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路工”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养路工”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长期以来,每当谈到谈到科技创新,其默认的主角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之类的专业单位,从事经营的企业似乎离文绉绉的“研究”之类的字眼怎么也连不到一块的。

1999,浦东新区政府一位很有眼光的官员对时任浦东建设公司总经理说了一番现在看来是一个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的谈话。他说:“目前,浦东建设在路面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如何保持这种技术的影响力,我看还是建一所研究所,专门研究路面技术,强化浦东建设公司的技术优势。

英雄所见略同,浦东建设的当家人们也正在思考公司未来发展的路径,经过这位政府官员的一点拨,让“养路工”插上科技翅膀的宏伟计划摆上了议事日程,仅仅数月的紧张筹备,“上海浦东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就应运而生了,简短的揭牌仪式后,研究所的第一堂课开讲了。担纲第一堂课的是同济大学道路专家孙立军教授,他系统介绍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路面技术和技术前沿信息。

应当说在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自行建立研究所的并不多而在类似浦动建设这样主营业务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中能做出这一决断的更是风毛麟角,当时人均学历并不高的路桥人是否能充分发挥研究所的作用呢?

企业办研究所,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人才、二是课题。用路桥人的话讲,他们摸对了两块石头。一是开放式运作研究所,即公司内的员工都可以申请课题,同时向高校、研究所开放,2000年研究所有实施了另一种方式,即轮岗研究公司内有培养前途的员工,进入研究所半年到一年,在此期间,轮岗的人从事某一课题的研究,(这一课题与公司业务相关联),事实证明,第二块石头——轮岗研究更适合浦东建设的发展需求,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能创新的能人。

建立容易、认可难。公司研究所成立3年后,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前期的运作一直缺乏真正独立运作的平台,公司对研究所这样一个投入性的机构,存在的必要性颇有疑虑,于是当时的两位当家人想到了要获得政府部门的评定认可。不但能得到一定的技术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统一思想和步调,有利于研究所的长治久安。于是研究所决定申报浦东新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认定。

但是,身为一家修路建桥的企业,要与众多生物医药、微电子、软件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同台竞技谈何容易,在沟通中,专家也带着疑或的目光,他们认为:公司是传统的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道路施工,似乎感觉不到工作中有什么科技含量,很难满足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认定的几项硬性指标。

一个是技术水平,必须有专利课研科题等课研成果,另一个是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比例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路桥人没有打退堂鼓,他们认为硬性指标不是拦路虎,这是研究所成长道路上一定要跨过去的坎。

经过路桥人的不懈求索,综于获得了浦东新区政府的认可,一家传统企业自办的研究所从此也正式挤身于正规的科研机构队伍之列,完成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跨越。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研究所的成功运行带给浦东建设的是一连串的惊喜……

200712月,在世博会场区道路上进行了排水性沥青路面试验段的摊铺。世博局聘请的4位日本专家,手持数码相机和测温仪,以挑剔而严格的眼光对面前的路面进行着科学的“体检”和评价,最终,日本专家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母指:浦东建设的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准。

人们脑海中铺马路那种单一枯燥的劳作概念,正在被上海浦东建设的路桥人改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面深扒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你不知道的还挺多
公路养护标准
【城市翅膀】
图片故事:蝴蝶之死
上海浦东科技园水上夜景
道路桥梁建设中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