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回用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出路
秸秆主要用作农业回用基于以下理由:
1)农业生产可以消纳大部分农作物秸秆。1980年以前,80%以上(3.0亿吨以上)的农作物秸秆被农业回用,或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不到20%的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屋面材料和泥砖等);1980年约有3.1亿吨农作物秸秆被农业回用(后来的农业生产家庭化降低了秸秆农业回用比例,估计1990年农作物秸秆减少15%直接还田和20%耕牛饲喂,致使1.8亿吨以上农作物秸秆被废弃和露天焚烧。如果优化秸秆的梯级利用,减少秸秆直接还田的量和增大秸秆过腹还田的量,依据2020年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所需有机肥的量测算,农业回用可消纳5.0亿吨即62%以上的农作物秸秆。
2)秸秆农业回用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发挥秸秆的固碳减碳功能。农作物秸秆梯级利用,如先养牛再养鱼和制取沼气最后还田或先做菌棒种植食用菌再还田等,牛、鱼和食用菌等都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农作物秸秆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促进农业增产,也会增大农民收入;长远看,秸秆农业回用促进农业种养结合和农村农工商结合,创新和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链和农村经济的生态圈,将促进农村发展。此外,秸秆农业回用是一类物质利用方法,绝大部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被固化在秸秆中,从而减少大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具有固碳减碳作用。
3)秸秆农业回用可以克服“农村组织涣散”和“农作物秸秆分散”的“双散困境”。农村生产家庭化和农业种植遍布各村各户,使得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组织困难和收集困难的“双散困境”,而且,储存农作物秸秆所需要的库容较大,如果大规模集中利用势必会面临收集、运输、储存等前处理困难,而就近就地农业回用可以避开这类困难。
4)推广秸秆农业回用只有启动资金、建设土地和稳定的农产品市场三个困难需要解决,这在政府主导下完全可以解决。一是将发展养殖和工商业项目纳入“三农”项目,将相关设施纳入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甚至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政府在政府投资中统筹,为发展养殖和工商业及其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二是创新农村土地政策,鼓励设施种养业,为设施落地建设创造条件;三是完善宏观调节的农产品市场,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和销售利润稳中有升。

由此可见,秸秆主要用作农业回用必要且可行。鉴此,可以明确农作物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路线:提倡就近农业回用,推广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加强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推动资源化利用现代化(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低碳化、智能化);制定各种资源化利用方法的阶段性目标,力争农业回用65%以上(其中直接还田20%,饲料化+肥料化梯级利用45%)、燃料化30%以下、基料化与原料化5%以上;将资源化利用嵌入农村生产的生态链,推广种养结合和农工商结合,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以工商促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倡物质利用优先和物质利用与能量利用并举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作物生物质的固碳减碳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参见《农作物生物质如何资源化利用?》中国环境报,2022年4月4日)。

至于秸秆农业回用方法,以往常见的秸秆的农业回用途径是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近期发展了堆沤还田(秸秆破碎后堆肥或沤肥)和梯级利用。秸秆梯级利用是一种综合利用动物转化、微生物转化和植物转化的组合方法,以充分利用秸秆的有用成分和发挥秸秆的经济价值,将是秸秆农业回用的主要方法。

其实,梯级利用或种养结合也自古有之,浙江湖州基塘模式便是一个经典事例。湖州基塘生产经营始于公元前770-403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构建丝纺、种桑、养蚕养鱼养猪、商业生态链,后扩展到甘蔗种植、制糖等专业,形成一个桑基鱼塘系统,以丝纺带动种桑养蚕养鱼,又以养鱼带动甘蔗种植和制糖,进而带动商业繁荣,获得“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

秸秆梯级利用的上策是动物饲喂后再将动物排泄物燃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如“牛沼鱼种植加工”模式:秸秆养牛、牛粪养鱼、养牛粪污和其他农村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能源,沼渣沼液和鱼塘污泥尾水施肥农业种植,形成种养结合、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供应市场的农工商结合等生态关系,并将工农业正生产生态链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逆生产生态链耦合起来形成循环经济模式,是同时推动秸秆循环利用、降低农业农村生产成本、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增效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值得推广。

推广梯级利用的关键是构建经营模式和农村生产的生态链,各地农村应根据生产经营主体及其能力、土地供应和所在农村消费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生产经营模式和生态链。经营主体方面可以是种植户(家庭、农场)、村集体或合作社,形成种植户经营模式或“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户”经营模式;生态链方面可以是“牛沼鱼种植加工”“猪沼鱼种植加工”“猪鸡沼鱼种植加工”或“菌棒生产食用菌等种植加工”等,因地制宜选择经营模式和构建农工商结合的农村经济生态链。甘肃清水县采用“合作社+种植户”经营模式和“菌棒生产食用菌种与花卉植加工”生态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秸秆农业回用让秸秆资源化利用“接地气”,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从而与农民农业农村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关系,保障秸秆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
秸秆来自于农理当回归于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预测|绿色生态补贴大势形成,未来6大农业模式将走俏】
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创新实践
农业需要重做一遍!农业绿色发展引爆万亿级产业新机会
发展食用菌种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冬季取暖补贴领了吗?2018年最新补贴怎么拿?一箩筐新政别错过!
秸秆利用好处多,为何秸秆企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呢?可投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