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中考英文148分,却不敢用英语点餐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1
中考英语考了148分,却不敢用英文点单
朋友的孩子成绩一直很好,今年中考,因为发挥失误考到了一所离家很近的区重点。如今在学校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孩子爸爸总说:“在这样的学校,考在前面又有什么用。”朋友却不以为然。
之前,在校外只给孩子报了一个补习班,但是孩子回来说感觉没什么用,有点浪费时间。这个寒假,朋友给孩子报了一个辩论班,老公听闻后忍不住吐槽,“学辩论有什么用?对考试成绩有帮助吗?”
其实,孩子自己在刚报名的时候,也是一百个不情愿,说: “那里都是国际学校的学生,英语那么好,我肯定不行的,我不要去上。”
后来朋友才跟我说起了她坚持做这个决定的原因。有一次,母女二人跟着老公出差到美国,她对孩子说,“你带我逛,我英文不好”。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带着她来到了家麦当劳,她问,“你就带我吃这个啊”,孩子说,“麦当劳都是机器点单的,不用说英语”。
那次的事情让朋友一下子意识到,即使是中考英文考了148分的孩子,学的也都是哑巴英语,真正和外国人交流时,还是不自信,张不开嘴 。
其实,辩论课也好,表达无力也好,背后都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文理教育的核心理念。
可能大部分人对文理教育的概念还比较陌生,这里不妨和大家分享一则“嘲讽”文理教育的笑话:
都说文理教育出来的毕业生,最后都在那种不断询问顾客“你要加点薯条吗”的岗位上终了此生。再不然,就是去星巴克卖咖啡了。
自此,文理教育就被冠上了“无用”的标签。
但是,文理教育真的这么“不值得”吗?
2
文理教育:Maybe输在起跑线,却赢在终点线
大多数父母的心愿无非是想让孩子未来能找个好工作,有份既能养得起自己,也能追求点生活质量的工资。而“文理无用”这份偏见,说到底还是要从“体面的工作” 说起。
PayScale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将部分理工科和文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同时间段内的收入做了一个对比。的确,毕业5年后的文理专业的学生收入普遍垫底,但10年或更久以后,他们却展现出了不俗的竞争力。
而PayScale的另一份调查显示,在名校中,文理专业(以英语、历史、哲学、社科为代表)的毕业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显示出了超高的反超力。
事实上,当今世界一些身居高位的名人里,拥有文理教育背景的也不在少数。
星巴克总裁 Howard Schultz本科主修言语交际;前迪士尼CEO Michael Eisner本科主修英语;CNN的创始人Ted Turner, 本科主修古罗马文学;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本科主修法语和古罗马文学;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本科主修电影和电子艺术;当然,像这样的人中龙凤的故事毕竟还是少数,对刚踏出校门的学生们来说,文理的工资确实很低。但是只要予以时间和经验,他们也会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不管怎么说,将教育视为好工作、好生活的直通票已经是“老一套”了。当金饭碗不再有保障,机会频出的当下,培养审时度势、自由转换、迎浪而上的能力或许才是教育最宝贵的意义。
有人说,文理教育,什么都没教你(train you nothing),但是又帮你做好了一切准备 (prepare you everything):当好奇心和数据科学结合,你可以做市场调查;当同理心和基因序列结合,你可以做基因咨询;当创造力和信息网络结合,你可以做社交媒体经理……有了这些最根本的能力,未来孩子能选择的工作太多了,只要他们敢想敢做。
3
“推理”与“分析”能力让你与众不同
2009年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的Chang选择的是经济学专业,当她预测自己会在这个专业的学习中掌握如何整理、过滤信息的能力的时候,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给她这些能力的不是“经济学”,而是“19世纪的法国文学”。
Chang在这堂课上写过一篇文章,鉴赏爱杜尔·马奈的画《Olympia》,这幅画的内容曾震惊了一代又一代的观者。为了这篇名画赏析,Chang不得不从历史背景,大众的反应,那个时代的法国人对沙龙、自由、嫖娼等的态度等众多角度来搜集整理信息。
图片来源:网络
毕业后的Chang去面试了一家金融领域的公司,成为了芝加哥一名投资分析员,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运用复杂的电脑系统来预测资本市场的走向。“在市场上没有明确的指标告诉你接下来的六个月会发生什么事,这就像艺术史一样,你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从中进行评估和选择。”
当年在大学里,Chang所接受的文理教育,培养出的这份横向思考和信息搜索整理能力,让很多像她这样的学生,在其他人还很迷茫的时候,能够快速建立起自己的推论。
而事实上,这种能力,不一定非要等到大学再学。我记得有一个学期,在我们的辩论课上讨论辩题是:
“On balance, legal barriers to immigration are more harmful than beneficial to society . ”(总的来说,移民中的法律障碍对社会的弊大于利。)如果单看数据的话,当移民数量增加了,犯罪率也是增加的。所以很多人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移民导致了犯罪率的增加。
但当学生们去做了大量资料搜索、阅读、整理、分析后就会发现:当移民增加的时候,犯罪率确实会增加,但是移民群体本身的犯罪率却是比较低的。因为他们的大多数是通过辛苦的工作才成功移民,他们太珍惜这样的机会反而不太会冒险触犯法律。
与移民的数量相比较,犯罪率的增长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有的人,会用一些个例来宣扬移民都是犯罪分子,控制舆论走向,就像社会上很多其他的现象一样。
所以,学习过辩论的孩子,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广,逻辑强,形成观点并支撑观点的能力明显好很多。
辩论是一种形式,其中对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是文理教育的精髓之一。
3
“技术”可能过时,但“能力”永远不会
一批学生来到了古希腊神秘之地Delphi参观,每个学生事先都被分到了一所雕像或圣坛做调查,参观当天学生们轮流分享他们所查到的信息,尽可能进行一场充满热情的讲解展示。获胜的关键是:吸引尽可能多的游客,让游客们以为是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进行介绍。
大学二年级的Maceda站在三个柱子前,指向寺庙的断壁残垣,开始了她的讲解,人群开始聚集——她讲得太好了,那么博学,那么自信。从澳大利亚来玩的背包客,甚至都要往人群前面挤一挤,才能听得更清楚一些。
两年后,大学毕业的Maceda在贝恩咨询公司拿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咨询工作。因为本科学的是古典学,Maceda根本不懂什么经济模型这种概念,相比公司里其他经济专业背景的人来说,她一无所知,需要补的功课很多。
但是本科时候的锻炼让她习惯了在这种高压下学习,她善于将不同的信息连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每次当她讲话时,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感到舒适,而这份演讲的魅力,正是贝恩需要她的理由。
我对Leon的第一印象是他那不太流利,带点口音的中式英语。每次看他课上练习的时候我都捏把汗,因为我怕他会被班上那些英文很好的国际校的学生给吓住, 不再敢展示。
上了一段时间演讲课以后,Leon去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在几十人的比赛中,他拿了第6名,是个很不错的成绩。那次之后,他也受到了鼓励,接着又去报名了海外的演讲营地。
和Maceda的故事很像的是,在那个演讲营地中有一项活动:所有的学生站到一片草坪上,大声地进行演讲,各讲各的,比比看谁能吸引来最多的行人驻足,营地中还有很多美国本土的孩子。
有了课程的基础和这次经历,Leon决定去挑战美国的演讲比赛,在一群游刃有余,好像说单人脱口秀似的美国学生中, Leon带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他当天的表现非常平稳,走台、眼神、肢体、音量等等这些都非常好。
出来后,我问他感觉如何,他说,“不好”,我说,“啊?可我觉得挺好的啊”,他说,“ 我中间忘了一段词”,他忘了段词…而我…竟然完全没察觉。我好为他开心,对于演讲者来说,“骗过观众”是一项很了不起的能力!
再后来,听Leon做演讲的时候,我已经完全不揪心他的“中式口音”了,他那么自信,那么有逻辑,那么有带入感,谁又去在乎他讲的是中式英语呢?
大部分家长会把演讲课视为“学英语课”,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演讲课培养的究竟是什么?是影响力。
掌握一项技术是一种能力,讲好一个故事把这项技术“卖给”更多的人,是文理教育赋予的另一种能力。“技术”可能过时,但“能力”永远不会。
4
倾听差异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本科修了4年英文专业的Smith,她对大学学习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同学们对于布置的作业都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学习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时候,她很惊讶的发现,在看问题的角度上,男人和女人竟有如此大的差别,这个发现让Smith变得坚定而又包容 “我坚信我相信的东西是正确的,但是我也接受来自别人的好的观点。”
在罗马尼亚交流的一个学期,一个研讨会上大家在谈论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因为不同文化的撞击,去调和大家的意见需要做出很多努力,这给Smith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Smith后来成为了一名成功的销售,相比急于签单的其他销售,她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从多个角度对她的客户产生兴趣,了解客户上。对她来说,她的工作就是“解码”每个客户的情绪和想法。当她和客户的世界“通了”,客户自然信赖她。 在金牌销售成功的背后,是她每次用心聆听的时候,总是能听到 “客户口头说的意思和客户真实想表达的意思。”
而我最近一次再听到这个说法,还是今年10月份从一个学戏剧的高中生那里。在国际学校读IB课程的Irene今天夏天去了Emerson的戏剧夏校,在被分到的双人情景剧中,扮演女儿的她有一场和不支持自己舞蹈梦想的母亲争吵的戏,表演遇到了瓶颈。
在老师的引导下,Irene找到了突破口,并对剧中妈妈的那句“我该怎么回答你,‘你不能去跳舞’,才不会让你觉得我在故意剥夺你的选择权呢’ ” 深有感触,让她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父母对追求戏剧梦想的自己那份不确定的心情。
“很多时候,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说的是一个意思,言外之意是另一层意思,而听者却常常注重字面上的意义,因此沟通没有说到心坎里去。而剧本作为对生活的反射,需要演员去倾听角色的潜台词,从而也让我在生活中学会注重身边人的潜台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戏剧就是舞台上的表演,没想到是一个高中的孩子让我深刻认识到,隐藏在表演背后的是伟大的“同理心”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文理尖子拒港校转投清华北大惹深思
6岁接受全英文采访,16岁联合国演讲,易烊千玺背后是会花钱的妈
#三分钟演讲 #英语演讲 #英文听力
怎样利用英文演讲来学英语?手把手教你学透一则英文演讲
【每日一招】厉害了!联合国都为关晓彤,易洋千玺点赞,英语演讲超燃……
学习英语有效率,掌握这些方法就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