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劲的“显”与“隐”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沈行佐;沈行佑

编辑 | 鹿鸣

这些年的太极拳练习,随着认知的提升,对劲路在拳路中的重要性有了些许认识,“劲的显隐”就是其中认识的部分。传承和风格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不够全面。

劲的显隐分四个内容:
        

劲的聚分;劲的梱散;劲的短长;劲的虚实

一、劲的聚分

劲聚则厉,劲分应柔,劲的聚分是必要的。刚柔相济实际在太极拳上体现的是聚分,聚要劲发到端,内劲外劲的聚合,融会,形成一致劲,一实劲,一透劲,一偏重劲。

分,具有柔传绵递,虚实传送。揽雀尾由双手挤转双按时由一个左顾右盼的分手劲往往是这种劲的典型。在实际上很有用。

劲的聚分也是劲的开阖,开阖之道就在开阖之间,不仅有传递也是体验和接受。松柔需在此瞬间表达。劲的显隐效果也在此会得到检验,显隐的劲实际也表现在刚柔上,熟练上。如此,劲的显隐就非常重要了。熟好熟坏就见仁见智了。

二、劲的捆散

拳架上的梱散,直接影响到劲路上的梱散,在很多时候为什么劲运化不好,发不好,其中就有捆散的原因。守中,用中,不失中就是对梱散的正确诠释。

梱散和开阖都是密切相关的,无有不过,过犹不及都是对梱散的解读。所以一定要从拳架做起,理解拳理,通达拳意,练好基本功。养成中正,行中,用中的好习惯,好架式。  有一种误解认为不练习技打守中就不重要,其实太极拳的整体性包括养生健体都需要一个中正安舒,无过无不及的太极理念和行动。中正安舒,不仅是表面文章,有其端庄的内意需求。

 三、劲的短长

无数的劲道构成太极拳拳路,其中无外乎两道劲——短劲与长劲。长短是相对的,因为关系到劲的绵绵不断,关系到劲意相连所以就不能不论及长短。

长劲之中有隐显,短劲之中也不乏隐显。长劲中的隐显在于变换劲,短劲中的隐显往往是直接体现劲变。绵绵不断就是劲路的无穷变换,直劲横打,上劲下打,左劲右打都体现了变劲与劲变的能力。长劲化于深,发于猛,短劲化于轻,发于厉,长短结合,长顺短随使太极拳化劲于无形,发劲于脆猛,这样才是理想中的太极味道了。

四、劲的虚实

老生常谈了,但极为重要,非谈不可:

1.劲的显隐实际是虚实把控的能力。看到不少文章对虚空的描写,对松的解释,不禁哑然。年青时接触过马岳梁老师推手,我老师推手,同辈推手,根本不是轻,松两字能慨括的,倒是璋显了不少显隐的手法和技法。显时发声发力,啍哈不断,见气势。隐时偏沉偏随,摆不脱,近不了,缚手缚脚,绝不摸索,要势得势,要力显力,柔中见刚,刚又柔显。松中见沉,沉中又松,绝不是那种虚幻的场景描写。

2.虚实的应用不等于无妄的振荡,不是越灵敏越好,在现代控制理论里;需要过滤掉一些自振荡,把控在一个目标范围内,所以对那些一松到底的理论,轻到无触感的体验持怀疑态度。真的是这样吗?是理论的高度,还是实践的水平啊!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经典论著大全
陈沛菊:太极拳的练习要点 - 太极理论 - 太极网-中国最大的太极拳网站-中华太极拳传承谱...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如何练出内劲?
太极
值得体悟回味太极拳修炼的真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