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岭瀑梁》等十组文图(本世纪初)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回顾式连载之 411-420

这阶段每篇文字短小,甚至未若现今一则“适时手记”,兼之吾箧内整个旧稿甚多,故尔此“追忆式”之连载帖,一次都发上十组文图。

四百一十一

也记不清这画境得自何处了。那日临案抻纸,忽便觉得想要如此画画。于是心存高远,神驰意随,并暗命拙手执翰发墨,移时遂有斯作焉。画成静观,见其横亘野岭因势斜出,凸矗大岩起落跌宕,状若巨兽腾跃且略带回身眷顾之态,而其间云瀑雾松、涧崖苔树及点景房儿,俱悠然闲适轻罩于晴淡秋光之下,故尔心窃慰之。事后录入电脑,反复观看,其动静相生之感居然不衰。作画当时仅落穷款;编录时亦未取甚古怪刁钻之名,仍顺平实心,题为“秋岭瀑梁”。不知一己对其是否错感偏爱,还望各位观者费心品评。

四百一十二

仍是游“桥口坝”那日,沿深溪崖岸斜行,至一高阔之地。见山映微阳,壑缭薄雾;野田竹树,农舍陂池,俱在秋风中变得苍浑且是萧瑟了。老院边方塘内,却浮游着一大群色泽艳红的锦鲤,塘坎上亦垂挂着一树同样鲜艳的秋花,二者相映成趣,煞是生动养眼。时恰值林中慢慢走出一妪,负篓执镰,神气极其淡定自若。如此这般景象,勾起了吾胸中久远的乡村生活记忆,一时竟感觉满心皆是酥麻麻的……归后自然将此诉诸彩墨,也不知是否准确传达出了当时的感受。

四百一十三

此之谓“山池入秋”,当为吾心一时对清秋山野云物之闲适感受。画中之地位于南山背岭,一坡下壑,多是苗圃花畦,陂堰农舍。渐至崖边,则可远望前文所言之鸡冠石、纳溪沟一带;蜿蜒长江,亦经山下铜锣峡挟雾驭风卷浪而去。此处原属重庆近郊农村相对富庶者,近年来兼以经营“农家乐”之故,花农们一发令城市人皆羡慕不已了。尤可称羡者更为其所据自然环境:委实可曰吸纳天地灵气,占尽宜人风光,一年四季,俱不乏养颐观赏。此画唯表现淡然秋光中其风物人居祥和安恬之貌,并无任何故事情节可供讲述。画法本身却实在具体,庶当令局外人或多或少了解此地生活风味。

四百一十四

有处所在,本身平平淡淡,然不知怎的,却每常在此心目中偶尔浮现。那是当年在乡下由社队赴区县赶那百里山路时途经之地:迤逦下得巍峨高山,行将沿溪步入平阳坝子,最后穿行于疏松遮映之小冈,侧首可见乱石沟旁一孤寂农院……这三二十年来,因时常忆及它,也不记得信笔画过了几多次;今日翻屏见此,不妨示诸公众,以不任其仅只永存吾心而埋没于世也。——嗨,看那风竹摇曳,晴光淡荡,独院朝山,群鸡自在的景象,兼看那松冈上适然行步之人,今之观者,必隐觉其舒爽,而岂又知当时人与万物存活的那份艰辛!

四百一十五

想当初,乡下人是何等眼红那一纸城市户口!而今自然亦非简单只是世道反转过来了。不过就寻常于生活中所见情况,却真有不少城里人,是羡慕乡居那份悠恬,而偏偏自家欠缺那几分屋基地的。这南山人则可谓得天独厚:多既因历史渊源与乡村有着瓜葛而占据土地,又因地处重庆主城近郊手头经济活络,不至于有地却盖不起新屋,——于是便逐处可见这闲适自在的山中家园。咳,看那依山傍池的棘篱楼院,院中花木盆景影影绰绰,兼之一应现代生活设施不消说亦已具备,这不是城里人梦想中的别墅,却又是甚?

四百一十六

此再示一真资格的别墅罢。记得那日由前文所言“廖家山农家乐”沿山闲步,至一深宅大院,铁棘门墙内水泥甬道旁一片盛开的紫色三角梅,屋院本身却尚且空置。信步入得院子,但见乔松苍黛,垂柳依依;环环莲池配以曲港流水、拱桥假山,先自已觉气宇不凡。进屋一看,则更是了得:房屋虽犹未经装修,只那楼台厅室的格局与面积,均已非是昔日所谓地主资本家之居可比。其时有一看屋人闻声出来;与之攀谈,方知此乃是当今地方一实权职能部门负责人为自家老退之后备下的颐养之所。听了这话,吾辈还可说甚,唯相视会意一笑而已。归后依例以所见入画,想想却题了句“山中有至乐者,非是农家。”另外,先亦于门边画了条狗,画时倒也未多想什么,仅凭直觉认定该是这般画……

四百一十七

由“南山水寨”堰湖上源溯“节令溪”(雨季方显)信步而行,四下岗林环合,亦颇具幽意。记得有两次经那厢时,恰值天色晦暗,因而倍觉林峦杳黑,路径深邃;偶见林间溪畔露一浅白房儿,竟甚象是潜含某种不可测之意味。实则当地山民生活却是明明白白世俗化的:靠山吃山——或办“农家乐”,或培养苗木盆景以满足山外之需。不过吾人虽观民风却全不济民生,带市井轻尘而来,袖山野清风以去,但惹起路旁几声犬吠而已,有时也不知为何,似乎连犬儿都懒吠……呵呵。如此情味,见此“松暗南麓”一画,当可感知一二。

四百一十八

传统文化中,以松配柏或配竹梅者居多,而鲜有配桃者,除非“献寿”之类场合。那年游边城时,却于湘渝黔地界见一县名正此“松桃”二字,当时便留下了深刻印象,且是觉得此二字组合甚美。自然不会因此便平白作上一幅献寿之画了。而彼二物所构意象本身,则委实已称长存此心。一日于本地游山揽景,恰见僻背山阿中松岗低脚处,一白晃晃崭新楼屋,在近前一株碧桃的映衬之下,煞是鲜亮美艳而又别致诱人。不消说当即勾起旧念,忙将此境记下并于归家后付诸翰墨,径题之——“松桃小院”。

四百一十九

吾性喜雨,故尔画中亦颇多雨景。唯这中国画之雨景,却又不可太似,仅只利用笔墨与宣纸之水渗效果写其大象,是以常为滃然幻化开之寥寥数笔而已。此《天雨无声浴春红》即如是。幅中雨丝斜乱,浓密花树随风雨摇曳飘零,小楼前一鸟惊飞,有女却冒雨朝着沙洲畔泊着的船儿走去……整体意象明确单纯,且是地面上果似微泛湿润雨光,境界庶几令人可信。耐人寻味者,倒是那女子为何雨具也不戴个,这大雨之中,却要去哪?吾久已留意,这世间凡持现实人生态度之士,多喜晴干天气;而禀性浪漫、或干脆径曰“想入非非”之人,则每与这雨有缘。噫吁,此画中亲雨之女,宁非与达某同声共臭者乎?

四百二十

此画则为晴好天气明艳夕阳下之景致矣。浑茫血色中,川冈原野尽皆具象且是形体厚重突出。时令当为晚秋:长天过鹜,林木萧森;穑事之后空寂的田野间,农夫吆赶牛儿,正在翻耕着轮休的土地。那牛儿引颈仰望西天没入云霞的日头,大概是在暗想它怕也该收工了。农夫却依旧干得憨有劲:一边侧身按住犁把,一边也偏过头来斜睨着牛儿与太阳,口中想必还怡然自得地哼唱着什么乡野小调……呦,此是吾身曾多么熟悉的一幅场景!昔日的劳苦忧郁,俱已随同岁月消逝了,然这最是平实的生活本身,却执着地在此心深处积淀了下来,一时亦不知因甚触动,乃变作了这张小小的画。

………………………………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是本人着力甚盛的一个系列图文长帖,至今编写上了一千一百篇,已发布者亦逾千篇了。其在网络各大论坛连载以来颇受大众关注与支持。此为“追忆式”之连载帖,以1995年作为时间划段之起始,陆续涵盖此后二十余年之作,均归纳为“近年国画作品”,以与《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相参照。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完此画三日不读画!
观山
看完此画三天不读画.
70後美女道士隱居終南山數年自己砌牆蓋房飛檐走壁
十首诗词,品诗人的“闲适”生活
饮酒 其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