒老人家的是,保健品、特效药、治疗仪等在购买或是服用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

  案例

  3

  不听子女意见

  刘阿姨这些年睡眠一直不太好,前两天接了个电话,对方向她推荐一款医疗器械,名为“电疗仪”,对治疗失眠很有效果。陈阿姨正为失眠所烦恼,加之对方将“电疗仪”的功效大肆渲染,虽然价格达到2000多元,刘阿姨还是买了。据称,使用者只需将电疗仪通电,然后用脚踩上半小时,基于“电磁场”的作用,失眠者就可以睡个好觉了。刘阿姨坚持每天踩上半小时,还说效果不错。女儿陈女士却很怀疑,但刘阿姨坚称“电疗仪”有特殊效果,对陈女士的劝说置之不理。几天后,陈女士见“电疗仪”背后螺丝略有松动,便悄悄将后壳拆下,“电疗仪”的内部构造终于曝光:竟然只有一个指示灯和一坨用以增重的沥青。得知情况后,刘阿姨后悔不已。

  温馨提醒:老人家常常觉得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了,吃的盐比子女吃的米还多,怎么可能会轻易被骗。但是老人家要知道,现在的骗术越来越现代化,老年人对于现代社会的了解其实并没有其子女深刻,所以不要过分自信,多听听子女意见。于东辉指出,一般保健品在卖出之后,由于安慰效应,总会有三分之一的使用者认为有效,所以,使用之前请咨询相关专家或是子女的意见。

  案例

  3

  坚持迷信 一再受骗

  张老太一直很迷信,家中供着佛像,每逢初一十五要上香吃斋,还定期去庙里还神。自从上次被骗买了假的金佛之后,儿子一直劝她,但张老太一直认为买佛像不是看材质,佛像是开了光的,多花点钱也不亏。但是这天,张老太又遇见一僧人,说她儿子近日有难,要求她将所有现金拿出来拜佛,之后会还给她。张老太特意去银行拿了20000元,并把3枚金戒指与几条金项链一起放进袋子交给对方。僧人叫张老太闭上眼睛念十句佛经,念完佛经,就把黑色袋子还给她,并嘱咐她今晚才能打开。张老太回到家楼下,才开始怀疑,于是打开袋子,发现里面全是报纸,现金和戒指项链不翼而飞。

  温馨提醒:很多民俗骗术、街头骗术都会将老人家定为目标,骗完就走。老人事后醒悟就已经迟了,所以提醒老人家不要轻易地购买贵重物品或是听从意见去银行取出大量现金。事前应先回家好好想想,不要立即做出决定。

  心理专家建议

  基于以上案例和骗子利用的老年人心理来讲,老年人防骗,首先要在遇到事情时,多问问子女和专家的建议。虽然孩子可能没有您的生活经历丰富,但是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子女们比老年人了解得更加清晰。于东辉表示,凡是老年人在被骗前咨询过子女的,子女基本上都可以识穿骗术。

  第二,对于一些保健品、治疗仪等,要咨询专家的建议,不要被广告中美好的前景所蒙蔽。另外,于东辉提醒,老年人的群体意识很强,在有朋友或熟人对其说使用有效之后,他们会对此深信不疑。不要因为朋友或是邻居推荐就去尝试,即使是对他们有效,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

  第三,要做到经常读书看报,关心身边事物,也要多看一些法制节目,学习如何上网,跟上时代的潮流,防止被忽悠。

  第四,不要抱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要相信不正规的理财方式的推荐。面对一些偶遇、陌生人的推荐等要提高警惕,即使是熟人的推荐,最好回家咨询一下子女。

  此外,还有很多的诈骗手段,例如很多的电信诈骗也在瞄准老年人,对于一些陌生的电话或是短信,要求汇钱、充值等,不要轻易相信。总之,在遇见少见的事情后,要多想想,多问问,不要轻易信任,也不要轻易给别人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花1万?老年人才是真有钱人
长辈痴迷“集体养生” 后生莫谓“唔关我事”
这个故事,刚看时很可笑,看完后很难过
老人如何远离保健品“陷阱” 专家借你双“慧眼”
进价5元卖2000元!老人为骗子求情!但对方的微信备注让人叹息
人老了,不要做这3种类型的老人,很自私,还让三代人不得安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