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科医生,手术做到半夜累成狗,却差点被投诉!
userphoto

2022.06.05 广东

关注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因出身和背景不一样,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立场和出发点各异,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相去甚远,要达成默契和共识有时非常难。

医疗工作因疾病的复杂性,治疗的专业性,面临的风险性,对缺乏医学背景的行业外人士来说常常很难理解,经常可以看到医生和家属沟通半天,家属却又来一句,“你说的我都不懂,能不能再说一次?”,或者,“你认为怎么治最好,我们都听你的。

所以,当医生,不仅要专业过硬,能做、能写,还要会讲、会说,尤其是善于把专业的东西浅显化、通俗化,让病人和家属能够理解和听懂!不仅要能听懂,还要尽量让患方的治疗预期与医生的治疗目标达成一致!否则,很容易产生因疗效不达预期,或出现并发症家属难以接受而诱发医疗投诉或纠纷等不愉快事件。

有一位外科医生,在患者和家属中广有口碑,不是说他的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他的沟通能力特别强,特别能'忽悠',病人和家属都非常信任他。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认为全拜医生水平高所赐,庆幸遇到了“神医”,才有那么好的疗效;治疗效果不好的,也认命接受,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不会怪责医生。

所以,该外科医生,在同事和同行看来其实技术水平一般,但是却极少有医疗投诉或纠纷,让人很是羡慕。

当然,医患沟通还是应该基于病情,实事求是,既不浮夸疗效,也不放大风险,并不主张忽悠!但是,从有利于开展医疗工作的角度考虑,能做通病人的工作,博得家属的信任,是个好事情,至少比做不通工作,或者没做工作强。

曾经有一次做一例困难的横结肠癌手术,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较大较晚,伴有大网膜转移,并且,不排除腹腔有种植转移的可能,术前谈话已经告知家属只做肿瘤姑息切除或肿瘤不切除仅行短路手术等种种可能。术中腔镜探查,腹腔情况好于术前判断,肿瘤转移仅限于大网膜,腹腔其余地方情况尚好,于是决定行根治性手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置管。

由于患者较胖,横结肠又相对较短,肿瘤切除之后,肠道重建困难,需要充分游离左、右半结肠才能保证肠管的无张力吻合。

从事胃肠专业的外科同道都知道,在所有结、直肠癌常规手术中,横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是难度最大的,既要做到中结肠血管根部的淋巴清扫,也要显露Henle干和左结肠血管,还要游离结肠肝曲和脾曲,相当于要同时做左半结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两个手术。

(原创图片,引用请注明来源)

那天,这台手术是最后一个开始,手术结束已经晚上11点过,考虑到手术时间长,患者苏醒不满意,麻醉医生建议病人手术后回重症监护室(ICU)。

我赞同麻醉医生的观点,转ICU患者更安全,术前也跟家属交代过术后转ICU的可能。如果回病房,半夜三更的家属照顾不周容易出意外;转ICU,即使病情有变化,ICU医生也可以及时处理。不要千辛万苦做了一台完美的手术却在术后因为照护不周全出了问题,那是最不值当,也是最不应该的!(外科医生,手术做得再好有个M用,这些细节不注意照样阴沟里翻船!

一夜无事!

第二天,我心情愉快地上班。一到科室,病房护士就告诉我说,昨天晚上手术的病人家属一直在“闹”,扬言要投诉我们。

我问:“为什么?”

心里很纳闷,我们不辞辛劳地做了一晚上手术,肿瘤也切了,手术也很顺利,应该说,达到了术前期望的最好的结果,家属即使不感激涕零,也不至于要投诉我们,难道是病人出意外了?

护士解释说,不是病人出问题,而是病人回ICU后,家属不知晓,以为手术还没有结束,一直在病房干等,等到凌晨问值班护士时才获知手术早已结束。家属抱怨说,病人手术结束,却没有人通知她,害她一直担心,所以意见很大。

我恍然大悟,问团队的医生,术中跟家属签字的时候,没有跟对方说病人可能回ICU吗?小伙伴说,只是交代了术中的情况,没有跟对方说病人回ICU的事情。

我无语。

手术时间越长,通常意味着病情越复杂。如果手术早结束却没人告知家属,他们还在焦急地等待,不担心才怪呢,脾气再好的人都可能会发飙!

其实,我一直有手术结束后查房的习惯,即使夜间也不例外,一是告知手术病人家属术中的情况,免得家属担心,同时也是交代后续注意事项;二是了解病房其他病人病情的变化,看有无情况需要马上处理。但是,那天手术结束太晚,夜间巡房会影响病人休息,而且团队小伙伴术中签字的时候已经告诉了家属病人的手术情况,所以,手术结束后我就没有去查房,直接回了家。

没想到我们工作的这一小小疏忽却害家属多担心了好几个小时,影响了对整体治疗的体验和对医生的看法。好在病人的手术非常成功,经过我们耐心地解释,家属才改变了想法,放弃了投诉的念头。

但是,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却极为深刻。医疗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虽然治疗效果举足轻重,但是病人和家属在住院期间,吃、喝、拉、撒、住,任何方面的感受都会影响病人对医生的看法和对医院的评价,并可能诱发投诉和纠纷。

作为医生,喜欢从治疗过程和病人预后角度来检视自己的医疗行为,只要治疗得当,手术漂亮,病人预后好就认为是成功。像其他问题,比如切口愈合延迟,甚至一些并发症都是为了治病可以容忍的代价。因为有专业知识的背景,我们知道治疗难度有多大,有多不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只要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总体治疗效果,都觉得是容许的,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生命为大,哪有治疗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但是,作为患方,对治疗的看法完全是不同的视角,尤其是对于初诊的患者或没经历过太多波折就找上门的患者,他们对医疗不了解,意识不到治疗的难度和困境。我们医生看重的那些千难万难的治疗选择和九死一生的治疗风险,病人和家属不知晓,看不到,也很难理解,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医生推卸责任的说辞!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主观体验,治病花了多少钱?做了手术为什么病情没好转?别人都很顺利为什么自己发生了很多并发症?切口缝得不好看或出现问题是不是医生没用心、手术做得不好?习惯于用一些表象的东西,在专业人士看来几乎是鸡毛蒜皮或不值一提的东西,来定义和评价医疗行为;甚至卫生间有味道,饭菜不合胃口也会成为他们投诉医院和医疗行为的理由,就像我们手术后因为忘了及时告知家属,让他们多等了两个小时,家属就觉得医生没有医德!

所以,如何让患方了解医疗行为,让他们对治疗的预期和我们对治疗的目标达成一致,既是为了争取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支持,便于更好的开展医疗工作,也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内耗。

而且,医疗上并不主张无名英雄,不提倡医生在病人和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单方面的冒险。医生在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或生命安全的治疗和操作前都应获得患方的同意,即使影响是正面的,是获益远大于风险的治疗,也不例外!这不是为了居功和博取患者的感激,也是体现了对患者自主权和对生命权的尊重!

因此,我们医生在提高技术水平精益求精的同时,一定要随时随地做好告知和沟通工作,避免患者的理解和我们的医疗行为错位,既要让患方知道为什么要做,要怎么做,也要解释可不可以不做,不做会发生什么,做了会遇到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不要怕告知麻烦,出了问题却发现没有告知才是真的麻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医者面对自身死亡
心脏支架手术和不得不说的事
天价住院费——67天,500多万。(CCTV-新闻调查 2005-11-23)
医院里那些你认为的奇葩规定都是为了保护你
医院里这些看似“冷血”的规定,其实都是为了保护患者!
如何界定适度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