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经络探查、疏通手法

自我经络探查、疏通手法:

敲:90下/分钟

点揉:120圈/分钟

掌揉:90圈/分钟


手太阴肺经(秋冬)

循行路线:上肢前面外侧缘

运行时间:3点-5点,探查时间9点-11点(同名足太阴脾经)。

疏理穴位(每侧每穴各5分钟):孔最(肘下2寸,如果不明显,再探查肘下5寸)、鱼际。

探查疏理手法: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举,肘关节曲90度,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由肘至腕,沿前臂面拇指一线轻敲3-5遍。对痛点揉按或点按,每天一次,3-5天痛点可消失。


手阳明大肠经 (秋)

循行路线:上肢背面外侧缘及颈部、口唇部

运行时间:5点-7点,探查时间5点-7点。

疏理穴位(每侧每穴各5分钟):手三里、合谷。

探查疏理手法:前臂立起,掌心向前胸方向,肘关节微屈,虎口向上,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由肘至腕,轻敲3-5遍。对痛点揉按或点按,每天一次,3-5天痛点可消失。


足阳明胃经(春夏秋)

循行路线:前面从头至足,主要分布在头面、胸腹第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

运行时间:7点-9点,探查时间7点-9点。

疏理穴位(每侧每穴各5分钟):髀关、梁丘、丰隆。

探查疏理手法:正坐位从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由腿根至膝盖用双手小指掌指关节轻敲3-5遍。体型偏胖者,沿胃经小腿部分也是从上向下轻敲,丰隆穴会有反应。如果敲击点出痧且青紫,说明寒盛。


足太阴脾经(春夏秋冬)

循行路线:胸腹任脉旁开第三线和下肢内侧前缘

运行时间:9点-11点,探查时间9点-11点。

疏理穴位(每侧每穴各5分钟):地机、三阴交、太白、公孙。

探查疏理手法:以小腿内侧这一段为主,微微弯腰,沿着胫骨前缘用同侧掌指关节或翘起二郎腿用对侧掌指关节从膝关节由上至下轻敲至内踝,注意紧贴骨头下缘不要敲到骨头上。

大多数人3-5遍后地机有痛感,气血功能相对旺盛者地机胀痛明显;气血虚弱、有过失血、严重脾虚者则感觉酸痛。

妇科有问题时,三阴交感觉明显。多数女性此处酸痛明显。

太白与公孙哪个更疼就着重疏通哪个。据说太白可双向调节血糖,公孙可双向调节肠道功能。

脾的气血充足情况会影响心的状态,临床常见一种失眠,心慌,号脉时心脉(左寸)正常,但脾脉(右关)沉弱,这是由于脾血不能上荣于心所致,与心没有关系,只要恢复脾血,再用升阳的药将气血传到心脏就好了,即“补中益气”。


手少阴心经(夏秋冬)

循行路线:上肢内侧后缘

运行时间:11点-13点,探查时间11点-13点。

疏理位置: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蝴蝶袖);少海;腕部四穴(灵道、通里、阴郄、神门)

探查疏理:捏揉上臂心经5-1-分钟/侧,按揉腕部四穴5分钟/侧。

蝴蝶袖捏起来有棉絮的感觉,用手指搓还有颗粒感,用力会疼痛难忍,说明心脏供血不足。坚持捏揉蝴蝶袖,能接松弛的肌肉捏实,心的供血就会顺畅,胸闷气短的现象就会消失。

正常情况下用拇指按少海,会有轻微酸麻痛感,很舒服。如果没感觉,就说明已有心供血不足的隐患了。但也有的心脏病人会觉得此处痛不可摸。

腕部四穴:心脏功能正常时,点按只有微酸感;如果有问题或隐患,则会感觉酸痛。


手太阳小肠经(夏)

循行路线:上肢内侧后缘

运行时间:13点-15点,探查时间13点-15点。

疏理穴位(每侧每穴各5分钟):后溪、天宗

探查疏理:点按后溪穴。天宗穴需别人帮助,正坐位,上身垂直放松,术者用掌根按揉肩胛骨下窝中央,有肩颈疾患之人,会有强烈痛感,并向四周放射。

如果小肠有寒,肩颈部也容易气血不通。

小肠驱寒三法:艾灸关元;天宗拔罐;自我疏通小肠经或请人将肩部僵硬的肌肉揉开。


足太阳膀胱经(冬)

循行路线:腰背第一、二侧线及下肢后侧外缘

运行时间:15点-17点,探查时间15点-17点。

疏理穴位(同侧拇指或食指点揉同侧每穴各5分钟):昆仑、承山、委中

探查疏理:

昆仑:用同侧手的拇指或食指沿着跟腱前端向下轻推,遇到骨头则停住不动,轻揉一分钟后痛不可摸,说明膀胱经有寒,严重者会越揉越红,坚持一会儿,五分钟左右痛感会减轻,有的人揉完会红肿,也是正常现象。

承山:双腿自然下垂,用同侧的拇指或食指点揉。

委中:还是正坐位,用同侧拇指放在腘窝中点处,手腕放松,轻轻按揉,腰部疾患者,会疼痛明显,严重者会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物,每日坚持疏理委中可起强腰健骨的作用。


足少阴肾经(春、冬)

循行路线: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第一侧线

运行时间:17点-19点,探查时间17点-19点。

疏理穴位(每侧每穴各5分钟):水泉、大钟

探查疏理:可在按揉穴位后,捏揉跟腱,对膀胱经、肾经同时调理。


手厥阴心包经(夏秋)

循行路线:上肢前面中间

运行时间:19点-21点,探查时间19点-21点。

疏理穴位(每侧每穴各5分钟):天泉、郄门

探查疏理:可在按揉穴位后,捏揉跟腱,对膀胱经、肾经同时调理。

心包经不仅可以保护心脏,同时它的畅通可以保护乳腺。

生气后立刻点揉膻中,顺时针逆时针各49下,可宽胸解郁,打嗝排气。


手少阳三焦经(春冬)

循行路线:上肢后面中间

运行时间:21点-23点,探查时间21点-23点。

疏理穴位:先疏理四渎5分钟/侧、再疏理消泺5分钟/侧

探查疏理:前臂微曲,掌心向下,另一只手的小指掌指关节沿前臂背面正中线从肘至腕轻轻敲打,在肘关节下2寸的四渎穴有强烈痛点。多数人左侧严重于右侧。如果有心烦、易怒口苦,耳鸣的情况但四渎穴没有反应,就继续向上擦查,在手臂外侧紧贴肱骨中点处的消泺穴会有痛感。


足厥阴肝经(春夏)

循行路线:下肢内侧的中间

运行时间:1点-3点,探查时间19点-21点。

疏理穴位:阴包、太冲(各5分钟/侧)

探查疏理:

坐在床上,两脚掌相对并在一起,握拳用同侧的掌指关节由上向下轻敲绷起的那根筋,或是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关节轻敲大腿内侧亦可,3-5遍后,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多数人左侧痛感强于右侧。如果左侧阴包痛感强烈,可以同时疏理右侧肺经的孔最穴(肝气在左,左升右降原理),坚持数日。

太冲穴在脚面最高点,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间的行间穴,此穴可泄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3点易醒等症。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肝与颈项有关,脾气大、易发火的人颈椎会有问题;在临床上,当左关(肝)出现弦脉时,颈椎一定不好。因此中医认为疏理肝气是可以改善颈椎功能的。相应的,把脖子揉软后好多人发现脾气变好了。


足少阳胆经(春)

循行路线:身体的侧面

运行时间:23点-1点,探查时间21点-23点。

疏理穴位:风市、悬钟、临泣(各5分钟/穴/侧)

探查疏理:

正坐位,用同侧的指间关节沿胆经大腿上端一直敲向膝盖3-5遍,多数人风市会有强烈痛点,一般3-5天痛感即可消失。胆经既易存郁气,又易受寒,故疏理此穴能理气、排寒。

疏理完“风市穴”后,再用同侧的小指掌关节轻敲悬钟穴附近3分钟,有高血压、坐骨神经痛、寒气凝结之人,此穴反应会强烈,甚至于疏理后出现结节,需

按揉3-5次将结节按揉开。

耳鸣、偏头痛等胆经不通严重者,可点揉临泣,需揉2-3次。


感冒初起:

1.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2.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曲池穴、合谷穴。

3. 探查膀胱经:点揉昆仑穴。

4. 探查胆经:捏揉肩井穴,敲揉风市穴,点揉风池穴。

5. 探查三焦经: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

6. 风门穴、肺俞穴刮痧。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嗽,咯痰白或清稀,流清涕、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流黄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有力。


暑湿感冒:发热不渴,头身困重,头疼如裹,胸闷纳呆,汗出不解,心烦口渴,舌苔白腻而厚,或微微发黄,脉象浮滑有力。


心脏病

1. 探查心经:捏揉蝴蝶袖,点揉少海穴、腕部四穴。

2. 探查心包经:敲揉天泉穴,点揉肘下2寸。

3.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4.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5. 肾俞拔罐15分钟,拔2天,歇一天,待黑紫色消失可停止。

6. 心俞穴、厥阴俞穴刮痧。

7.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30分钟,每日一次,待身体好转,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热感持续1-2小时,即可停灸。


心脏病自查,有以下问题时可做心脏检查:

* 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 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 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 熟睡或做噩梦的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 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 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 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 感冒后轻微劳动也会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得气急。

* 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或有“濒死”的感觉。

* 睡觉时枕头低觉得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

* 下肢浮肿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 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 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 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 左肩痛长期不愈。

* 牙痛持续不愈。


高血压

1. 探查心经:捏揉蝴蝶袖,点揉少海穴、腕部四穴。

2. 探查心包经:敲揉天泉穴,点揉肘下2寸。

3.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4.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三阴交穴。

5.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6. 按揉曲池穴、尺泽穴,敲揉悬钟穴。


头痛

偏头痛:探查同侧三焦经,敲揉四渎、消泺,点揉翳风、角孙。探查同侧胆经,捏揉肩井穴,敲揉风市穴、悬钟穴、点揉临泣穴。探查双侧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后头痛:点揉膀胱经的昆仑穴、胆经的肩井穴和风池穴。

前额痛: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梁丘穴,点揉任脉的中脘穴。

巅顶头痛: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探查胆经:捏揉肩井穴,敲揉风市穴、悬钟穴、点揉临泣穴

头痛如裹: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三阴交穴,点揉公孙穴。

凌晨易醒:

凌晨1-3点莫名醒来: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凌晨3-5点定时醒来: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厌食:

1. 探查心经:捏揉蝴蝶袖,点揉少海穴、腕部四穴。

2.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3.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足三里穴、丰隆穴。

4. 点揉天枢穴、中脘穴。


打嗝:

1. 探查心包经:敲揉天泉穴,肘下2寸,点揉内关穴。

2. 点揉膻中穴

3. 膈俞穴刮痧

4. 取嚏法。


十二指肠溃疡

1.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2.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3.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4. 探查心包经:敲揉天泉穴,点揉肘下2寸。

5.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中脘穴,每穴20-30分钟,待艾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即可停灸。


肝病

1.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期门穴。

2. 探查胆经:捏揉肩井穴,敲揉风市穴,阳陵泉穴,点揉临泣穴。

3.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4.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5. 探查三焦经: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

6.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7.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刮痧


胆囊炎

1. 探查胆经:敲揉风市穴,阳陵泉穴、悬钟穴,点揉临泣穴。

2. 敲揉经外奇穴胆囊穴。

3.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4.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5. 探查三焦经: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

6.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慢性阑尾炎

1. 敲揉、点按阑尾穴。阑尾穴是经外奇穴,在足三里直下1.5-2寸。顺着胫骨前嵴轻敲,足三里穴下三指宽附近最痛的点即为该穴。手指如果感觉疲劳,可用笔帽代替。每日2次,每次5分钟。

2.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合谷穴。

3. 艾灸气海穴。脐下2指宽处,每日晨起灸20分钟,坚持数日。


结肠炎

1.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合谷穴。

2.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3.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4.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5. 睡前大肠俞穴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经期勿拔)

6.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命门穴,每穴20-30分钟,待艾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即可停灸。


便秘/便溏

1.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合谷穴。

2.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3.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4. 肾俞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经期勿拔)。

5. 点揉大横穴、天枢穴。


痔疮

1.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

2.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合谷穴。

3. 探查、点揉、刮痧食指外侧第三节中点的痔疮点。

4. 调胃承气汤坐浴。生大黄50克,生甘草50克,加适量温水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后去渣,然后加入30克芒硝溶解,先熏后洗,每日2-3次,连用5天。

5. 撮谷道。


前列腺炎

1. 点揉肓俞穴。

2.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3. 肾俞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经期勿拔)。

4. 撮谷道。

5. 腹式呼吸


疝气

1.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爪切上大敦穴。

2.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3. 艾灸阳池穴(左侧)、中脘穴,每穴20分钟,每日一次。

4. 爪切上大敦穴。此为经外奇穴,治疗成人疝气有特效,位置在足拇趾甲根部为边长,在大脚趾背部做一正方形,拇趾甲根部对边中点即为此穴,爪切、针刺均可。


阳痿

1.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2.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3. 探查肺经:点揉尺泽穴。

4. 撮谷道,每日三次,每次5-10分钟。

5. 腹式呼吸

连续三天有晨勃现象方可同房。


早泄

1.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2. 探查膀胱经:点揉昆仑穴、委中穴。

3.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4. 肾俞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

5. 晨起灸关元穴、命门穴,每穴20-30分钟,待艾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即可停灸。

4. 撮谷道,每日三次,每次5-10分钟。

连续三天有晨勃现象方可同房。


性冷淡

1.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2.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3.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4. 推腹,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5. 撮谷道,每日三次,每次5-10分钟。

6.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命门穴,每穴20-30分钟,待艾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即可停灸。


尿路感染

探查肾经:点揉水泉穴、照海穴。

探查膀胱经:点揉昆仑穴。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撮谷道,每日三次,每次5-10分钟。


乳腺增生

1. 探查心包经:敲揉天泉穴,点揉肘下2寸。

2.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3.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掐揉内庭穴。

4. 探查三焦经: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

5. 点揉膻中穴。


痛经

1.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三阴交穴。

2.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3.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4. 探查膀胱经:点揉昆仑穴。

痛经发作时按上述方法操作效果明显,但平时要养成探查经络的好习惯,如遇痛点则点按疏理,以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

1.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2.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3.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4.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5. 探查三焦经: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

6. 探查胆经:敲揉风市穴,阳陵泉穴、悬钟穴,点揉临泣穴。

7. 捏脊3-5遍,每日2次。


肥胖

1.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三阴交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2.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足三里穴、丰隆穴,点揉天枢穴。

3.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4. 肾俞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

5.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中脘穴、命门穴,每穴20-30分钟。

大腿肥胖: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探查胆经:敲揉风市穴,悬钟穴,临泣穴。捏揉大腿赘肉。

腹部赘肉:捏揉带脉穴。

上臂蝴蝶袖:捏揉蝴蝶袖。


痛风

1.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2.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3. 探查小肠经:点揉后溪穴。

4. 探查心经:捏揉蝴蝶袖,点揉少海穴、腕部四穴。

5.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6. 两侧天宗穴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

7.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30分钟,待艾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即可停灸。


鼻炎

1.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2.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合谷穴。

3. 探查膀胱经:点揉昆仑穴。

4.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丰隆穴。

5.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6.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中脘穴,每穴20-30分钟,待艾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即可停灸。


鼻出血

1.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2.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3. 独头蒜片贴对侧涌泉穴。

4. 中指根部系绳、缠紧。


慢性咽炎

1.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爪切少商穴。

2.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3. 探查脾经:点揉太白穴。

4. 挤按天突穴。


扁桃体炎

1. 探查肺经: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

2.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曲池穴、合谷穴。

3. 探查膀胱经:点揉昆仑穴。

4.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牙痛

下牙痛:探查同侧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合谷穴、下关穴。

上牙痛:探查同侧胃经,敲揉髀关穴,点揉上关穴,掐揉内庭穴。

小偏方: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花椒一粒,咬在痛处。

上述方法不适用于牙神经受损的牙痛。


口臭

1.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内庭穴。

2. 探查心经:捏揉蝴蝶袖,点揉少海穴、腕部四穴。

3. 探查心包经:敲揉天泉穴,点揉肘下2寸。

4. 探查大肠经:敲揉手三里穴,点揉合谷穴。


口腔溃疡

1. 探查脾经:敲揉地机穴,点揉公孙穴、太白穴。

2. 探查胃经,敲揉髀关穴,掐揉内庭穴。

3. 探查心经:捏揉蝴蝶袖,点揉少海穴、腕部四穴。

小妙招:在溃疡面涂抹红糖,或用棉棒蘸取少量冰硼散,涂在患处,坚持2-3天后,创口即可愈合。


颈椎病

1. 按揉颈部、肩部,放松局部僵硬的肌肉,捏拿肩井穴。

2. 点揉小肠经的后溪穴、肩贞穴。

3. 两侧天宗穴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

4. 在脊柱颈部两侧、肩部从上至下刮痧。

5.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6. 上肢平举拉伸。


肩周炎

1. 点揉小肠经处的肩贞穴结节。

2. 两侧天宗穴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

3. 用力点按对侧的阴陵泉下一寸。

4. 点揉患侧极泉穴。


急性腰扭伤

1. 点揉后溪穴。

2. 点揉人中穴。

3. 点揉腰痛点(手背小指与无名指延长线分叉处)。

点这三个穴位时,都要轻轻转动腰部。

小妙招:用淡盐水点在患侧眼角的内侧,3-5滴即可。


坐骨神经痛

1. 探查胆经:敲揉风市穴,阳陵泉穴、悬钟穴,点揉临泣穴。

2. 探查膀胱经:点揉委中穴、昆仑穴,敲揉合阳穴、承山穴。

3. 探查肾经:点揉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4. 肾俞拔罐15分钟,拔两天,歇一天,待罐痕无色后可以停止。(经期勿拔)

5. 每日晨起灸关元穴20-30分钟,待艾灸2-3分钟就全腹发热,即可停灸。

6. 直腿抬高运动:平躺单抬腿约25厘米(30度),保持5秒后缓缓放下,20-50个/侧为一组,每天至少4组。


膝关节肿痛

1. 点揉委中穴,敲揉合阳穴。

2. 敲揉风市穴,阳陵泉穴。

3. 点揉阴陵泉穴。

4. 在膝盖外侧、内侧韧带上寻找结节点,点揉开。

5. 直腿抬高运动:平躺单抬腿约25厘米(30度),保持5秒后缓缓放下,20-50个/侧为一组,每天至少4组。


腿部抽筋

1. 探查膀胱经:敲揉患侧承山穴、合阳穴,点揉昆仑穴。

2.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章 慢性病可以这样去治
按摩、敲经络注意事项
人体经络穴位分解
肝肾脾膀胱经易堵穴位
止夜尿穴位
穴位与经络治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