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索】亲炙名家,科学验证——我习拳之经历(翁福麒、车大福、牛胜先、郭宪和、文大生)
每个男孩子大概都会有武侠梦,我小时候梦想是做一名相声演员或者评书演员,评书当中有一种重要的题材就是武侠类比如《三侠五义》《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书目,评书术语称为“短打书”,其中情节无非深山练武、平山灭岛、除暴安良、行侠仗义之类。
我高中那几年,广播当中热播单田芳先生的《童林传》(即《雍正剑侠图》),这部书的原著是民国的评书家常杰淼先生,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是北京八卦掌开派宗师董海川,经评书演员艺术加工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内容也丰富许多,京津两地评书演员至今仍然在演播这部书。
我因这部评书开始关注八卦掌,由对八卦掌的关注开始关注传统拳术。彼时网络尚不发达,信息也十分闭塞,无非是通过相关书籍和杂志了解一点点碎片化的知识。
某次在武术杂志上见到一位练太极拳的老先生,写的文章十分神奇另初学者颇为神往,这位老先生的主要观点就是“太极拳是一种松柔的艺术”、“太极拳大师都是松柔艺术大师”——现在我当然明白这不过是一种春秋笔法的艺术加工,是中医、武术以及所谓国学等传统文化行业常见的软文写作方式。
彼时少不更事竟颇为神往,以为遇到了阶及神明的太极巨匠,按照文末的联系地址给这位老先生写了一封书信,之后便与这位老先生有了几次书信的交往,通过这些简单的交往了解到了杨禹廷先生传的吴式太极拳术。
后来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竟然发现本校就有吴式太极的社团,指导老师是杨禹廷先生晚年的弟子翁福麒老师。翁老师义务在北中医教拳十余年,与之前认识的“松柔大师”不同,翁老师觉得太极拳应该是科学、合理和规范的,这与许多传统太极拳老师的观念迥异但对我影响很大。我后来始终觉得无论中医还是传统拳术,都应该在现代科学的验证和参考下印证自己的理论体系,医学和武术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医生和拳术家都应该有科学的精神。翁老师教拳很细致,拳架则是严格按照杨禹廷先生《太极拳动作解说》教授,后来在与其他同支系的老师交流时听说翁老师的拳架是被大家公认最像杨禹廷先生的,一趟83式整整教了一年其中又穿插讲解了四正推手和推手单练的方法。在第一年学完拳架之后,我练得很是勤奋基本每日练拳一遍,有时候甚至是左右各练一遍。寒暑假时则到家附近的天坛公园练拳,练拳的地点大多在七星石南面的树林里。
在公园练拳时会经常有人来搭讪聊天,偶然听说天坛公园里面就有练吴式太极的。当年我算是“初入武林”的生瓜蛋子也不懂什么规矩,想着既然练的是一套拳索性凑到一起练吧!循着别人的指点找过去,发现一个个子不高的小老头在树林里练拳,动作非常之慢。看动作确实是这趟83式杨传吴式太极拳,但每个动作又都有些不同。我便在他边上练了起来,如是者几天双方就成了点头之交,攀谈之下得知这位老人是车大福先生师承王培生先生,彼时车先生也已经80岁了他其实并不比王培生先生小多少。据车先生自己说,解放前是小业主家境相对富裕,三四十年代开始就跟着王培生先生练拳,建国后因为一些社会因素不怎么来往了。
车先生的拳架与后来我所见过的王培生先生传的架子也不一样,也没有“六球一柱”“意注腧穴”的功法操作,只是特别注意双侧肾脏的抽换,拳架的外形则既不同于王先生晚年的也不同于翁老师教的。车先生热衷向我表演拳架在运行时抵抗外力的能力,一般是让我推住他的身体然后他依然可以按照拳架原有的运动路线前进。现在想来,大概是垂暮之年的老人对小孩子的一种特殊感情,他有时会忍不住纠正我的拳架,并且在摆好架子之后按按我的手或者骨盆部位说可以了,弄得我一脸懵逼不知所云之后依然按着翁老师的拳架练习。这段经历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一趟拳架不同的人练法不同?
在我跟翁老师学拳的第二年寒假时再去天坛公园练拳,就见不到车先生了,听别人说老先生每次自己蹬三轮从家到公园,据说是路上被汽车撞倒人虽然没有大事但把腰摔坏,腿脚不利索便不怎么再来公园了。彼时手机尚不发达,我又没有留车先生的联系方式,之后再也没在公园见到过车先生也就此失联了……
医学生学业很忙,以致翁福麒先生常讲:“我在北中医教拳十多年,许多研究会(北京吴式太极研究会)的同道听说我在北中医教拳都觉得很好,其实医学生哪儿有时间练拳?学完没多久就都还给我了!”大学的学生社团也大多是一年级比较热闹,二三年级之后便不怎么参加活动了,我本人练拳倒是很认真地坚持了两三年。按理说应该持续深入学些太极刀、太极剑之类,翁老师的课程设置也是如此,第一年学完拳架之后了解一下四正推手,然后教太极刀、太极剑我甚至见有些师兄学了太极粘黏杆。翁老师在学校教过一趟刘德宽的左手纯阳剑,据说是早年从别处学来的,并不是杨禹廷老师教的。
我觉得一趟拳架尚未练好而且83式的套路打一遍就要45分钟左右(左右各一遍要90分钟),再学刀学剑也实在练不过来了,并没急于学器械,谁知翁老师年龄日渐高迈家中又有一些变故,之后就不怎么来学校教拳了。我跟翁老师学了四正推手,但平时基本没什么训练,年轻人练武术总想着能跟人比划一下。
后来学校武术协会联合博武网搞活动,从网站工作人员的渠道得到了牛胜先先生的联系方式。牛先生是李天骥老师的学生,当时网络上热传他的《你们毁了我的简化太极拳》一文。他往返广东和北京教拳在北京复兴路上一个叫九色鹿酒店的地方暂住,我很冒昧地联系并提出想跟他学太极拳和推手。见面时他直言不讳地问我:“你来学拳家长同意吗?”我家长其实一直觉得练武术不是什么正路,所以并不太同意但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也不怎么反对。我如实相告,牛老师则直接说:“我学习要收学费而且不低,但是我保证你跟我学可以练出功夫,要好好练,国内国际的比赛都可以拿上名次!家长不支持你怎么坚持呐?”
我当时听完了有点蒙,怯生生地问:“您怎么收费呐?”他想了想跟我说:“我看你一个学生也没什么钱,先教你24式太极拳吧,收费400你考虑一下愿意学就过来,不愿意就算了。”当时我一个月的伙食费大约是200多,400是近两个月的生活费虽然肉痛但依然教了学费。
牛老师教24式跟翁老师的风格不太一样,翁老师教拳每个招式动作都会讲得很细致,手脚的朝向、运行方式、身法眼神的变化等等可谓事无巨细。牛老师的教法则不太一样,先讲动作大原则比如太极拳塌腰敛臀、单重到底要必需做到其他的暂时并没太强调,他时常说“孙禄堂老先生说太极拳,皮球也,所以太极拳动作要圆要像打足气的皮球”,他教的24式太极拳许多动作有撑抱兜裹的感觉。
当时我住在护国寺中医院,骑自行车去复兴路上的九色鹿酒店,练拳一般是在酒店的走廊或者楼顶,总共去了大概6-8次左右。
当时在一起练拳的还有两个南方人有时还可以见到牛老师的儿子和孙子,牛老师时常指导那两位南方人42、88式太极拳和武当剑术,我也在比划自己的动作时有意观察和旁听(偷听)。牛老师还教了我两个基本功,一个是用太极起势的动作做深蹲,但动作要慢整个过程仍然要塌腰敛臀,另外一个是用白鹤亮翅的姿势站桩,要求单腿承重尽力坚持。牛老师很擅长推手,他经常表演的是站好三体式让我去推他的身体或者托他的胳膊,结果当然是纹丝不动,后来又教了我单推手打轮让我给两个南方人陪练,说是我身材高大又比较胖这种跨级别的训练可以给他们不一样的体会。在推手时我发现,虽然那两个南方人身材很瘦小但根本推不动,他们则很容易将我推动。24式太极拳将将学完,牛老师便要去国外参加比赛,我跟他的学习也便终止了。
跟他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不少,许多练传统套路的老先生觉得新编套路都是一无是处的渣滓,但牛先生始终说自己是练“学院派”的套路出的功夫。这些学院派的规定套路融入了编著者大量的心血,动作设计和套路编排也大多有迹可循,与传统太极拳套路一样是精品。后来曾经听一位马有清先生的弟子说:“马有清先生经常说,练太极拳要有太极拳的味道,有了太极拳的味道练少林拳也是太极拳,没有这个‘味儿’再传统的拳架也不是太极拳……”太极拳并不是越古旧越好,关键是掌握核心功法练出功夫。
医学院上学本科是五年,我在护国寺中医院时还跟郭宪和老师学过一段时间鹰手拳法;其后又到地坛公园跟文大生先生学过樊派八卦掌,时间都不长便因不同的缘故终止;当时我练武术也有3、4年的时间,看了不少资料也时常去公园观摩其他人练拳,但都觉得离我期望的“武术”相去甚远。缘分使然,我后来遇到了马国兴先生。(待续)

刘路遥,中医师,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中医导引康复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医按跷术复原者及应用者,擅长一指禅正骨推拿、峨眉天罡指穴法。同时为峨眉丹道医学传人,师承廖厚泽、傅伟中先生。
在校期间随翁福麒先生习杨禹廷传吴式太极拳,后偶遇车大福及王文全二老,见三位老先生所传拳架不同,开始思索及探寻太极拳不限于形之核心内容;随马国兴先生习传统拳术攻防技法,初窥“拳本一家”之精义,后随乳山秦文清先生习“辨识自身明拳学本源,完善自我证武道真义之“秦文清拳学”及“秦氏颐生学”,明了所谓“拳术”无非是人身自然本能的随缘显现。后经秦文清先生介绍,随杨树藩先生习道门九宫八卦拳及门内古传导引术,开始对中医导引术有了新的认识,尝试以中西医理论和自身练习经验为指导,将古传中医导引术改编为适合当前社会环境及训练习惯的导引疗愈方法并用于临床实践,成效显著。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星陨落 风范长存——纪念我的老师王培生(页 1) - 【张全亮先生专栏】 - 中华国术论...
陈式太极拳特级大师张志俊老师个人简介
金石杨天南先生: 林炳尧大师忆跟随陈微明学杨氏太极 跟随微明先生学拳 林炳尧 一、学拳生涯的开始...
【老拳师】张占祥与弟子演练王其和式太极拳推手,看看有没有真东西!
太极凌晚桂 劲节卷寒松
【纪念】忆随翁福麒先生学拳二三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