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道昔称绵拳的虚实之说, 对练太极有好处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图文 | 陈雄

编辑 | 立夏

太极

太极拳昔称绵拳或软手、化拳,以其动作绵软而又能化解对方来力,拳理见有虚实之说,没有什么“阴阳”之理。

先贤认为用“阴阳”之理解读太极拳的核心问题比绵拳的“虚实”之理更透切更完整,所以在太极拳的每招每势中都体现了虚实与阴阳的内在联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以正确的“阴阳”之理来指导和印证练功习拳。作为追求体用结合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妨了解一下绵拳的技术情况,我认为这样由朴化玄对练功习拳有好处。简述以下:

据相关资料介绍:绵拳以柔为主,绵绵延长,是一种均匀柔和、圆活连贯、刚柔相济的拳术。它的运动柔似棉花,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作运行处处为弧形,同时劲力寓于其中,舒展沉实,得势则刚,击人以寸劲。在实打中手掌随对方的活动延伸,随对方的劲力柔化绵进,故又称为延手。该拳在精神上要求纯静专一,姿势要舒展自然,动作要轻松柔和,绵绵“延长”,劲力要“柔化绵随”。发力时要沉气猛呼,以胸腰带动两臂,要先肩后臂,完整有序。绵拳技击上的特点是在对方进攻时柔而化之,防后发招。由于这个基本特点,无论在动作上和劲力上都要求先吞后放:吞有收的意思,是防,又称蓄力;放即是发,在吞之后接着进行放而发招。

说称谓是绵拳也好,说称谓是太极拳也好,其中重要东西之一的松软还真的不好练呢,不是松懈,亦不是软塌;而是松了沉下,沉了生轻,轻了变灵。比如:两臂如绵裹铁异常松沉,有如软节钢鞭又软又重。身势松得软若无骨的样子不是瑜伽、舞蹈的姿势动作,而是松中有弹力,软中见韧劲。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有个太极拳明师说:“练时紧中松,用时松中紧”;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说:“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难练就难在刚多少柔多少的准确把握上,谓之相济中和,这是运用虚实的较高层次。

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指明:“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绵拳也好,太极拳也好,都得明白“虚实”之理。困扰不少太极拳爱好者的阴阳学说,在用阴阳学说的哲理指导练功习拳中,有着这样或那样含糊不清、之乎者也的疑惑。而绵拳、太极拳的虚实,是实实在在、两个完分割的实体,虚就是虚,实就是实,根本不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同一体的概念。对于太极拳初学者而言,讲虚实交替相对容易懂,说阴阳互转就不是那么容易明白了。前辈指出:“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由此可见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有虚实,通常分为脚的虚实、手的虚实、手与脚的虚实等等,行拳走架和推手对练中始终有虚实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练功习拳的“虚”,在灵活、松软、轻灵、含蓄的动作中,同时具有灵活多变的游动性的张力,瞬间可以演变为坚不可摧的支撑力,这就是,虚中有实、虚虚实实。练功习拳的“实”,在紧张(不是蛮力拙劲的状态,而是合理运用劲力的状态,比如太极拳名家牛春明说“裹裆的作用在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的那样)、坚实、沉稳、厚重的动作中,同样能随机应变,通过反复的摺叠,就可以顿时空如无力的使对方如临悬崖;引进落空是实中有虚,实实虚虚,变化无穷。在推手当中,明确自己的虚实和判断对方的虚实是较为重要的,适应对方而及时变换虚实的功夫要细练苦练。比如“避实就虚”,理解起来并不难,然而真正做好却绝非易事。

(广告)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学太极拳先明太极理
虚实之说与阴阳之理相比,哪个好懂一点?
论太极拳盘架
太 极 拳 运 动 的 基 本 原 理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推手的十大阴阳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